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鄧小平》選摘(2)

2016-08-12 05:40

? 人氣

鄧小平想要趙紫陽擔任總理,萬里擔任負責農業改革的副總理。中國超過八成的勞動力投入在農業上,農業是主要的經濟部門。一九七九年九月二十八日,十一屆四中全會,鄧小平讓趙紫陽成為政治局委員;七個月後的一九八○年四月,趙紫陽和萬里一同入選國務院擔任華國鋒的副總理。不久之後意志堅定的趙紫陽成了實質上的總理。意志消沉的華國鋒則是徹底屈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趙紫陽與萬里
趙紫陽(左)與萬里(右)在第二代權力核心中較具自由派觀點,帶來改革派的形象,成為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的重要幕僚:一個搞政治,一個搞經濟。(取自網路)

趙紫陽和萬里兩人都與胡耀邦相同,具有自由派觀點,但是有所限制。他們兩人並未反對「四個堅持」;胡耀邦也依然是共產黨員,且他的理想最多不過就是人性的社會主義(socialism with a human face)。於此之際,保守派加入鄧小平團隊,成員有胡喬木以及鄧小平另外一名擔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的文膽鄧力群。這些保守派雖然不反對改革,但是他們試圖在各方面都保留馬列主義的純粹性。他們也相對年輕。

重新詮釋馬克斯  鄧小平:這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

鄧小平在組成團隊之後,維持派系平衡的功力完全不下於毛澤東。然而他並未放棄改革的戰略性途徑以及對外開放,不過他支持陳雲對成長步調的看法。「我們大開口表示要在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後來降低熱度,改叫中國式的現代化,就是把標準放低一點。」鄧小平如此宣示,同時持續鼓勵吸引外資的想法並擴大海外交易。他也談到贊成在社會主義階段要有效結合計畫與市場經濟,並堅稱「只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肯定是不正確的」。鄧小平告訴來訪的美、加外賓:「社會主義為什麼不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個不能說是資本主義。我們是計畫經濟為主,也結合市場經濟,但這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他的賓客們或許會很驚訝,不過他們並未反對。

一九七九年,不僅在鄉村中也在城市內發展市場經濟。到了一九八○年代初期,小型企業在中國大小城市中都蓬勃發展。此時在文革時期下放至公社的年輕人從農村如潮水般流入城市之內。在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七九年間,都市人口成長了六百五十萬人;一九八○年代初期,都市人口又增加了兩千萬。如果國營企業無法提供他們工作,該如何處理這些勞動力?答案是:允許城市內的小規模商業─市場內的個體戶。因為黨內無人能反對這種拐了彎的做法,鄧小平支持者挖出恩格思在其《反杜林論》(Anti-Dühring)中,重述的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中有名資本家剝削八名工人的故事。「如果馬克思準確說出是八個人,就意味著雇用七名勞工者並不是資本家。」他們合乎邏輯地做出此種結論:「且如果老闆本人也要工作,那這怎麼可能會是資本主義呢?」鄧小平喜歡此種「學術性」辯論,因此在他的倡議下,中央委員會領導階層與國務院允許不超過七名員工的個體戶。在日常生活產業中立即引爆開來:小餐館、修鞋店、服飾店、理容院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聘雇問題暫時獲得解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