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沙龍》「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 拼考名牌大學壓力大,中國6分之1中學生想過自殺

2019-07-07 08:10

? 人氣

20190706-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擎6日出席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思沙龍「一場數億人的教育實驗:從中國1977教改談起」。(顏麟宇攝)

20190706-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擎6日出席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思沙龍「一場數億人的教育實驗:從中國1977教改談起」。(顏麟宇攝)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下稱:高考),今年已來到超過1000萬人報考,激烈的競爭宛如「戰爭」,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擎,從不同階層的競爭指出,現在中國教育從培養主導,變成選拔主導,訓練應試技能超過所有的教育目標,軍事化的升學模式,造成孩子身心問題,中學生甚至高達6分之1有過自殺念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今日以「一場數億人的教育實驗:從中國1977教改談起」為題舉辦思沙龍,由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宜中擔任主持人,並邀請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擎一談中國教育競爭激烈下,衍生的諸般問題。

中國高考競爭  走向軍備競爭

劉擎表示,中國高考競爭激烈下,高考已經被稱作「戰爭」,也流傳很多勵志標語,像「提高一分,幹掉千人」這樣廣傳的勵志口號,或者「今天不埋頭,明日何以抬頭」、「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今天狗一樣地學,明天紳士一樣地活」,每年6月就變成悲壯的時刻,說是知識改變命運,卻變成高考決定命運,高考核心原則是人人平等,但教育資源的競爭,受到城鄉差別、家庭背景的影響非常顯著。而高端、中低階層面對的競爭又不同,中低端的競爭是「不允許失敗」,高端是「不允許平庸」,最後都會走向軍備競爭。

中國高考。
劉擎表示,中國高考競爭激烈下,高考已經被稱作「戰爭」。

劉擎表示,高端競爭的情況,有句話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人就生在羅馬」,然而羅馬內還是有競爭,「最好」會使得一般的「好」變得平庸,變得不可識別,住在上海的學生能考到清華大學,但還會有人考上美國耶魯;競爭的起跑線並不是從高考開始,而是從從高中、初中、小學,甚至幼稚園就開始,小學最優秀的教育資源,是民辦私立學校跟名牌公立學校,上海的民辦小學,一學期學費就要1萬6000、1萬7000;而北京的學區房,房價可以到每平方米30萬人民幣,這就是高層競爭,競爭資本包含了孩子的成績跟特長,以及家長的經濟實力跟社會關係,「沒錢沒關係,可用關係搞定校長。」

劉擎談到,而中層競爭,就要用河北衡水中學,跟安徽的毛坦廠中學來舉例,他們都是軍事化管理的住宿學校,5點半起床做早操,一天13節課,2017年有3分之2的北大、清華學生是衡水中學出來的,毛坦廠則被稱作「亞洲最大高考工廠」,高三應屆有60班,重考生有70班, 一年參加高考的學生有1.5萬人,每年「高考出征」時要出動60幾輛遊覽車載人,第一輛車的車牌是666,車上不能坐男生,全都是女生,「因為開頭不能太難(男)」。

中國高考。
中國高考。

底層教育則出現「留守兒童」及「流動兒童」困境

劉擎繼續指出,底層教育的問題則是,中國農工人口已到達3億,因而出現被父母留在農村的「留守兒童」,或跟著父母去外地的「流動兒童」。

劉擎說明,留守兒童遇上的問題,是現在中國實行「撤點併校」,把偏鄉地區每個學校合併,改在人口多的縣城,開寄宿式的大型學校,一班學生可以到120甚至160人,但問題就是,很多人不願意去這麼遠的地方,或者不願意寄宿,而心理學家也有研究,這種生活這對孩子的心理有很大影響,沒有父母陪伴,造成很高的犯罪率、輟學率等問題。

至於流動兒童,劉擎說明,他們被排除在城市公立學校系統之外,很多是唸打工子弟學校,其中很多是非法的,場地、人員都是非法的,根本沒拿到教育局、衛生局的證,無法唸高中,之後更不能參加高考。

劉擎並指出,現在中國教育,已經從培養主導,變成選拔主導,訓練應試技能超過所有的教育目標,但這些技巧在考試之外沒有任何意義,並不有利於一個人的創造力、求知慾與學習慾望。

劉擎說明,如毛坦廠、衡水這樣的模式,是對人的空間、時間、身心、情感進行規訓,所有東西就是要符合標準答案,這造成孩子身心問題,中國81%學童睡眠不足,近視率世界第一,他並拿出2018年度《教育藍皮書》數據,當中顯示中國中學生裡,6分之1有過自殺念頭,14分之1制定過自殺計畫,37人中就有1人採取過自殺行動。

20190706-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擎6日出席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思沙龍「一場數億人的教育實驗:從中國1977教改談起」。(顏麟宇攝)
20190706-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擎6日出席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思沙龍「一場數億人的教育實驗:從中國1977教改談起」。(顏麟宇攝)

高考激烈競爭  導致弱肉強食的價值觀

劉擎沈痛指出,如此激烈競爭下所造成的價值觀,是社會達爾文主義,弱肉強食、成敗決定一切,而且成敗輸贏的標準非常狹隘,這對一個民主社會的公民文化影響,包括對國際政治的理解,便是理解國際只會透過實力,他有個學生曾到小學去教書,說將來如果中國崛起、強大了,也不能去欺負其他國家,學生卻舉手問:「如果我們不欺負其他國家,怎麼知道自己強大了沒有?」

對於教育資源的落差,劉擎也於觀眾提問時拋出構想,如能否讓所有農村教師,都變成公務員?如此就會變得很有吸引力,這是可以討論的,但他也認為,這個國家現在是想要「保尖端」,要跟美國、跟世界競爭,像奧運會要保金牌,上次奧運中國拿的金牌數是世界第一,「但整個運動水平,和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是高的嗎?」

劉擎認為,如今中國考慮的,是現代國家最尖端的東西,而不是整個國家國民,但為什麼是這樣決定、做決策,沒有人討論過,包含國家撥款的分配,都沒有經過公眾審議,應該要有民主的決策議程、公共的審議才對。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