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大雄有沒有必要捍衛胖虎揍他的權利?

2016-07-20 06:30

? 人氣

戴立忍被換角,發出非台獨聲明,觸痛兩岸敏感神經。(取自戴立忍臉書粉絲頁)

戴立忍被換角,發出非台獨聲明,觸痛兩岸敏感神經。(取自戴立忍臉書粉絲頁)

從法國尼斯恐攻、戴立忍被道歉和土耳其政變,這幾天,讓人傷心或震撼的新聞出現頻率特高。我想,就只談國內發生的事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01月15日晚間,周子瑜被道歉的影片上網。

01月底,羅志祥「不要分那麼多,大家都是中國人」的言論被放上網路。

南海仲裁後,林心如、霍建華、焦恩俊和辛曉琪的微博貼出了「中國,一點都不能少」(或類似)的動態。

07月15日,戴立忍的3000餘字「我永遠是中華子孫,只是生在臺灣」的聲明稿上網。

同一天,王大陸在首爾粉絲見面會說出「很開心代表中國」的影片被翻出。

在年初寫了《 周子瑜「道歉影片」沒說的話 (二) 》一文,內文末段對於羅志祥的言論提出想法。當時,乘著蔡英文的勝選演說,我在內心不平與自由真理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這個國家偉大的地方, 就在於每個人都有做自己的權利。」

但是,在臺灣藝能界、商界、學術界、政界不斷以「模糊立場」為首要目的之下,我不禁懷疑起「對於這些人、對於下一代,『這個國家』是哪個國家?」

問題?

戴立忍的聲明稿3600餘字,重點仍然模糊。但這似乎是台灣人要打入中國市場的技能之一:「讓你吃到豆腐。」除此之外,另一個特性是,台灣人習慣「切割」,總是以「政治歸政治,___歸___」來麻痺自己,以和為貴。

「我關心社會上的不公平,但那個社會是什麼名字,我不關心。」的確,關心社會議題 ─ 諸如:同性戀、人權、法律修訂、環境保護等 ─ 和國家意識、政治傾向是可以分開的。你支持國民黨、民進黨等等,不代表就不能關注、聲援六輕汙染的議題(或更多)。不過,「你關心社會上的議題嗎?」和「你的族群/國家認同是什麼?」這兩個問題,顯然對岸是在問後者。聲明稿花了許多篇幅闡述問題一,然後用沉重的幾句話砸在問題二之下。

轉一段溫朗東的貼文

戴立忍並不孤單,像他這樣立場的人,其實是台灣青壯世代的常態:他們會關心公眾議題,會表態,但是說到藍綠或是台獨,就會保持一點距離。他們認為,台獨是不可能的,台灣只是美國跟中國世界棋局中的棋子,好好過自己的生活,好好處理島上的事務,也就算是為社會盡一份心力了。

雖然這跟我的政治立場不太相同,但我尊重這樣過活的人。

台獨的意義,就在於守護這份尊重。一個人,不應該因為他曾經對某些公共政策表態、跟政治團體的外圍又外圍有些接觸,就需要對任何人交待自己的出身背景、心路歷程、搞共青團例行會議那套自我批判。

我認為,就算是個中國演員在台灣拍片,堅信著解放台灣,也應該在台灣獲得言論自由上的尊重。

這些話我都認同。另外同時奉上韓璟的一段話 :

我們總說人要有骨氣,要為理想奮鬥,要能不為五斗米折腰。

但骨氣不骨氣,是一種選擇,不是誰的義務。

罵人很容易,做人才真正艱難。

生活不是只有吃飯,但每個人都要吃飯。

會想講這些,是因為稍早跟其他創作者聊到創作者的艱難。

其實很多創作者都有明確的政治立場,只是不好說,也不能說。

你知道在粉專上講政治,會讓業主不敢發業配嗎?

你知道創作者政治色彩鮮明的,會讓出版社擔心銷量嗎?

你知道很多同人商品可以這麼便宜,是因為工廠都在中國、成本低一半嗎?

你知道很多中資的平台給的稿費,甚至可能是台灣的兩倍嗎?

我這人是秉持甘願做歡喜受的原則,你選擇堅守立場,就要有吃土的勇氣。

所以我永遠、永遠,不會苛責那些選擇妥協或沉默的人。

或許,「必須參與其中,才有資格說話」這樣的想法有一點疑慮,但這段話也點出一個迫切的問題:「臺灣的環境能否做得更好?支撐起更多有才華的人自由創作?而不必為了自由餓肚子?」為了自由不一定會餓肚子  (邏輯上的謬誤先聲明),但在中國,很可能會。

二十年來,兩岸交流愈來愈頻繁,彼此愈來愈熟悉。臺灣人打破了許多錯誤的刻板印象,但也同時建立起新的、不完全正確的刻板印象 (例如:中國學生都是聰明認真,台灣學生則是頹廢;中國產業是唯一市場,台灣已經沒有前景)。

二十年來,臺灣人也「習慣」了。習慣不說出自己的想法、習慣照著對方的意思走、習慣在對方還沒出聲之前,先把自己的羽翼剪去。我們都認為只要雙手奉上就沒問題了,過去或許是如此,而今漸漸不是。

「習慣」的後果是,我們以為習慣是對的。

拳頭大就是真理?

當台灣人為子瑜感到不平,卻只把憤怒歸咎到黃安身上,但迫使周子瑜被道歉的是JYP,JYP是為了中國的民心而如此做。究責,我們敢究責到拳頭大的一方嗎?

若周子瑜沒什麼選擇,那麼戴立忍的選擇有比她少嗎?羅志祥、林心如、霍建華、焦恩俊、辛曉琪、王大陸呢?

因為「習慣」了,我們開始錯亂,開始認為這麼做是正確的。臺灣人開始教育著自己、教育親朋好友、教育下一代:「為了賺錢,妥協吧!人家拳頭大,你又能怎麼樣呢?那是正常現象。」

但是,錯的事情就是錯的,並不會因為拳頭大,錯的事情就變得正確。

過去80、90年代,我們沒叫對岸的藝人來臺灣上節目前,要放棄自己的國家、族群認同,要因為不合作而道歉。我們從未因為過去經濟出色,就比中國在國際上來得大聲 ── 不會因為臺灣實力強了,就認同你,因為比基數我們就是不會贏。

南韓、馬來西亞、日本的藝人(或廣義的大眾)都會去中國發展,因為就產業而言,那就是「其中一個」市場,卻唯獨我們得被迫放棄自己的族群認同和國家認同。 (也唯獨臺灣會有人把中國當作「唯一」市場)

是啊!過去後,只要用一點點力,人口基數龐大、結構複雜,報酬數目都很多。但我們真的有必要為了報酬而放棄尊嚴嗎?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誰是麻煩製造者?

戴立忍的聲明,講到許多人的痛。

中國從上而下也很厲害吧!再多弄幾次,臺灣人會開始上新的麻藥,用「就是這樣」來看待這個議題:林心如是對的、霍建華是對的、王大陸也是對的。彷若正是因為我們不斷地被欺壓,於是主動認為自己「應該要擺出被欺壓的狀態」,這樣被輾過時,才不會那麼痛。

臺灣人很懂得生存,如果要拔掉尊嚴,那就把尊嚴拿去,因為這樣我們才能活著。但臺灣人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努力呢?只為了活著?

生在臺灣這麼卑賤的地方,連高中生都知道什麼是妥協和忍讓;因為人們希望「事情可以和平解決」,所以我們病態地認為任何錯誤都是自己造成的。 我們是「麻煩製造者」,而不是對岸。《黑暗騎士》裡,小丑因為蝙蝠俠不公開面具底下的身分,一天殺害一人,市民開始譴責蝙蝠俠的不露面,而非小丑的殺人。

無奈,對於個體而言確實是無能為力的感嘆;

但對於總體而言 ,只是一個國家、社會「無能」的表象。

我們在自己有權利選擇的時候,選擇沉默;

等到自己沒權利選擇時,只能沉默。

曾經,我們以為明哲保身對自己最好的方式 ;

但走了這麼一大圈,才發現原來「明哲保身」的後果是沒有人要幫你。

當台灣人自己不團結,一致對外,而在每次遇到相同情況時,只用「人之常情」、「現實」來麻痺自己、安慰自己,冷漠對待那些受傷的心靈。我們可能還忘記了:最先傷害自己的,往往是自己人。

回到前段話,我仍然認同「在這個國家,沒有人應該為自己的認同而道歉。」但大雄是否要去捍衛胖虎揍他的權利?我還沒有答案。

等等,胖虎有揍大雄的權利嗎?

P.S. 很多產業層面,都不應拿台灣和中國比較,因為國家資本主義台灣不見得是玩得起。而再過十年,世界工廠可能就是東協各國,臺灣的廠區人力成本仍舊不會比較低。每個國家都有其特色,我們要找到自己的特色和定位,弄好環境(制度),而不是一味地拿不同的標準比較,揚彼之長、貶己之短。

*作者研究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