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鄧小平》選摘(2)

2016-08-12 05:40

? 人氣

萬里去找陳雲並報告他實驗一事之後,陳雲顯然是舉雙手贊成,可是只是私底下認可。鄧小平也決定不公開批准包產到戶制,可是他讓萬里知道他得自行負責並承擔風險。順道一提,鄧小平還在負責西南局時就已經與萬里共事過,從一九七八年起就跟著萬里一同爭取包產到戶制。當時鄧小平曾與四川黨書記趙紫陽討論過萬里所採取的措施,他很有信心地告訴趙紫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農業的路子要寬一些,思想要解放,只是老概念不(能)解決問題,要有新概念……只要所有制不動,怕什麼!工業如此,農業(也)如此。

陳雲
陳雲是中共第一代、第二代權力核心中的經濟重臣,曾任政務院副總理兼財經委員會主任,也是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的重要推手。(取自網路)

默許「包產到戶」  鄧小平:家庭聯包是農民發明的

萬里受到陳雲和鄧小平的鼓舞,開始說服國務院官員修改三中全會通過關於農業的草案內容。他希望至少能刪除《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中的「兩個不許」條件。萬里的建議案應該在四中全會時正式通過,可是北京的官員攔阻下來。個性急躁的萬里勃然大怒,還罵農業部副部長是頭豬:「看你長得肥頭大耳,農民卻餓得皮包骨,你怎麼能告訴這些農民無法讓他們想辦法吃飽呢?」

一九七九年九月四中全會前夕,萬里去找胡耀邦談。胡耀邦承諾會幫忙,可是他能做的並不多且或許也不想這麼做。胡耀邦跟鄧小平、陳雲一樣,對於這些問題還是小心翼翼。四中全會通過了這份草案,內容囊括了趙紫陽所提出的妥協方式。第二個「不許」的條件寫得更為和緩改為「不該」:「不該分田單幹。除了部分生產特別重要的副產品或是缺乏通訊設備的偏遠山區農村之外,也同樣不該採行固定家戶指派生產。」

胡耀邦(右)與鄧小平
胡耀邦(右)是鄧小平(左)在中共第二代權力核心中重要的領導班子之一,偏向改革派,曾任中共中央書記處總書記、中共中央委員會主席、總書記。(取自網路)

到了一九七九年初,國務院經由政治局的決議,已經將按照生產計畫產出的農產品的收購價格提高了近四分之一,超過計畫生產的部分則以一點五倍的價格收購。15降低稅率與增加補貼和貸款額度,這也刺激了農業發展。一九七九年整體的穀物產量比一九七八年超出了兩千七百萬噸,上升了八個百分點。可是如今還是最貧窮的小崗村在同個時期包產到戶制的穀物生產量成長了六倍,農民平均收入從原先的二十二元增加了十八倍,達到四百元。從施行集體制以來,小崗村的農民首度能上繳國家一萬五千噸的穀物。

包產到戶制的優越性已經極其明顯。透過農民與地方幹部的努力,逐漸開始把不同的改革形式傳遞出去。各地都帶來豐盛的成果。可是鄧小平與其在北京的支持者一度還相當謹慎,並不想讓華國鋒和支持華國鋒一派握有攻擊他們的把柄。如此一來,一九七九年整年甚至來到了一九八○年初期,農村激進的改革一直在檯面下進行。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回憶:「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