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邦交國,與港澳有何不同?」 知己知彼、不走悲情主義才為台灣外交加分

2019-06-29 09:10

? 人氣

外交專題(風傳媒製圖)

外交專題(風傳媒製圖)

我國外交處境艱困,目前維繫邦交的國家不到20個,儘管我國與非邦交國實質互動密切,但受訪的我國前大使均強調,邦交承認對國家主權具重要意義,若無國家給予外交承認,「這樣與港澳有何不同?」而我國與大陸盤根錯節的關係揮之不去,擬定外交政策時必須納入考量。另外,外交人員做為國家的行銷人員,一定要「知己」,同時理解駐在國與大陸立場,才有助於我國推動外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外交工作者們】甩不掉「一中」框架,台灣外交如何走出去?

每當我國邦交又傳出警訊時,大眾除了痛罵大陸打壓,還會說斷交可以省下不少錢,「全世界沒有國家辦外交不花錢」,曾經派駐邦交國海地擔任大使的呂慶龍強調,「外交關係不可替代,台灣是國際社會的成員......由於我國被排除在聯合國體系之外,因此無法自行加入,但邦交國不論人口、面積,都是國際組織的會員國......而我們在外面,想參與就要想誰能幫忙提案?」

呂慶龍說,成案之後進行公開討論,就需要考量誰會幫忙發言,「最後階段就是投票,表決的時候有多少票支持,扭轉乾坤,這就很現實」。曾協助我國增加4個邦交國的前駐馬紹爾群島大使林松煥則稱,「邦交對主權獨立有重要意義,若無外交承認,國際地位會受到挑戰」,且我國必須參與國際組織,「如果沒有邦交國提案副署,可能損及加入國際組織的機會」。

前駐法大使呂慶龍(鍾巧庭攝)
前駐法代表呂慶龍(鍾巧庭攝)

「不要忘了中共是如何進入聯合國,當初養著阿爾巴尼亞,每年都在聯合國提案入會」,林松煥指出,沒有邦交國,許多領域都會受到影響,像是我國在部分國際漁業組織中,與大陸平起平坐,就是獲得邦交國支持,「海空軍遠訓要有敦睦訪問的地方,若無邦交國,艦艇就只能待在基隆和高雄,寸步難行,因此太平洋邦交國極為重要」。

林松煥指出,高層出訪邦交國的重要性也是無可取代,「沒有邦交國,總統就沒有理由過境美國大城,儘管邦交國在經貿方面所占比例不高,但不能輕忽在其他領域的重要性」。對於有人認為邦交國不重要的情況,外交部前政務次長夏立言直言,「因為我國務實外交做得太好,一般人感覺不出來,包括許多非邦交國也都有給予免簽證待遇」。

至於在大陸持續打壓下,我國外交該如何向前?呂慶龍強調:「不宜理所當然地認為國際的同情就是支持的力量,那是有一定的差距,每個國家的盤算都是自身的國家利益。」呂慶龍說,我國國際生存空間面對極大壓力,卻仍能繼續存在,「要人同情一點用都沒」,因為我國的遭遇對他國而言是「痛不及身」,加上是受到大陸打壓,「不是國際不支持,而是大陸的立場,因此要沉得住氣,繼續努力」。

外交專題(風傳媒製圖)
外交專題(風傳媒製圖)

「沒努力但要成功說不過去,努力卻無立即效應,可是國際社會都在看」,呂慶龍指出,東西方社會的最大共通點是同情弱者,「但西方社會對強者更有高度敬意」,因此重點在於讓世界各國見識到台灣的發展成果,而不是去索取同情,「對我來說,外交人員就是國家的業務人員,廣結善緣、行銷台灣......分享台灣如何發展成功的經驗」,而林松煥認為,外交人員更要對國內有深刻認識。

林松煥一再強調《孫子兵法》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策略,其中「知彼」不僅要熟知駐在國的事,還要了解大陸情勢及外交策略,如何在世界經貿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也是外交人員必備的「知彼」項目,而好的外交人員同時能夠「知己」,對台灣產業有全面了解,知道台商經營模式、優勢、韌度及創意,更要懂得台商面臨的困難和實際問題。

「很多外交人員是菁英人才,可惜不了解自己國家,對外交涉才面臨困難」,林松煥說,「不知彼而知己,結局會是一勝一負,會吃一場敗仗;不知彼又不知己,那更慘,每戰必敗」。對於我國應有怎樣的外交策略,林松煥表示:「作戰形式和策略沒有一定,水無常形,兵無常勢,情勢沒有一定,隨時在變,要有不同做法及智慧做出調整,因地制宜,充實自己,對情勢要不斷學習了解。」

外交專題:前駐馬紹爾群島大使、前駐菲律賓代表林松煥(簡恒宇攝)
外交專題:前駐馬紹爾群島大使、前駐菲律賓代表林松煥(簡恒宇攝)

「知己」熟悉自己國家優勢,深入鄉間更能接地氣、增加同理心,這有助於對等看待駐在國民生所需,「理解、認知駐在國面對的困難,考量駐在國的立場」,對強化我國與駐在國關係才有加分效果,不過林松煥也提到,「也要站在中國大使的立場看事情,很多事做了要低調、充分拿捏,就算中國知道情況也無從抗議...... 不要過度張揚、刺激中國,務實模式行得通」。

談到我國近年推動的「新南向」政策,曾經擔任駐印尼與印度代表的夏立言表示,早在1990年代前總統李登輝時期就有相似政策,今日在越南的指標性台商「富美鑫」就是當年成功南進的例子,而過去的政策也有僑生、留學生等人文交流,只是沒有「南向」的名字,而現今大陸的暴發戶投資心態讓東南亞感到不舒服,加上環保、勞工規範提高,都成為促使台商前進東南亞的因素。

夏立言說,台灣投資其實非常受到東南亞國家的歡迎,兩岸關係好的時候,東南亞國家與台灣互動交流比較沒有顧忌,「東南亞國家的官員也會問,為什麼兩岸官員可以交流,台灣官員不能跟他們國家的官員交流?」前總統馬英九時期,台灣跟東南亞的關係就非常好。至於與印度的關係,夏立言分析,我國始終認為與印度有相同利益,能共同抗衡大陸。

「但如果印度與中國大陸的經濟還有戰略利益更大的時候,他們也會做權衡,我們當然也要做權衡」,夏立言強調,「很多事情不是黑白,其中有很多灰色地帶,沒有一個國家應該被迫做出全有全無的選擇」。他也說,大陸已今非昔比,東南亞地區也在起飛,幾個大城市的建設與繁榮已超出台灣人想像,「台灣人不能再覺得東南亞是落後地區」。

20180819-對外關係協會會長夏立言今(19)日出席長風基金會講座深度對談Political Polarization in America。(簡必丞攝)
對外關係協會會長夏立言。(資料照,簡必丞攝)

另外,台灣面臨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包括南韓、日本都要搶進東南亞,「台灣沒有時間蹉跎」。上述三者之外,可運用的資源少、國營企業也不一定會完全配合政府政策,也是我國推動新南向政策所面臨的挑戰之一,而政府要想辦法因勢利導,與民間聯手配合,並鼓勵銀行來配合產業,才是關鍵。身為前駐菲律賓代表的林松煥稱,東南亞已非吳下阿蒙,「台灣有點晚,但還不遲」。

「絕對不能輕忽東南亞,國家利益很多元,政策也要多元」,夏立言直言,我國從來沒有一定要在美國與大陸之間選邊,而安全是國家首要利益,倘若兩岸關係和緩,需要仰賴美國與日本防範的風險就會降低,但也強調不論哪個政黨執政,我國從未忽略與美國的關係,「馬英九總統時期的口號是『親美、友日、和中』,美國擺第一位,任何當總統和外長的人都要知道,美國是我國最重要夥伴」。

此外,夏立言也是首位出任國防部軍政副部長的職業外交人員,談到美國軍售武器被質疑是「破銅爛鐵」的問題,他認為國安高層當然需要做評估,「早期我們可能需要坦克、大砲跟飛機,現在政府要去思考我們安全防衛最需要是什麼武器,每一個時期都不一樣」。他說,在擔任國防部副部長期間,他學到最重要的詞就是「創新不對稱」,「我們不可能用對稱的方式來對抗,所以一定要創新」。

外交實務講座 劉仕傑 謝佩芬 郭家佑
 

外交官到底都在做什麼?做外交對台灣到底有什麼幫助?這些我們不知道的事,除了報導,我們更透過三場講座,讓劉仕傑、謝佩芬、郭家佑等三位年輕世代外交工作者跟我們分享!

立即前往購票》https://www.accupass.com/go/stormglobal2019

喜歡這篇文章嗎?

魏嘉瑀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