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上百萬個理由讓你無法存錢嗎?史丹佛學者告訴你怎麼開始個人投資

2019-06-26 16:10

? 人氣

學習如何開始個人投資。(圖/pixabay)

學習如何開始個人投資。(圖/pixabay)

家庭所面臨最重要的經濟決策之一,就是如何為退休生活而儲蓄。退休前需要存的總金額大得嚇人,但沒人有機會過幾十次人生,每次都來試驗不同的退休策略,你只有一次機會。從供需觀點來看,退休儲蓄的決策牽涉到資本市場的供給面。人們儲蓄與投資,提供資金給資本市場,就是希望在沒有太多風險的情況下還能累積財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複利的力量

而人一生累積財富的關鍵,在於複利(compound interest)的力量。它是這樣運作的:假設你從一百美元、利率一○%開始,在第一年的年底,你的帳戶會有一一○美元(原始存款加上利息)。在第二年,你會賺到一一○美元的一○%,合計為一二一美元。在第三年,你會賺到一二一美元的一○%;在第四年,你會賺到一三三.一美元的一○%,依此類推。隨著時間拉長,複利的力量可以使儲蓄帶來令人滿意的可觀報酬。

當我們考慮退休儲蓄時,還有很長時間可準備,這就能讓複利發揮作用。如果你可以從二十五或三十歲左右,每年存五千美元,等到你退休時,將擁有超過一百萬美元的儲蓄。這不是一個快速致富的計畫,但結果仍然令人讚嘆,更重要的是它切合實際。

投資風險的定義是,報酬率相對於該投資的平均期望值可能高或低,資本市場是用這種方式來說明「實際情況因人而異」。

你能冒多大風險?

總之,在你看一項財務投資時,你要思考的不只是報酬率,不只是期望每年五%、一○%或一五%的報酬率,也要考慮另外三個要項:風險(risk)、流動性(liquidity)與稅負。在選擇對你最重要的某些特性時,將會面臨這些特性與報酬率之間的取捨。

美國國庫券是風險很低的投資,你幾乎篤定得到承諾的報酬率。投資一間生產新技術的廠商,風險則高得多,你不知道這家公司是否會成功,但它可能出乎意料地成功。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風險是不受歡迎的。也就是說,如果兩項投資都承諾同樣的平均報酬率,你應該會偏好同期間報酬率波動較小的那項投資,這表示它的風險較低。因此,風險較高的投資,例如購買新創小公司的股票,必須提供較高的報酬率來吸引投資人,同時也是對他們忍受波動的補償。

投資特定公司或特定債券的風險,可以藉由「多樣化」分散投資而減少。多樣化(diversification)的意思是購買許多不同投資標的,以降低整體風險。多樣化是有效的,因為某些無法預期的差勁投資,會被其他出人意料的良好投資所抵銷。因此,就像俗語說的,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對個別投資人來說,也許最容易的多樣化作法就是投資共同基金,把一群股票或一組債券結合在單項投資裡。稍後將談到更多共同基金的內容。

「流動性」,是把投資轉換為現金的難易度。銀行帳戶相當有流動性,很容易把錢領出來;房子不是很有流動性,因為要花一些時間和精力才能賣掉;財務投資如股票與債券則介於這兩個極端之間。一般而言,其他條件(例如報酬與風險)不變的情況下,你會偏好流動性佳的投資。

最後要考慮的特性是,稅法是否有利於該投資。某些投資可免除所得稅,例如政府債券的利息所得。而有些投資所得是要課稅的,在你賣掉該投資時才付稅金,投資股票與房屋的資本利得也是。

稅收減免固然造福了投資人,但是在凡事有得必有失的世界裡,稅收減免越多意味著別的東西越少。例如政府發行的免稅債券,就會比有課稅的債券報酬率要低。你不必繳稅,但你的報酬率就不會那麼好。照理說,收入高且稅負重的有錢人,應該更關心節稅事宜,並據此慎選投資項目。

各種個人投資工具

現在我們來思考各種潛在的財務投資,如何用四項特性(報酬率、風險、流動性、稅負)來衡量,以及如何在這些特性中做取捨。尤其是報酬和風險之間的取捨,借用伯頓.墨基爾(Burton Malkiel) 所說,以睡眠安穩量表來反映風險程度:如果把錢投入這項財務投資,你晚上睡得安穩嗎?

先說銀行帳戶。銀行提供很低的報酬率而且利息要課稅,但它們非常安全且流動性很好。各國政府還會提供存款保險,保障存款在銀行帳戶的安全性。根據墨基爾的睡眠量表,如果你把全部的錢放在銀行帳戶,那麼你大可以昏睡不醒。

銀行帳戶往上升一級,可能是貨幣基金。貨幣基金投資於很多風險很低的債券,可能是政府或大公司發行的債券。你在貨幣市場會得到比銀行帳戶稍好一點的報酬。貨幣基金仍然相當有流動性也相當安全。根據墨基爾的睡眠量表,你可以在下午小睡,然後晚上也能安然入眠。

另一項投資類別是定期存單(或稱 CD)。定存是在一定期間內,把資金存放在銀行或金融機構的合約。不論期間多久,你在這段期間不能碰這筆資金。這麼做的好處是,你會拿到比一般銀行帳戶更高的報酬率。根據墨基爾的睡眠量表,你仍然可以安然入眠。

至於多樣化的公司債投資組合,或投資於這類債券的共同基金,又如何呢?記住,債券是在一段固定期間內,可以得到預先決定報酬率的一種投資工具。通常一個多樣化的公司債投資組合,會給你優於定存的報酬率。然而它的風險會稍微高些,在大部分情況下,債券報酬率是一個固定利率,這表示如果通貨膨脹與市場利率上升,你就會被鎖在這個較低的固定利率,因而吃虧。睡眠安穩程度可能是:你仍然整晚都睡著,但偶爾會做噩夢。

另外還有多樣化的藍籌股投資組合。藍籌股(blue chip stocks)指的是大型、知名公司的股票,例如奇異、沃爾瑪、艾克森美孚等公司。共同基金持有很多這些信譽卓著、長期獲利的公司,它提供優於債券投資組合的報酬率,投資組合多樣化也能降低風險任,何一家公司的股價下跌,不致讓你損失太多。

然而,你的股票投資組合很可能不但沒有保障,而且還可能虧損。例如一九八七年的股災,股市在一天內蒸發了二○%市值。而二○○○∼○一年是緩步崩跌,從二○○○年八月到二○○一年九月這倒楣的十三個月,在紐約證交所掛牌的股票平均跌掉一八%。二○○七∼○九年經濟衰退時期,從二○○七年十月到二○○九年三月,紐約證交所股價平均而言都腰斬。因此,如果你投資的是持有多種股票的基金,根據睡眠安穩量表,你在入睡前可能輾轉反側,而且睡醒之前會經歷一些恍若真實的夢。

想要多冒點險嗎?不妨試試多樣化的高成長股票投資組合。幸運的話,你可能會有好幾年賺到比市場長期平均一○%還高的報酬率。同樣的,如果是買股票基金,流動性也相當夠。儘管多樣化投資這些股票可分散一點風險,但畢竟這些公司本身是風險較高的。因此,按照睡眠量表,如果你把錢投入成長型股票基金,你將噩夢連連;但如果你可以長期持有,經歷一波又一波的漲跌洗禮,最終你在晚上還是可以得到充分休息。

當你買了一間房子,它不只是一個住的地方,也是一項房地產投資。對多數人而言,住家是他們至今做過最大的單筆投資。歷史上,擁有房產的平均報酬率都是正數,但對於處在蕭條市場的每位屋主來說,等待房屋價值攀升,可能要花一段很長的時間。換句話說。房屋的流動性低,但好處是購屋可能有稅負抵減。

我們很難用睡眠量表來衡量住房投資,因為從個人角度來看,住家的意義遠大於投資。但房子也可能讓你失眠,就像自二○○六年起美國房價下跌後,數以百萬美國家庭所經歷的情況。

你能用多少時間投資?

腦海裡有了這些選項後,個人投資的最佳策略是什麼呢?真相其實是:沒有一體適用的方法。考慮你的投資時程規畫,會是一個有用的出發點。短期而言,股市的風險很高,但如果視為長期儲蓄(例如幾十年後的退休生活),那麼行情的起伏很容易互相抵銷,長期下來,很有機會因耐心而得到回報。然而,如果你這筆錢是要用來採買本週的食品雜貨,或是為下個月的貸款、下學期的學費著想,那麼你可能無法忍受太多風險。你需要確保錢的安全、流動性夠,就別奢望報酬率好。如果你的時間規畫介於上述兩者之間,例如計畫幾年後買新車或較大的房子,那麼你可能無法承受股市風險,但可以忍受比存在銀行高一些的風險。債券與定存可能是你的最佳選擇。時間範圍,是你對風險承受度的一大關鍵因素。

也許多數人對其退休金所犯最大的錯誤,是沒有承擔足夠風險,尤其在早期階段,因為太在意財務安全,以致把太多錢放在債券、銀行及貨幣基金。人們即使到了五十、六十歲,一般預期可以再活二十或三十年甚至更久,那可是一段很長的時間,應可利用複利來累積財富。

所有的投資忠告最終都基於一個事實:你需要存些錢,越早開始越好。

那麼,何不只要挑選報酬率最高的股票,然後把全部的錢投入那支股票?為什麼要瞎扯這些風險、流動性與多樣化的觀念?當然了,問題在於沒有人知道哪支股票未來會提供最好的報酬率,股價是根據市場對這家公司未來獲利的預期。

股價上漲的因素是,新訊息顯示該公司會比以前更賺錢。但是這些新訊息,就本質而言是不可預測的。正因為你不能預測會出現什麼樣的新訊息,所以股價漲跌是不可預測的,這就是統計或經濟學家所謂的「隨機漫步」(random walk)

你真正想買的股票,是別人認為前景不好(需求量低,因此價格低),但在未來每個人將認為是隻金雞母的(需求量高,因此價格高)。或許,我是說或許,每週工作六十或八十小時的資深專業投資人,可以定期挑出這類股票。但如果你是坐在家裡讀《華爾街日報》裡昨天寫的更早以前發生的新聞,那麼你該明白,股市專家在幾週前就知道大部分的消息了。你不可能用這種方式看透市場行情。《華爾街日報》或《富比世》雜誌的財經記者有時會組織「標靶基金」,望文生義,某人在房裡對著釘在牆上的報紙證券版射飛鏢,然後買進他射中的任何一支股票。之後,把標靶基金和專業投資人的投資績效拿來比較。結果如何?標靶基金的績效差強人意,而那些專業投資人也半斤八兩。

無論你是二十幾歲、三十幾歲、四十幾歲或五十幾歲,總是有上百萬個理由讓你無法存錢,但如果你不穩定儲蓄,到了六十或六十五歲才想求得錦囊妙計,讓你在退休後能享有高水準的收入,那根本是緣木求魚。

作者/提摩太‧泰勒

譯者/林隆全

本文摘自《零基礎也不怕,史丹佛給你最好懂的經濟學:個體經濟篇》

零基礎也不怕,史丹佛給你最好懂的經濟學:個體經濟篇
零基礎也不怕,史丹佛給你最好懂的經濟學:個體經濟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