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自掘經濟敗亡流沙坑的臺灣社會

2019-06-26 07:10

? 人氣

可見,如何確保臺灣製造業(不是廣義的工業)比重,不能低於25%,應該更是今天冀望臺灣社會「不會弱雞經濟化」的一項絕對必要優先治國急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目前蔡英文政府各部會機關主政官員之不作為,是過度偏聽於根本不具代表性,也毫無專業專長素養,甚至毫無專業認知的團、盟、陣線的非理性、非前瞻遠視之短見,並引為政務戰略核心,甚至於率爾全盤納受做為修法、變法、

抗法準據,當然也就難怪會遭到國內外譏諷,今天臺灣當政的,是個典型「民粹治國」政府。

政府機關首長及決策者,既不願也不曾仔細聽聆或務實納受,國內多少真正具有專業性、學術性與廣大會員代表性的「學會」或「協會」或者已然高度體制化的各種類型「工會」或「職業專業團體」,真正理性的、系統性的建議與見解,卻寧可一面倒地聽從,多少祇是「一人團盟陣線」尖聲高蹈的叫囂主張與堅持;在臺灣,「這個政府」當真是個可怪的「假服膺大多數」的現代民主政治政府。

自我埋葬臺灣經濟

就在政府公權力運作取向已遭扭變,與社會民粹普及深化「仇富反商價值觀」,兩相交互激盪作用下,過去二十多年來的臺灣,於公於私,不管什麼樣領域場合,對任何類型國內外「投資」,不感興趣、不歡迎,也不願意提供保障作法或機制,特別是政府部會公共部門的「消極退卻態度」、以及民間部門的普遍冷漠相待,甚至於時有藉事藉端推高「社會排斥」敵意氛圍,以致連續四分之一世紀以來,臺灣社會承受了少投資,甚至不投資的直接效應結果,是漸次使得整個國家經濟趨於頹退衰敗,個人民生經濟不得不承受二十年薪資凍漲停滯,甚至出現在自由市場競爭機制之下必然的「薪資倒退」或「薪資負向倒掛鉤」畸形狀況。

再也等不到投資會自願淌進臺灣

甚至在「仇富反商」的不斷強化論述中,認為資方有錢人賠多點錢也是應該的,富人企業家多作點功德也是應該的。在這樣「仇富反商有理」論述中可清楚看到,「投資人」「企業家」「創業者」在臺灣冒險投資,創新經營,或有虧損失敗倒閉,不但得不到社會「認同」或「同情」,甚至也根本得不到公共部門會施以必要的動員政府公權力來予以「機制保障」或給予「支持」「支援」「保護」。

「仇富反商」價值觀的無所不在臺灣社會,不但已成為公私部門的普及顯學,甚至成為臺灣社會民粹的「公民運動準繩」,尤其年輕新世代「挺勞工、打老闆」,竟然成為今日臺灣社會天經地義「排斥投資」的最自然思維與共同作法。

在這種情境狀況之下,臺灣社會怎有可能會歡迎投資、擁抱投資,甚至會樂意給予投資人提供起碼必要的保障呢?!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