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牆事件50周年》美國同志爭取平權始於那一天,紀念黑暗時代挺身而出的彩虹勇士!

2019-06-28 08:10

? 人氣

石牆酒吧事件50周年,1971年6月美國紐約同志驕傲遊行。(AP)

石牆酒吧事件50周年,1971年6月美國紐約同志驕傲遊行。(AP)

「我們同性戀者懇求大家,協助維護格林尼治村街頭的和平與寧靜。」─1969年6月石牆酒吧入口標語

1969年6月28日午夜,當警方突襲臨檢紐約石牆酒吧─當地同志少數能獲得歸屬感之處─顧客們一個個被狠狠銬上手銬拖離,少數族群隱忍過久的痛苦終於爆發。之後連續5個夜晚聚集在石牆酒吧示威的每個人,都是那個黑暗時代的勇者,他們的同志身分必須是隱形的,一旦暴露,就會成為罪人、精神病患,遭受國家機關與總體社會的霸凌與歧視,但這次不論是蒙面或大方露出面貌,他們走上街頭,為自我認同感到驕傲,誓言改變世界看待他們的目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半世紀前,美國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狂熱反共期間,極端反共派直接將同性戀稱為「共產主義者的陰謀」,導致無數人因為性傾向被政府開除、被軍隊解雇。石牆運動挑戰了針對同志的肅殺氣氛,促使美國史上第一場同志驕傲遊行1970年6月28日於紐約登場。

今年適逢「石牆革命」50周年,兩名當年捕捉重要歷史畫面的攝影記者拉胡森(Kay Tobin Lahusen)、戴維斯(Diana Davies),將石牆事件前後的同志遊行照片出版成冊,《愛與抵抗:石牆50年》(Love and Resistance, Stonewall at 50,暫譯)一書透過攝影師的眼光,帶人們理解當年那些示威者的動人故事:

美國首位出櫃的女同志攝影師:拉胡森

「酷兒文化茁壯成長,不停蓬勃發展,是因為抵抗已經深嵌在我們性取向之中。」

拉胡森是美國首位公開出櫃的女同志攝影師,1930年出生於俄亥俄州,1961年遇見戀人季丁斯(Barbara Gittings),並加入美國史上第一個女同志權益組織「比利提斯女兒會」(Daughters of Bilitis),她表示「比利提斯」為古希臘女詩人莎芙(Sappho)的同性戀人之名,這名字原本是種暗號,但因為涉及藝文歷史知識,所以沒什麼女同志知道,第一次集會的時候「僅有4名女性坐在客廳聊天」。

拉胡森1963年開始為「比利提斯女兒會」創辦的美國第一本拉拉雜誌《梯子》(The Ladder)拍攝封面,石牆運動爆發時,她拿著照相機前往酒吧捕捉受訪者,示威者儘管知道雜誌的受眾不多,仍對於她的鏡頭非常警惕,要求她遮住臉部輪廓,或是讓他們戴墨鏡拍攝。拉胡森大致能理解這些人的心情,她之前從未告訴父母自己是同志,因為她認為父母年紀大了,「出櫃是我還無法承擔的事」,她也還記得,有一個男人牽著孩子經過石牆遊行,卻對孩子傳播歧視思想:「把鼻子捏住,這裡很髒。」

談起石牆革命一夕之間燃起同志社運火苗,拉胡森說:「我一點都不驚訝,當警察檢查我們的同志酒吧時,同志朋友們會說出『夠了,我們有權利在酒吧裡聚集,享受酒精飲料,像其他公民一樣』這種話。這些孩子們炸鍋了,他們居然跑去追趕警察,我們得知消息的時候都非常興奮。」石牆運動之後,拉胡森的照片更為開放了,因為女同志的出櫃焦慮稍微緩和,願意在鏡頭前做出親密舉動,展現她們私底下真實的生活樣貌。

石牆酒吧事件50周年,1971年6月美國紐約同志驕傲遊行。(AP)
石牆酒吧事件50周年,1971年6月美國紐約同志驕傲遊行。(AP)

季丁斯是美國同運界的先鋒人物,1972年美國精神醫學協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年度會議上,季丁斯和另一位同運領袖卡莫尼(Frank Kameny)邀請精神科醫師弗雷爾(John Fryer)當場出櫃,向學會施壓將同性戀由精神疾病中除名,促使學會隔年終於投票通過同性戀除病化。在一間雜貨店裡,一名婦女被同運遊行的訴求打動,主動告訴季丁斯:「我昨天是不是有在電視上看到妳?你讓我了解到,你們這些人彼此相愛,就向我和我丈夫一樣。」

季丁斯於2007年過世,《愛與抵抗:石牆50年》一書收藏了許多她私下的模樣,其中一張照片是她坐在花園裡專注地讀書,嘴上叼著菸斗。拉胡森表示,她永遠記得兩人第一次見面時,季丁斯滔滔不絕地表達看法,「她很外向,不過手中總是拿著一本書」,季丁斯說著說著,拉胡森就陷入愛情裡了。

紐約首場同志驕傲遊行提案者:布洛伊狄

「我們提案在每年六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於紐約市舉辦一場示威活動,以紀念1969年克里斯托福街的那場自發性抗爭行動,而這場活動將稱為『克里斯多弗街自由日』。」

同運老將、現年73歲的布洛伊狄(Ellen Broidy)在石牆運動當年才二十出頭歲,是紐約大學(NYU)學生同志聯盟領袖,不過她從沒向父母出櫃。有一次她受邀上電視節目,擔心父母會看見自己,於是先給母親「打預防針」。她告訴母親何為男同、女同,也間接坦白性向,母親卻毫不意外地回答:「打從你3歲以來,我就知道了。」布洛伊狄問:「你為什麼從沒跟我說?」母親說道:「我覺得那不是我該插手的事,你會自己搞清楚。」

節目播出當天,母親帶著父親出門,但很不巧地,父親的同事告訴他:「我昨晚在電視上看到你女兒。」然而出乎布洛伊狄意料的是,石牆遊行當天早上,父親打電話叮嚀她:「你需要在手掌上寫下律師的名字跟電話。」那是一個父親對女兒人身安全的關懷。

石牆暴動時的情況。
石牆暴動時的情況。

半世紀前,布洛伊狄還做了一件特別了不起的事。1969年11月2日,在費城舉行的東岸區同志組織大會(ERCHO)上,布洛伊狄與另外一位女同志羅德斯(Linda Rhodes)、男同性戀者羅德威爾(Craig Rodwell)及沙堅特(Fred Sargeant)提議舉行第一場紐約市同志遊行,布洛伊狄代表發言,提議每年6月的最後一個周六在紐約舉行示威遊行,以紀念石牆酒吧的自發性抗議集會。他們還創立「同志驕傲」(Gay Pride)一詞,表示遊行是為了榮耀所有奮力對抗不平等的彩虹勇士。

石牆酒吧事件50周年,197年6月美國紐約同志驕傲遊行。(AP)
石牆酒吧事件50周年,197年6月美國紐約同志驕傲遊行。(AP)

紐約首場同志驕傲遊行當天,據估有3000至15000人走過了51個街區,到達中央公園。《愛與抵抗:石牆50年》一書內,有一張布洛伊狄參加遊行的照片,T恤上斗大的字母寫著「薰衣草威脅」(Lavender Menace),這主要是諷刺當年美國主流女權運動者將女同志稱作「薰衣草威脅」,排除於女性主義重要場合之外。

布洛伊狄指出,她與其他女同志曾穿著這款T恤參加曼哈頓聯合婦女大會,「我們在外面套上制服,即使沒受到邀請,我們還是執意要去」,這道理很簡單,「若你想要聯合婦女,那我們肯定是你要聯合的對象」。

「我們只是一般人,就像其他人一樣」

「石牆革命」由一顆扔向警方的石頭開始,從此創下同志爭取平權的開端,受到不平等壓迫的怒氣終於獲得大膽宣洩,50年來,這項運動帶起的性別多元風潮永遠地改變了世界對LGBTQ+的觀感,培養出一種更包容、開明、「對自己的存在感到理所當然」的同志驕傲文化,每年6月成為同志驕傲月,而石牆酒吧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性別平權地標。

拉胡森表示,美國LGBTQ+的處境確實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但無法否認的是,仍有「父母認為同性戀實際上是罹患情感疾病,也有離經叛道的精神科醫師依舊主張同性戀是精神病」。1969年以來美國LGBTQ+人權看似進步,但還是有些方面仍在原地踏步,拉胡森吐露很簡單卻似乎尚未實現的願望:「我希望所有人能明白,我們只是一般人,就像其他人一樣,是美國人口的一部份。」

紐約石牆酒吧。(美聯社)
紐約石牆酒吧。(美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