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伽藍血華錄》緣起

2016-07-14 07:00

? 人氣

《洛陽伽藍記》是一部集歷史、地理、佛教、文學於一身的名著,為北魏人楊衒之所撰。書中歷數北魏洛陽城的伽藍(佛寺),分城內、城東、城西、城南、城北五卷敘述,對寺院的緣起變遷、廟宇的建制規模及與之有關的名人軼事、奇談異聞都記載詳核。(作者提供)

《洛陽伽藍記》是一部集歷史、地理、佛教、文學於一身的名著,為北魏人楊衒之所撰。書中歷數北魏洛陽城的伽藍(佛寺),分城內、城東、城西、城南、城北五卷敘述,對寺院的緣起變遷、廟宇的建制規模及與之有關的名人軼事、奇談異聞都記載詳核。(作者提供)

《北史》乃中國歷史上最瘋狂淫亂暴虐的斷代史,許多在標準教科書中不會深入探討的拓跋氏、宇文氏或是爾朱氏等古人,很多都是血氣方剛的高中生,完全不搞漢人溫良恭儉讓那套,非常貼近現在中國大陸的國情。考慮到近年來宮廷鬥爭劇在中文世界風行,很大部分反應了某種社會中的集體幽暗情緒,若能根據北史中各種誇張的權鬥、謀殺、亂倫、政變、背叛等辛辣精彩情節改編出一套時代劇,肯定有賣點。加上《洛陽伽藍記》是中國古書中的瑰寶,若能再結合深度旅遊與周邊影視商品,應該很有投資價值。這就是我在狂想中寫下《伽藍血華錄》草綱的緣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北魏孝文帝元宏(原姓拓拔)的元配馮媛為其母親馮太后哥哥馮熙的女兒。馮皇后有一異母妹馮敏,姿色豔絕天下,十四歲時(公元 483 年)入宮被選為貴人,為孝文帝所幸。三年後因咯血症被馮太后遣出宮。四年後,馮太后駕崩。孝文帝三年服孝滿期後,遵循馮太后遺旨冊立馮媛為后。孝文帝對馮敏念念不忘,於是在一年後(公元 494 年)將馮敏召喚入宮,封為昭儀,地位僅次於皇后。

推行漢化運動的北魏孝文帝。(取自維基)
推行漢化運動的北魏孝文帝。(取自維基)

孝文帝生有七子:元恂、元恪、元愉、元懌、元懷、元悅、元恌。馮敏入宮後欲求不滿,在專擅孝文帝床第之事以外,還與太子元恂私通。497 年,孝文帝廢馮媛皇后,改立馮敏為幽皇后,馮媛被廢後到瑤光寺出家為尼,法號妙蓮。

孝文帝眾多嬪妃中,二子元恪與五子元懷的生母高照容(本家是高句麗人,也就是現在韓國人的祖先)貴人最為受寵。幽皇后妒火中燒,與元恂密謀,於公元 497 年暗中將高貴人毒死,對外宣稱高貴人暴斃。孝文帝私下調查後發現真相,悲痛萬分,決意廢黜太子,改立元恪為太子。但孝文地因感念舊情,饒幽皇后一命,並未對外宣布真相。不知真相的元恪時常探訪幽皇后,幽皇后也對元恪十分體貼。後來元恪卻對幽皇后日久生情,成為入幕之賓。幽皇后亦另外畜有高菩薩、雙蒙等面首,意圖干預朝政,甚至還作法詛咒孝文帝速死。孝文帝知道後,殺盡幽皇后面首,並嚴禁元恪與幽皇后見面,然而兩人仍然暗通款曲。

由於幽皇后的醜事,孝文帝一病不起。499 年,孝文帝於臨終前下詔遣散所有嬪妃出宮,賜死幽皇后與他合葬。但其實這份遺詔是彭城王元勰(孝文帝六弟)與北海平王元詳(孝文帝七弟)偽造的。年方三十歲的幽皇后不願自盡,央求元恪救命。元恪心軟,交代皇叔元禧買通元勰的心腹白整,秘密安排幽皇后出宮到瑤光寺頂替已出家為尼的馮媛為妙蓮法師,並拿毒藥逼馮媛自盡。馮媛不從,白整即灌其毒藥,屍首攜入宮內交差。而元恪登基後,仍常常以禮佛之名,暗中與幽皇后私通。

元恪登基為宣武帝後,因當年與元禧的暗盤交易而允許他把持朝政。後宣武帝意圖剪除元禧,提拔生母的大哥高肇。高肇暗中買通元禧親信策動元禧造反,宣武帝亦假意冷落元禧。元禧不耐,決定動手,不料落入陷阱,被宣武帝賜死。高肇自此成為北魏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他不僅取了元恪的姑姑高平公主為妻,還將自己的姪女高英(高照容二哥高偃的女兒)獻給宣武帝為貴人。高肇後來還協助宣武帝誘反皇兄元愉,並將元愉絞殺。最後高肇與高英聯手毒害宣武帝元配于皇后(元愉的妻姐)高英就升格成高皇后。

為了預防外戚干政,北魏制度是「子貴母死」: 后妃生的兒子若被封為太子,后妃就會被賜死。這個制度傳到宣武帝時導致了一個怪象:後宮沒人想生兒子,大家都想生女兒。已經當上皇后的更不想死,而寧願先生女兒,等別的嬪妃生的兒子被立為太子後,依法處死生母,自己來當撫養未來皇帝的嫡姆。高英在當貴人時因為怕死,曾將自己出生不久的兒子殺死,後又生女兒建德公主,此後並未再產子。其他嬪妃亦未敢產子,除了貴人胡仙真。

胡仙真為司徒胡國珍的女兒。胡國珍有一妹妹胡芝在瑤光寺出家為尼,常為宣武帝與馮敏傳情。胡芝見胡仙真貌美,建議胡國珍將女兒送入宮中。不料胡仙真入宮後十分淫亂,常常與宣武帝的兄弟們私通。後來胡仙真懷孕生子,按制理當處死,但不料馮敏亦在相同時間懷孕生子,胡仙真不願死,馮敏又想讓自己與宣武帝的私生子繼承皇位,幾番爭奪後,三方在佛像前發下毒誓:宣武帝發誓,會宣稱因篤信佛法,特旨取消子貴母死制度,免胡仙真不死;馮敏的兒子替代胡仙真的兒子元沖成為太子元詡,元沖由馮敏攜出宮外。

馮敏出宮後將元沖交給胡芝處死,然而胡芝不忍心動手,於是託人送走元沖。馮敏為保命,暗中命胡芝蒐集胡仙真在後宮淫亂的黑資料後,要脅宣武帝立下密旨,讓元詡能夠在即位後控制胡仙真,必要時可以下旨處死。元恪立下密旨後即交弟弟元懌收藏。但宣武帝不知馮敏其實與他親弟弟元懌暗通款曲。

515 年一月,宣武帝駕崩。無子的高英本想趁機將元詡與胡仙真毒死後自己當太后臨朝稱制,但其計畫被宦官劉騰知悉,趁高英還未動手前,聯合其他反高陣營的王公貴族擁立五歲的元詡即位為孝明帝。於二月升格為胡太后的胡仙真,對同為國母的皇太后高英感到芒刺在背,於三月下藥把高英逼瘋,送往瑤光寺出家為尼。某暗夜胡太后私赴瑤光寺想對馮敏與高英滅口,不料馮敏在胡太后面前將高英殺死,說出她當年毒死高照容的秘密,同時趁機提出幫胡太后謀劃除去高肇,以利胡太后攝政、元懌輔政。幾經盤算後,胡太后忍怒答應。

高肇被殺後,胡太后露出了淫奢的真面目,又因佞信佛,於洛陽大興土木,狂蓋伽藍(佛寺),包括於 516 年建成的高達 130 米的九層高塔永寧寺以及著名的伊闕石窟。胡太后還公然畜養面首,敗壞朝政。後來又極盡妖冶之事,勾引元懌。元懌無法抵抗,成為胡太后入幕之賓。馮敏得知後十分妒恨,但也無計可施。

永寧寺遺址。(取自香港寶蓮禪寺網)
永寧寺遺址。(取自香港寶蓮禪寺網)

孝明帝年紀漸長,對胡太后的惡行十分厭惡。胡太后妹夫元叉當時恃寵擅權,時常受到元懌懲戒。元叉懷恨在心,與討厭元懌的劉騰勾結,暗中向孝明帝輸誠,捏造元懌謀反情事,囚元懌於門下省並殺死他。元懌在死前向劉騰說出了孝明帝的身世真相與密旨事。元懌死後,劉騰於 520 年矯詔囚禁胡太后,並與元叉共同把持朝政。

元叉得勢後愈發張狂,逐漸懂事的孝明帝一直隱忍不發。被囚禁在後宮的胡太后意圖再起,威逼利誘孝明帝寵妃潘外憐在孝明帝面前進讒言。孝明帝被說動後,於 525 年決定與胡太后聯手除去元叉。元叉知情後,由於劉騰於兩年前因病去世,元叉對朝政控制力大減,決定告老請辭,重請胡太后臨朝稱制。胡太后懷恨在心,後來暗中將元叉毒死,同時一直脅迫宮中宦官與嬪妃監視孝明帝。

528 年三月,孝明帝為即將臨盆的潘外憐到永寧寺祈福,回程時經過瑤光寺,遇見了正在誦經的馮敏。馮敏見到已成年的親生子,忍不住與孝明帝相認。孝明帝一時激動,決心動手將胡太后及其黨羽全部殺光。不料他們的對話被孝明帝身邊的秘探偷聽,胡太后得知密報後決定先發制人。於當天晚上潘外憐生下一女兒後,立刻將孝明帝毒死,同時派人到瑤光寺殺死馮敏。胡太后隨後謊稱潘外憐的女兒是太子,並扶持她即位,同時大赦天下,勒令所有孝明帝的嬪妃到瑤光寺削髮為尼。然而三天後胡太后又對外宣布新太子(史稱女帝)是女兒身,另外立三歲的元釗(元愉的孫子)為帝。

胡太后沒料到,孝明帝的寵妃爾朱英娥有一個秘密愛人名叫高歡,是她父親平北將軍大都督爾朱榮身邊的紅人。廢立事發之後,爾朱英娥透過平時傳情的飛鴿告訴高歡真相,高歡立刻告知爾朱榮。爾朱榮見機不可失,立刻扶植孝文帝元宏弟弟的三兒子元子攸為孝莊帝,發兵攻進洛陽,虜獲胡太后與元釗後,將其沈入黃河,後又藉口祭天,將三千余名王公大臣集結在河陰(今河南省孟津縣)以鐵騎包圍,飛矢交加,屠戮殆盡,史稱「河陰之變」。爾朱榮隨即將女兒許配給孝莊帝。高歡則得到了爾朱榮侄子爾朱兆的女兒為側室。

不甘於做傀儡的孝莊帝,於 530 年時趁爾朱英娥即將臨盆時,召爾朱榮及其兒子進宮,在數百名伏兵包圍下,親手將爾朱榮父子殺死。同年十月,爾朱榮堂弟爾朱世隆與爾朱兆擁立元曄,攻洛陽,在佛寺中殺孝明帝,爾朱英娥的新生兒子也被活活摔死。守寡的爾朱英娥後來成為高歡的偏房,與爾朱兆女兒並稱大小爾朱氏。兩年後,高歡擊敗爾朱政權,本欲擁立孝文帝六子元悅為帝,但元悅性好男色,行為乖張,不得軍心,高歡只好另立孝文帝六子元懷的三兒子元修為孝武帝,將女兒嫁給他為皇后。

534 年,高歡與孝武帝決裂。孝武帝知道高歡大軍壓境,連夜帶著情婦元明月(元愉的女兒,元修的堂姐)與元明月的哥哥元寶炬投奔宇文泰。後來宇文泰見元修不好控制,便先後殺死元明月與元修,立元寶炬為文景帝,定都長安,是為西魏。高歡則另立孝文帝的曾孫元善見為孝靜帝,遷都於鄴,是為東魏。
元沖後來被帶到北平交給一位楊氏建築師扶養,改名為楊沖,長大後繼承父業。楊沖有一兄,名叫楊衒之。楊衒之在 528-529 年時在洛陽當小官,喜歡訪問佛寺賞析建築。未為人知的是,楊衒之在瑤光寺見過胡芝與潘外憐。胡潘兩人聯手將當年親身經歷的宮廷愛恨情仇的真相寫成血書,分成七件,藏於七間佛寺。楊衒之將此七件血書所在與潘外憐的下落在二十年後寫成了《洛陽伽藍記》。史稱楊衒之於 547 年途經洛陽時,感於多年戰亂之後洛陽之殘破,憑其任官記憶撰成《洛陽伽藍記》五卷,所謂「歷佛寺興廢,寄託亡國悲慨」芸芸,其實是假託之辭。《洛陽伽藍記》其實是一部藏有解開歷史謎團的藏寶圖。
《洛陽伽藍記》成書之後,楊衒之將書連同一封信寄給在北平的楊沖。信上說,楊沖的身世之謎,就藏在書中的佛寺裡,但他必須要自己找出答案。然後楊衒之就不知去向了。

《伽藍血華錄》就是楊沖透過《洛陽伽藍記》到洛陽佛寺廢墟中尋找答案的故事。究竟將如何發展,還有很多想像空間。或許能透過互聯網群眾募資的模式,讓對北史有興趣的作者與讀者進行大規模的「集體創作」,或許真能蔚為風潮也不一定。這是一個值得「文創產業基金」專業投資人參考的方向。

*作者為旅居香港的金融觀察家與專業投資人,源鉑資本(Kyber Capital)執行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