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郭台銘養得起全台灣六歲以下幼兒嗎?

2019-07-01 07:20

? 人氣

郭台銘注意到這個問題:「把餅做大,是一切的關鍵。」說得好,但餅要做大,豈是一句話就能做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郭台銘的「政見」並非全然空想,蔡英文總統也「積極」回應,「我們會持續找出國家財政的空間,盡全力給予年輕世代在養兒育女最大的照顧。」事實上,去年七月蔡政府發布「少子化對策計畫」,去年八月實施零到二歲育兒津貼,今年八月起擴大發放二到四歲育兒津貼,自己帶孩子的家長(未送公私立幼兒園),每月可領兩千五百元,若有第三胎以上每月再加發一千元,不過,領取育兒津貼的前提是:綜所稅率未達百分之廿的家庭;未請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未接受公共、準公共化托育服務。從補貼幼兒園到補貼家長,照行政院長蘇貞昌的說法,明年預算就有四百億在學齡前幼兒。

幾乎可以預期,這項範圍不等的「共同政見」,勢必成為二0二0總統大選的「競價政見」之一,就像當年的「老農津貼」或後來的「老人(敬老)年金」,上有統一政策,下有因縣市財政良窳不同的更優惠措施,光是現行生育津點各縣市就每胎一萬到三萬不等,套用台北市長柯文哲的說法:「幼兒福利還是要做到全台統一,不能由我方戶籍不同而有不同的社會福利,這不大對勁。」但毫無疑問,學齡前教育屬地方自治範疇,把地方權責拿來中央統一,也不大對勁;一定要政策統一,那麼財源是否也要統一?經費是地方自籌?還是中央全補助?前者未必全支應得起,後者還是回到老問題:錢從何來?算盤如何撥?

對郭台銘而言,財源或許是最小的問題,光是砍掉蔡政府這三年疊床架屋的各種新設機關,就能挪出大餅不小的一塊;更重要的是,錢,或許是鼓勵年輕人生養孩子的誘因之一,但肯定不會是主要因素,生、養、教是一生的責任,自己都不確定有未來和希望的時候,為什麼要讓孩子承受這紛亂世界的吵雜甚至痛苦?有志大位者或許該想得是為什麼年輕人失去了他們的幸福感?和對未來的期待?這些,都不是任何津貼能補給他們的。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