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從企管觀點對一條龍經營的幾點澄清與討論

2016-07-23 07:00

? 人氣

由於觀光產業上、下游所需的投資金額和經濟規模差距很大,有些垂直整合活動實質上行不通,例如要一家旅行社去成立航空公司或觀光旅館,連「小孩玩大車」都不足以形容,「螳臂當車」是最好的比喻。因此,觀光產業的垂直整合通常是由資金較雄厚的遊樂區、旅館等業者發動,或者只涉足資金需求較低的旅行社和遊覽車業務,例如歐洲迪士尼和台灣的劍湖山世界都蓋旅館攬客,兼營旅行社和遊覽車服務的業者也很常見,但航空公司則因為業務性質差距較大而很少涉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澎湖的一家業者在一次投標簡報中說明了難處:雖然該公司同時跨足遊樂區、旅館、遊覽車、和旅行社,但主要還是跟其他當地業者競爭,自營旅行社所掌握的客源主要只是填補空檔,以免因客源不足,員工光領錢而無事可做!因此,在海外玩一條龍的前提是能夠與當地業者競爭,而不是自己掌握足夠的客源。這點當然適用於陸資一條龍,一家旅行社不太可能掌握足夠的客源,跑來台灣玩一條龍的風險未免太高。

高喊陸資一條龍的人士當然會說,陸資是「集體作戰」,只要出台灣團就專挑在台灣玩一條龍的陸資業者,因此不難達到經濟規模。這個主張完全沒有具體證據,而且若是果真如此,則必定會出現兩個現象,其一是中國大陸的旅行社和台灣的接待旅行社都持有一份在台陸資業者的名單,不管旅遊當地有哪些台灣業者,都只在這份名單當中自行抉擇。試問,遼寧旅遊團投宿的南港「法皇」和台中「華登」等旅館都是陸資?這份至少數千人持有流傳的名單又在何處?為什麼能夠逃過流言散播和網路肉搜?

其二是必定會有「分贓不均而翻臉」的事件。試想,經營台灣團的中國大陸旅行社有多少家?這麼多的業者出團到相同的購物點,而且領隊未必熟識購物點經營者,顯然難以掌握自己和其他業者應該獲得的購物抽成,而即使雙方同意以人頭計價,長期下來也難免有「誰比較佔便宜」的爭議。於是,過去資料顯示購物金額較低的旅行社必定會被要求降低抽成,不能比照其他業者。雖然這類的爭議通常不會枱面化,但不可能完全沒有風聲。試問,在御宅族誓死肉搜,加上中國大陸有數十萬台灣民眾之下,何以沒看到這類可以「坐實陸資一條龍」的訊息?

嚴格說來,「業者集體作戰」是台灣政治圈的幻想,也是缺乏經營常識的民眾一廂情願的思維,完全忽略了必須先有「互相信任」才可能長期合作。試想,台灣有限的幾家DRAM業者有政府出面試圖整合,結果還是一敗塗地,連八字都沒一撇就宣告收山,那麼競逐自家利益的無數中國大陸旅行社怎麼可能自動自發,締結成一個忠誠和諧且守口如瓶的策略聯盟?難不成中國大陸的旅行社都是「社稽為大」,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這未免太不符合人性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