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也請抽空吃東西啊!別讓飲食習慣像個相撲選手,那只會愈來愈胖和效率低落

2016-08-02 11:38

? 人氣

我們遇到的客戶都有同一個問題:工作量愈來愈大,卻都長時間沒有進食, 導致血糖降低,精神不濟,等到終於可以吃點東西時,通常已經是午餐或甚至晚餐時間。這時他們通常已經非常餓了,於是吃下比身體真正需要的還要多的東西,多出來的部分因此變成脂肪儲存起來。這種溜溜球效應,讓他們不是很餓,就是太飽,很少吃得剛剛好、吃得滿足。這種飲食習慣,我們稱為「相撲選手飲食方式」。相撲選手體重可以高達二百七十公斤,無不極盡所能增加體重,而他們發現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吃早餐、午前不進食,每天最多只吃一到兩餐,每餐的分量要夠大,吃飽後立即睡覺,這樣最能快速囤積脂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我們不是相撲選手,需要的只是維持一整天的活力來源。早餐對控制血糖濃度很重要,因為早餐通常是經過一整夜不進食後的第一餐。所謂新陳代謝是我們燃燒卡路里的速率,而吃早餐可以刺激新陳代謝,並提供接下來活動所需的能量。

(圖/pakutaso)
趕上班沒時間好好吃早餐?(圖/pakutaso)

關於不吃早餐的影響,已經有許多針對小孩的知名研究,其實它對我們所有人都有同等的影響。不論何時,飢餓都會降低小孩的注意力、吸收資訊的能力,而且無法對周遭環境的刺激做出適當的反應。在一項名為「活力教室」的研究中,美國明尼蘇達的學校提供小學生免費早餐,結果顯示學生們在教室裡注意力較集中,行為問題減少,數學和閱讀的分數提高。在另一項研究中,吃早餐的小孩在獲取資訊的速度和正確性上都較好,考試時犯的錯誤較少,做任何事也比較認真。值得一提的是,絕對要避免讓自己太餓,不只因為它會使工作效率低落,還因為我們可能因此吃過多——結果不只是體重增加,還會變得疲倦想睡。

下面的「飢餓指數」讓上述提到的問題一目瞭然:

飢餓指數

10:身體不適,一想到食物就厭惡(就像剛吃完感恩節大餐一樣)

9:肚子很撐,頭痛,頭昏腦脹,想睡覺

8:不舒服,肚子很脹,想換上寬鬆的衣服

7:不想動,吃太多,解開皮帶或褲頭的釦子

6:吃飽了,但仍吃得下甜點

5:剛剛好,但不會感覺到胃裡有食物;可以維持兩到三小時不覺餓

4:有點餓,肚子開始咕咕叫

3:餓了,肚子咕咕叫,頭昏眼花

2:餓死了,易怒,想吐,恍神

1:餓過頭,反而不覺得餓了

我們應該盡可能維持在4到6這個和緩的波動之間,開始覺得餓時便吃點東西,但不要吃太多變成過飽。我們的客戶中,有很多人必須從找出「什麼是開始覺得餓的感覺」開始,因為通常當他們意識到飢餓時都已經餓過頭了。很多證據都顯示,愈餓便吃得愈多。至少每三小時吃點東西,最能讓人保持在最佳狀況,也就是每天五到六餐。這跟持續往火裡加柴薪是一樣的道理,而一次加太多火會熄滅。在一系列的研究中,相較於一天兩到三餐,少量多餐的好處更多,包括降低食慾、攝取較少卡路里、胰島素的分泌較敏感、體脂肪較低,甚至更有精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