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社會工作師證照的遺憾

2016-07-18 06:50

? 人氣

但是,我們連自己都無法獲得幫助,那麼我們如何幫助我們手邊的人?尤其是,當我們有更多的部分需要增進工作技巧,但我們會的永遠就是大學四年的社工專業教育內容,繼續進修也是繞著這個領域跑,那麼,我們在抱怨服務對象無法配合,甚至對他們感概的同時,就要有個危機,我們能夠提供的服務是「有限中的有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去年(2015)訪問過兩位安置機構主管層的工作者,兩位對於專業助人工作者條件最重要的是什麼。一位提到對於受服務對象的好奇與興趣,另一位則是學習不同的專業,幫助服務對象在接軌的過程中得到幫助,因為當我們從大學學完後進入職場,所擁有的知識如果沒有向外吸收,大概一輩子就那四年的專業。在訪問完這兩位之後,我一直認為,助人工作者其實一直在認識我們所服務的對象,但是當我們認識了那麼多之後,我們能做的是什麼?在我個人的教育與經驗中,我們不能做的,就只有連結資源,只是這一個資源連結,卻仍然有其限制。其中包含連助人工作對該資源的使用與內容,其實都不清楚,那麼我們怎麼知道服務對象使用後是否真的能夠獲得幫助?  

睡眠不足很容易成為惡訊循環,無時無刻感到疲憊,影響生活表現。(圖/lehman_11@flickr)
助人工作領域,有一句「回歸初衷」的老話,總是在助人工作者或社會工作者工作疲乏出現時跑出來,其目的是當一個助人工作者繼續進行手上的職務。但是這一句話,卻是讓工作者被忽視自我需要,被要求不要為自己發聲。 (圖/lehman_11@flickr)

九、社工師證照失去了精神之後... 

考社工師,從學校至職場,多數都認為是幫助提升專業的指標?但是,當我們認真在思考一下後,似乎有執照的也不等同於真的有專業,甚至幫助到我們的服務對象。另外我們也再來看沒有證照的工作者,真的就沒有專業嗎?相信可以舉出更多的例子來證明,沒有證照的助人工作者,有更多能力的實證,來表示他們所服務的對象,受到極大的幫助。那麼,證照是否就失去了本該有的精神? 

其實,我相信證照的標地,的確能夠幫助一些真心想助人的工作者,提升基本能力,尤其在準備階段,獲取專業的知識,是有助力的。當個人拿到證照之後,也代表自己獲得了受認可與該有的技術,當然也代表自己的薪資與未來能夠獲得成長。只是在實務上,證照的功能反而使工作者的眼光成為了被狹隘,使助人專業擴充的機會受阻,難以增加更多元的技巧與理論幫助服務對象。甚至現在,專科社會工作師執照的發展,為了凸顯單一領域的專精,將社工如同醫師科別班的分類,我看見專業權力的危險。 

證照化時代,正在沒落,而社會工作領域,卻努力的走這條路!我們以為證照能夠帶來專業與社工人地位之提升,卻沒看見我們正在努力發展菁英式的管理方式。社會工作領域,仍然存在學籍比較的方式在篩選人,接著,我們將使用更加專精的工作者,卻讓我們的服務輸送,可能失去應有的彈性,甚至我們能看見的世界限縮了。 

這篇努力絞汁的文章,我沒有期待跟誰能夠對話,因為我至今也僅是將四年社會工作的知識更多的思考(其實我已經唸了7年社會工作,正在拿第二個學士學位)。但是當我想要更多學習其他的專業時,卻受到現有體制以及身份的阻礙,尤其是每當師長提醒不同專業的整合是很重要的,我站在「社工師考試」的面前,反而看到那背後整個台灣助人結構的諸多議題將會成為我個人之枷鎖。而社工師職業證照,剛好是第一個。  

*作者為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學士生,曾擔任社會工作人員、生活輔導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