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邦交恐成國際無人為台灣發聲 建立法律論述、尋求雙重承認突破外交困境

2019-06-29 09:20

? 人氣

外交專題(風傳媒製圖)

外交專題(風傳媒製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成立後,我國就陸續與14個國家斷交,而在1971年,聯合國席次被中國取代,揭開「雪崩式斷交」局面,10年間失去50個邦交國,直至今日,與我國建交的國家低於20國,在歐洲、非洲與南美洲僅各有1個邦交國,面對我國邦交國持續減少的情勢,受訪的年輕世代外交人員一致認為,有必要維持邦交,且部分表示,我國應尋求雙重承認的可能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外交工作者們】甩不掉「一中」框架,台灣外交如何走出去?

國家的構成要件,長期以來大都以1933年簽署的《蒙特維多國家權利與義務公約》(Montevideo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States)之規定為標準。該公約第1條明文國家組成的要素,分別是固定人口、明確領土、政府及與他國建立關係的能力,儘管外交能力是組成國家的要素之一,但未提及需要多少國家給予外交承認,才具有做為國家的資格。

翁林(化名)直言,友邦每年在聯合國大會為我國發言,會在國際會議中留下紀錄,彰顯我國主權,「但就算無邦交國,也不影響我國實際為主權獨立國家事實」。曾派駐邦交國帛琉的「護台胖犬」劉仕傑表示,需要多少邦交國才行,數字並無一定標準,但邦交國相當重要,最現實的考量是若不幸變成零邦交國,就會面臨可能無人在國際場合幫忙發聲的狀況。

外交專題:「青年外交官」劉仕傑(簡恒宇攝)
外交專題:「青年外交官」劉仕傑(簡恒宇攝)

另外,擁有邦交國能進行元首外交和官員互訪,莊吳(化名)表示:「高層得以出訪邦交國互動、加強區域性互動聯盟,在各區域設立如太平洋島國論壇這類合作平台。」戴楊(化名)則說:「我們目前還有邦交國還沒有少到需要討論說,當我們一個邦交國都不剩時,我國的國家承認究竟是什麼,對於邦交國的減少我沒有見解,因為這事情不操之在我國」。

戴楊強調:「其實國際法學者和外交部條約法律司,應該要深入研究國家構成要件,創出自己的論述。台灣跟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有不同程度的互動,外交不是0與1,而是程度上的區別」。戴楊還說:「我國外交戰從未把法律視為重要一環,這是一件很大的錯誤,對於小國來說,法律論述支持自己的行為及存在、比大國還來得重要。如果可行,應該推動雙重承認,這才是一條突破的道路。」

郭洪(化名)則說,邦交國彰顯我國為國際上受承認主權國家的意義,「既然我國與中國互不隸屬,我國外交政策上至少不應放棄尋求雙重承認......若日後面臨斷交問題,我國應公開、持續向邦交國政府尋求雙重承認的可能,留下記錄,而非由我方主動宣布斷交。」不過戴楊也直言,顧慮到可能讓國際社會誤以為我國仍在爭取中國代表權,「假設有機會能夠增加邦交國,可能也不會支持」。

20180501-外交部入門大廳邦交國國旗呈列。(陳明仁攝)
外交部入門大廳邦交國國旗呈列。(資料照,陳明仁攝)

受訪的年輕世代外交人員均認同,我國外交處境深受美國與中國互動影響,戴楊則提出「彈性求生存」原則。進部資歷尚淺的張廖(化名)認為,雖然邦交國並不會影響我國作為國家的事實,但的確在許多國際場域,包括聯合國,我國確實需要邦交國的協助與發聲,「雖然國人會笑邦交國又小又窮,但在聯合國裡他們就是一票,我們也需要他們在聯合國為我們發聲。」

同樣進部時間不久的李梁(化名)則點出,雖然國內有些聲音認為,援助邦交國是無謂的浪費,但我國援助也彰顯我國人權、暖實力精神,對我國的國際形象確實有加分。由於斷交與否的決定權不在我國,外交部因此必須花費更多心血鞏固邦交。江謝(化名)認為:「雙方只要建立密切、根深蒂固的關係,中國就不可能一下子拔除,像是台灣企業到當地投資、雇用當地人力,或是當地的企業來台灣投資。」

20181002-史瓦帝尼大使館。(顏麟宇攝)
史瓦帝尼駐台大使館。(顏麟宇攝)

江謝強調,影響邦交國政治人物對台灣的看法,讓他們更加信任台灣,是保持友好關係的關鍵,例如我國在非洲唯一邦交國史瓦帝尼的王子,在我國攻讀學士與碩士,「王子以後會變成國王,成為影響國家政權的關鍵人物」,他會記得台灣的好,畢竟他畢業時還高喊:「我愛台灣!」

「所以外交部應多給予邦交國學生來台留學的名額,或是與當地的政治世家打好關係,讓政二代來台灣念書」,江謝表示,「此舉主要是想讓他們認識台灣,在這邊交到朋友,意識形態思想也會慢慢改變,當他們日後成為政府高官時,就會知道如何判斷,該選擇台灣或是中國」。

外交實務講座 劉仕傑 謝佩芬 郭家佑
 

外交官到底都在做什麼?做外交對台灣到底有什麼幫助?這些我們不知道的事,除了報導,我們更透過三場講座,讓劉仕傑、謝佩芬、郭家佑等三位年輕世代外交工作者跟我們分享!

立即前往購票》https://www.accupass.com/go/stormglobal2019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綉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