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戀殖民、還是發洩不滿?香港示威為何要拿港英旗:我就是知道中共不喜歡,才刻意拿出來

2019-07-05 19:10

? 人氣

英國旗、殖民旗容易吸引媒體眼球,但事實上更多的示威者是有明顯訴求。
英國旗、殖民旗容易吸引媒體眼球,但事實上更多的示威者是有明顯訴求。

主流「反送中」示威者中,不是全部人都贊成高舉英國旗或港英旗。6月21日,香港示威者包圍灣仔警署當天,一名中年男子高舉港英旗,現場群眾不斷叫他收起旗幟,不想被人質疑這場運動是「戀殖」、「港獨」、「反共」。但因為這場運動沒有公開領袖,示威者之間建立起一種要求大家不互相批評的文化,所以在場也有人阻止爭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在這場運動的一個高點─佔據立法會大樓,示威者容許在會議廳的當眼處掛上港英旗,這成為國際媒體關注的焦點,有歐美網民就提出「被中共統治比被英國殖民更糟」、「把香港交回中國是錯誤的決定」。

目前,BBC中文無法獨立驗證誰在立法會議事廳掛上港英旗,以及示威者展示這面旗前是否取得共識。

有歐美媒體分析認為,示威者是希望提醒英國有責任就香港問題發聲和向中國施壓。

香港立法會前主席范徐麗泰直斥,這並非政府接不接受示威者訴求的問題,而是示威者的訴求「是要回到殖民時代」。

「我想問大家,在殖民地做二等公民好,還是做香港特區的一等公民好呢?」她說。

英國外相亨特警告,如果中國不履行《中英聯合聲明》會有嚴重後果後,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高調批評,「在某些人心目中,他們認為香港還在接受英國統治,他們忘記香港現在已經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他警告那些英國不要對香港有殖民者的思想,不要干預香港。

PROTEST
 

抗爭符號

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對BBC中文分析認為,這面旗幟是一個抗爭的象徵,表達對中港政府現在的不滿,但不代表他們認同過往殖民統治或是「戀殖」。

他指出,香港較年長的人,體會到港英政府初期對香港實施的高壓殖民統治,1997年後出生的年輕人沒有在港英年代生活過,但70後和80後示威者的成長階段,見證了殖民後期一段「港英政府開始對香港有實質貢獻的時候」。

1967年,香港爆發左派人士稱之為的「反英抗暴」運動,引發騷亂和暴動,突顯香港的社會問題,加上英國政府開始考慮與中國談判香港前途問題,70年代起,英國政府在香港實行懷柔政策,大力發展經濟民生,推行十年建屋計劃、九年免費教育、建立打擊貪腐的廉政公署、改善警民關係等等,慢慢在立法機關加入選舉機制。到1991年,香港的立法局首次有部分議席由直選產生,也逐漸啟蒙了香港人對民主訴求的意識。

但主權移交後,香港民主步伐在中國影響下難以繼續向前,例如在雨傘運動爆發前,中國明確在普選方案前加入篩選機制,與港人期望的不符,香港示威者視為中共背棄承諾。經濟問題方面,貧富懸殊嚴重,香港年輕人也面對樓價高企、階層流動困難等問題,種種落差造成對現況的不滿。

「很多時候,是因為對現實不滿才會想起以前的情況,這是一個心理反射,」劉銳紹說,「北京千萬不要錯誤解讀這班人是戀殖、懷念英國,也不要以為英國在香港做了甚麼,或以為英國會回朝,這只是假像。」

他認為示威者展示殖民旗幟激怒中國既是一個策略,也是反映民怨,「因為他們對政權毫無信心、甚至是極度反感,處於一個絶望的狀態,他們被迫到不理會官方的想法,去到如此地步時,執政者要思考為何人民對你這麼反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