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的旅途.恐懼的常態》歐洲近年大規模恐怖攻擊回顧

2016-07-15 16:46

? 人氣

7月14日法國南部大城尼斯(Nice)深夜驚傳恐怖攻擊,兇嫌駕著重型卡車衝撞上街慶祝法國國慶「巴士底日」(Bastille Day)的人群,至少造成84人喪生、數十人受傷。歡樂氣氛瞬間轉為驚恐悲憤。這也是過去一年半以來,法國第3次遭受大規模恐怖攻擊,無論反恐系統如何層層戒備,恐怖分子仍如入無人之境,一再以大規模、無差別的攻擊形式帶來重大傷亡,在人們心中埋下恐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散播恐懼 攻擊成歐洲日常生活一部分

20世紀末以降,恐怖攻擊事件一年比一年頻繁出現在全球目光中,但隨著恐攻新聞不再陌生,許多恐怖組織近年也改變攻擊模式,除了組織根據地的國家,更積極招募在歐美國家土生土長的志願者,在家鄉當地策動攻擊,其中又以2014年發跡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為最。

從2015年1月《查理周刊》事件至今,歐洲已接連發生數起大規模恐怖攻擊案,死傷總人數近千人,每次攻擊的陰影尚未散去,下一起爆炸案又帶來新的震撼,規模較小的極端分子傷人事件更是不計其數。過去兩年來,眾人印象中繁華穩定的西歐國家,已成為如中東戰爭區域般隨時需擔心性命安危的地方,歐洲是如何漸漸壟罩在恐懼之下?風傳媒帶您回顧2015年到2016年間歐洲重大恐攻案件。

2015~2016年歐洲大規模恐怖攻擊案件

2015

1月7-9日──法國《查理周刊》攻擊事件

兩名恐怖份子持AK自動步槍闖入法國知名諷刺漫畫刊物《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位於巴黎的辦公室掃射,逃亡過程也持續攻擊,最後造成含3名槍手、8名畫家、周刊總編輯、記者和2名警察在內共20人死亡,11人受傷。恐怖組織「基地」(Al-Qaeda)隨即承認犯行,指出攻擊《查理周刊》的動機,源於該周刊封面多次刊出以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為角色的嘲諷漫畫。

這場攻擊之後,數百萬法國人上街遊行,控訴以嘲諷方式抨擊政治及宗教權威本就是法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抗議恐怖主義戕害言論自由,而全球社群媒體上也紛紛出現「我是查理」(Je suis Charlie)字樣的頭像和標籤以聲援法國,台灣也有許多網友加入聲援行列。

2月14日──丹麥哥本哈根連環槍擊案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連續兩起槍擊事件共造成2死5傷。第一起發生在一間咖啡廳,丹麥導演芬恩·諾佳德(Finn Nørgaard)當場死亡。當時現場正舉行伊斯蘭教與言論自由的座談會,與會者有多名丹麥政治人物和社運人士,包括諷刺漫畫家維克斯(Lars Vilks),他於2007年曾經畫過一幅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諷刺畫,曾引起極大爭議。

另一起攻擊案則對準市中心一間猶太教堂,造成1死2傷,槍手在犯案後也逃離現場,隔日在逃亡中與警方駁火死亡,丹麥總理托寧施密特(Helle Thorning-Schmidt)將2起案件定調稱為「恐怖攻擊」,輿論認為,兇嫌試圖複製1月發生的查理周刊攻擊事件,只是現場維安層級太高,無法衝入室內掃射,因此才未造成更大規模傷亡。

11月13-14日──法國巴黎連環攻擊案

 巴黎恐怖攻擊,罹難者在巴黎餐廳外的人行道上。13日晚間的槍擊、爆炸造成至少120人死亡。(美聯社)
巴黎恐怖攻擊,罹難者在巴黎餐廳外的人行道上。13日晚間的槍擊、爆炸造成至少120人死亡。(美聯社)

2015年11月13日晚間,巴黎市區多處公共場所發生一系列連環攻擊,一群槍手先闖入巴塔克蘭劇院(Bataclan)的演唱會掃射並挾持人質,造成87死11傷,稍後又有3名恐怖份子闖入位於巴黎北郊聖丹尼(Saint-Denis)的法國國家體育場(Stade de France)引爆炸彈,當時正在舉辦德法兩國足球賽,法國總統奧朗德也在場觀賽。隨後,巴黎至少4處娛樂區域也傳出攻擊,最終共造成來自26個國家的130人遇難與368人受傷。

這起事件是巴黎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傷亡最嚴重的慘案。11月14日,IS立刻承認策劃了一連串的攻擊案,宣稱是為了報復法國在敘利亞和伊拉克與美國為首的聯軍空襲IS所在地。法國總統奧朗德認為,這是IS挑起的戰爭行為,宣布法國進入緊急狀態,法國國防部也在事件過後2天,出動10架戰機大規模轟炸IS在敘利亞的地盤作為報復。

2016

3月22日──比利時布魯塞爾爆炸案

布魯塞爾國家機場22日發生爆炸攻怖攻擊(美聯社)
布魯塞爾國家機場22日發生爆炸攻怖攻擊(美聯社)

2016年歐洲的第一起大規模恐怖攻擊,是3月22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附近的連環爆炸案。當日上午,人來人往的布魯塞爾機場遭2名自殺炸彈客攻擊,隨後歐盟總部附近的馬爾貝克(Maalbeek)地鐵站也發生第3次爆炸,含3名炸彈客在內共造成35人死亡,至少340人受傷。當天布魯塞爾全市的機場、地鐵、公車、鐵路等大眾運輸全數停駛,是比利時有史以來上最嚴重的恐怖襲擊。IS在事發後宣布為其所策畫。

情報顯示,由於比利時軍警3月18日才在布魯塞爾逮捕一名策動巴黎恐攻的IS成員,因此IS才針對布魯塞爾進行報復攻擊。事發後,比利時、荷蘭、法國與英國等歐洲各國政府,都緊急提高機場、邊界與運輸系統等安全措施,連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紐約市警察局(NYPD)都提高戒備。這起案件也再次引發英美等國掀起關於控管移、難民的論戰熱潮。

7月14日──法國國慶日卡車攻擊案

7月14日,法國正在舉國慶祝國慶日「巴士底日」(Bastille Day),但深夜11時左右南部大城尼斯(Nice)深夜驚傳一輛重型卡車衝撞觀賞煙火的人群,至少造成80人喪生、數十人受傷。駕車的1名恐怖分子當場遭警方擊斃,車上滿載槍械及手榴彈,目前沒有組織承認犯案,但IS支持者已經在社群網站上「慶祝」。尼斯慘案發生地點是尼斯著名的地中海濱步道「盎格魯街」(Promenade des Anglais),平日即遊人如織,國慶盛會更是煕來攘往。法國媒體報導,嫌犯的身分證件顯示為尼斯當地人,約31歲,有法國與突尼西牙雙重國籍。

法國自去年11月IS巴黎恐攻之後,大型活動時都有大批軍警戒護,但仍無法阻止憾事。尼斯所屬的法國濱海阿爾卑斯省(Alpes-Maritime)政府呼籲市民不要外出。巴黎恐攻後法國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原訂本月26日解除,但今日慘案後將再延長3個月。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與英國新任首相梅伊(Theresa May)均已出言譴責。法國全國穆斯林委員會(Le Conseil français du culte musulman,CFCM)和巴黎大清真寺(La Grande Mosquée de Paris)也都譴責發動攻擊者「卑劣」。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