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再約喔!」聽到日本人這樣說,千萬別當真問他什麼時候…

2016-07-14 14:39

? 人氣

到底日本人是怎麼定義「朋友」這回事呢?學校跟公司的前輩或後輩甚至同期的都不算在內,只有同年級或學校跟公司以外的地方認識的才「敢」稱朋友。原因就是那一道永遠跨不了的「上下關係」牆。日本人常抱怨朋友少,或許其實是他們自己分得太清楚才造成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又因為日本人凡事不喜歡說的太肯定,怕說出來的話傷到別人,多少會持保留態度,所以常讓外國人感到混淆,無法理解到底他們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是什麼。最常出現的例子就是和日本朋友出去玩了整天,最後在道別時他們通常會說:「那我們下次再約喔!」還不習慣日本人相處模式的我們就會信以為真,誰知道其實這只是『慣用句』,只是說說的可能性高達90%。另外的情況則為當日本人說:「下次可以來我們家玩啊!」當我們再度信以為真,甚至主動提起:「什麼時候方便去你家玩?」時,小心他們的內心正在翻無數的白眼。

而因為飲酒文化盛行,所以除了女生會一起購物之外,不管男女大多會約在能喝到酒的餐廳、居酒屋或是BAR,不然就是去唱歌。曾經有一位日本朋友在感情上遇到一些困難想出來聊聊,問我想約哪?我提議不然就去咖啡店邊喝茶邊聊吧,對方立馬發出不可思議的表情,並且說:「不先喝一杯哪講得出口啊?」平日壓抑不輕易彰顯自己內心情緒的日本人們,變得需要借由酒精的力量才能卸下心防去抒發。

(圖/取自日本人,你不累嗎?那些日本人不說、卻都這麼做的社會潛規則)
 

也由於工作繁忙,休假時其實他們會比較想花時間做自己的興趣跟想做的事情,甚至就算只是打掃、曬棉被或煮飯,對他們而言也是小確幸的假日生活。因此和朋友見面次數並不會太頻繁,兩三個月見一次面叫正常,情侶一個月只見一次也不是大驚小怪的事情。但感情並非就因此冷淡,真的有難的關鍵時刻他們也會伸出援手。像是我在剛開始到日本找房子時,其實很傷腦筋,因為需要一位日籍保證人才能簽約,這是連日本人自己在找房子時也都大概只有父母願意承擔的風險,沒想到有日本朋友爽快的答應,簡直就是恩人,到現在我們還是有保持聯絡。

同事≠朋友?

同事之間其實不太會交換臉書或LINE,就怕哪天被知道太多從背後被捅一刀怎麼死的都不知道。(笑)另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同事之間對於彼此私人事情也不太感興趣。就算有同事小孩出生或是要結婚,也不太會分享家人的照片,怕被以為是為了炫耀。唯一會給看的大概就是寵物照了,更不可能假日相約出去玩,頂多上班日一起吃個中飯。

而上班時禁止吃東西或聊天的公司也很多,所以從早一路鴉雀無聲到下班也很稀鬆平常。不過因為人際關係、公司太冷漠而辭職的也大有人在。曾在北京待過兩年的日本女同事說她剛從北京回來的那年真的很痛苦,覺得日本公司怎麼這麼冷淡?大家都不交談,明明同事坐在旁邊還要用e-mail聯絡。我也聊到在台灣的公司大家還可以團購珍奶、雞排享受下午茶時光,整間辦公室都飄香邊討論藝人八卦的情況,讓日本同事羨慕不已。

也因為如此,每天和同事相處的時間雖然很長,卻對彼此完全不了解。又為了化解這問題,日本公司會舉辦『合宿』,花個兩天一夜左右的時間,集合公司所有人一起去外面過夜。聽起來像是去旅行,實際上則是研習。合宿期間會一起烤肉,玩些小遊戲,有點像大學時期參加迎新宿營的感覺,要大家花五分鐘去問每位同事問題,最後請大家發表感想覺得這位同事是怎麼樣的人。結束第一輪後再來是發表願景,然後喝個爛醉,開始無禁忌的話題,隔天又裝做沒事繼續上班。不曉得活動結束之後,到底有沒有對同事因而更了解一點呢?

(圖/取自日本人,你不累嗎?那些日本人不說、卻都這麼做的社會潛規則)

 

(圖/取自日本人,你不累嗎?那些日本人不說、卻都這麼做的社會潛規則)
 

不過若是打工性質的話,因為同事間沒有利益或複雜的升遷關係,相處情況就好些了,一開始不熟所以大家還會用敬語對話,熟了後就自然而然用平輩用語,下班後就算再晚也會一起去喝一杯,一起抱怨客人或店長。就算離職後偶爾再回到打工店家逛逛或打聲招呼時,還是有那股溫馨的感覺存在,雖然在店裡就算買了點東西也沒有折扣,這方面該說日本人嚴守規矩、凡事以公司至上,還是少了點人情味呢?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創意市集《日本人,你不累嗎?那些日本人不說、卻都這麼做的社會潛規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