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從行政院發言人宣稱失言談溝通知識的應用價值

2016-07-30 06:50

? 人氣

2016-07-20-台北市長柯文哲赴監察院03-面對媒體詢問不發一語-陳明仁攝.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為內部資料外流而對公務員測謊,引發重大爭議。(陳明仁攝)

這方面的知識很多,學界針對不同性質與不同情境的謊言,至少驗證過百餘種可能的線索。雖然在「唯新是尚」的學界傳統下,許多可能的線索都只經歷少數幾篇研究的考驗,但確實獲得許多知識,例如當事人所述內容長短、對追問質疑的回應速度、陳述過程當中的停頓、以及點頭、微笑、移動等各種肢體動作,都無助於辨識真假,但陳述內容的詳盡程度與合理性,遣詞用字是否顯得疏遠與不確定,以及是否大量使用負面和抱怨性的陳述等,則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類知識通常不會在校園內講授,即使是未曾研究謊言的傳播學教授也未必有概念,但確實都是既有的知識,有關謊言的通俗書籍和學術研究都大量引用,因此所謂的專家都必須相當程度的加以掌握…部分人甚至因為是在通俗書籍中看到,從而誤以為這些是學界完全不懂的「實務」。這點也顯示,部分人認為只要掌握大學基本課程的內容,就已經完成學習而足以稱為專家,基本上只是考試領導教學衍生的無知,忽略了大學4年只能算是「領進門」的程度,同時也誤把知識巨人當成還在子宮內孕育受精卵!

當然,專家也必須能夠運用這些知識,例如有研究者據以對聯邦準備理事會前主席葛林斯班(Alan Greenspan)進行評斷。葛林斯班對貨幣政策的調控確保了華爾街的繁榮,但批評者指稱他在意的不是美國經濟的榮枯,而是有錢人的口袋是否飽滿。該研究者針對葛林斯班歷年的公開發言,確認了遣詞用字逐漸疏遠(很少用到我或我們等第一人稱),而且發言內容的複雜性逐漸降低…這些發現意味著至少葛林斯班在任期的後段很可能持續公開說謊!

目前這些知識主要的問題正如前述:準確率遠低於傳統的測謊器。近期的研究證實,雖然許多人自稱在評斷真假之際使用何種線索時,確實納入許多不適當的線索,例如肢體動作、外貌吸引力、臉孔和聲音是否令人愉快等等,但實際評斷時無意識當中使用的線索則相當符合既有研究發現,因此整體而言謊言辨識能力偏低的主因不是無知,而是既有的知識還不夠完美,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嘗試改善…當然,反過來說就是人類太厲害了,許多人能夠若無其事的公然說謊,還能夠讓聽到謊言的人信以為真!

針對童振源的發言,關心南海仲裁案的民眾只要用到本文所述的第3項專業知識(言行是否一致),按理就可以達成相當程度的共識,同時也可以理解到,相反的言論其實只是毫無根據的叫囂或感情用事的狡辯,根本不應該跳出來自曝其短,從而在針對這類不講理的言論強力打臉之下,讓這個事件的爭議很快的塵埃落定…當然,網路言論是例外,研究證明網路言論因匿名而無需負責,很容易泯滅參與者的是非心與道德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