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變色的東歐,我們來了:《失序年代:紅色帝國的崩潰》選摘(1)

2019-07-13 05:10

? 人氣

捷克

捷克位處歐洲心臟地帶,其風土人情就吸引了眾多觀光客,連莫札特都會流連忘返。捷克最受世人肯定的莫過於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自由化運動。正因為捷克戰略地位重要,為了有效嚇阻「布拉格之春」的改革運動,迫使克里姆林宮再度出兵威脅捷克。克里姆林宮命令華約成員(羅馬尼亞之外),利用午夜出兵佔領捷克。此一粗暴行徑,立即引起歐洲國家嚴重譴責。蘇聯領導的華約組織,為了降低來自四面八方圍攻和批判,乃採取不合時宜的理論來自圓其說,如「布里茲涅夫主義」、「主權有限論」。「布拉格之春」原本是一場成功在望的自由化運動,中途卻因莫斯科的干預草草收場。當年自由化運動的精神領袖杜布切克如同克里姆林宮的玩偶,他的職位隨便被調動,最後充當森林鐵路小站長。但畢竟杜氏具有英雄本色的魅力,深得民心,使得1989年11月「絲絨革命」風起雲湧時,他突然在廣大群眾中復出,隨後被推選為國會議長,參與國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90703-捷克,布拉格。(Rudy and Peter Skitterians@Pixabay)
捷克,布拉格。(Rudy and Peter Skitterians@Pixabay)

波蘭

波蘭位處俄羅斯和普魯士兩大民族之間,歷史上曾遭四度瓜分,因而始背負有「悲劇的民族」之稱。那麼波蘭何以沒有亡國,迄今在歐洲聯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扮演重要角色?我們一行六人旅途到柏林時,其中四位因為有他事,先行返國。因此,我和同行助理決定要好好體察波蘭的改革情況,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者:第一,波蘭是一個天主教國家,當時又產生四百五十六年來所謂第一位非義大利籍教宗,使波蘭舉國上下振奮不已,每當團結工聯與波蘭政府因改革態度互不相讓時,教宗則扮演潤滑劑,促使各方以國家利益為重,才使波蘭改革進程逐步穩定下來。第二,全國工會取名「聯合」、「團結」,正象徵著波蘭工人有團結的迫切性,即使團結工聯被禁止公開活動,他們仍轉入地下活動,公然向獨裁的波共政府挑戰。團結工聯成立之初,其會員很快就打破千萬的記錄,連美國以波裔為骨幹的工會也樂於參與,並且捐款相助。可見團結工聯聲勢之浩大,乃世人所罕見。第三,團結工聯中一位失業的工匠出面號召,呼籲全國工人要團結起來,爭取應有的權益,並且要求共產黨下臺謝罪。此時波蘭的新聞媒體還披露過,某些團結工聯領導幹部都曾祕密充當波共線民。第四,波蘭地理位置和文化遺產對其日後永續發展具有無可限量的助力,前者擁有廣闊的波蘭平原,是提供發展農工不可少的條件,東北邊銜接波羅的海,有眾多優良港口,深具戰略價值,有利拓展國際經貿關係;後者則是提升波蘭良好形象不可少的要件。

以上這些歷史性的親身經歷都是這本專書《失序年代:紅色帝國的崩潰》的重要素材,勾勒了蘇聯紅色帝國如何崩潰與東歐國家如何民主化的清楚輪廓與過程。

20190703-《失序年代──紅色帝國的崩潰》書封。(三民書局提供)
失序年代──紅色帝國的崩潰》書封。(三民書局提供)

 *作者慕尼黑大學哲學博士,歷任世新專校副教授,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研究員、第一所所長,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兼任教授等職。本文原自作者新著《失序年代:紅色帝國的崩潰》(三民書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