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大馬士革到如懿傳,鄂圖曼人也穿花盆底?

2019-07-01 06:00

? 人氣

伊本·赫勒敦的《歷史緒論》。(圖/作者提供)
伊本·赫勒敦的《歷史緒論》。(圖/作者提供)

伊本·赫勒敦的理論出自他對歷史的觀察及體會,時至今日,針對中東古代史仍有一定的解釋力。而突厥人去遊牧化的起點並非鄂圖曼帝國,這段進程早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塞爾柱時代便已揭開序幕。

塞爾柱本是中亞大草原的部落,後其逐漸統一伊斯蘭世界東部的破碎格局,建立了橫跨中亞與西亞的帝國。而凡是發源於中亞的遊牧政體,皆在一定程度上承襲了波斯的官僚、文化、政治體制,形成了突厥-波斯共生的文化傳統,塞爾柱帝國的建立便是確立了這種傳統的制度化,並讓波斯文化逐漸取代伊斯蘭版圖內的阿拉伯內涵,阿拉伯文化的中心從此由巴格達移往開羅。

而往後的鄂圖曼帝國更可說是突厥-波斯文化複合體的巔峰期,其宮廷詩歌受古典波斯文學的影響,許多波斯語詞彙更成為突厥語借詞,直到凱末爾推行文字改革時才被大量刪去。波斯語是鄂圖曼帝國中的強勢語言之一,帝國更採用波斯官階、頭銜名稱,並大量引入波斯料理,成就今日土耳其菜的盛名。

除波斯文化外,鄂圖曼征服了君士坦丁堡與巴爾幹地區後,也吸納了大量希臘與羅馬的文化傳統,浴場(hamam, حمّام)即為一例。由於伊斯蘭教本身有大淨小淨的習慣,故鄂圖曼人日後還將其融入清真寺附屬建築群的一環,供穆斯林禮拜前淨身用,羅馬浴場也換上另一種名字-「土耳其浴」。

土耳其浴改良羅馬浴場配置,成了鄂圖曼人社交生活的一環,母親會在澡堂中為兒子相親,男人也在澡堂中談生意,功能就像今日的咖啡館。而源於羅馬的諸多浴場配件也被鄂圖曼帝國繼承,厚底鞋nalın即是一例。其本是浴室的涼鞋,日後漸成鄂圖曼貴族婦女的裝束之一,才有了薩巴赫那張照片中的「花盆底」。

身穿nalın的鄂圖曼貴族婦女,左手拿的是煙管。(圖/作者提供)
身穿nalın的鄂圖曼貴族婦女,左手拿的是煙管。(圖/作者提供)
貝母裝飾的nalın。(圖/作者提供)
貝母裝飾的nalın。(圖/作者提供)

鄂圖曼與清朝的類似命運

今日的花盆底與nalın角色類似,都是人們緬懷過往情懷的特殊配件,只會出現在古裝劇、或一些cosplay場合中,現實生活幾乎已無人使用。而由歷史脈絡觀之,兩者都是遊牧民族成為帝國繼承者後,改良定居民族的傳統而來,由此照見東西兩大帝國的類似命運:

清朝由已初步漢化、過定居生活的女真人建立,其在政治上承襲漢人制度、也保留些許遊牧建置;而在文化上則大量漢化,但也將滿人的部分傳統引入關內,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鄂圖曼帝國由已與波斯文化共生已久的突厥人建立,更吸納了羅馬與希臘傳統而成,化為歐亞交界的薈萃一景。帝國的統治階層雖有突厥人,卻也大量依賴其餘非穆斯林、非突厥的官僚與學者來運作,更融鑄羅馬、阿拉伯、波斯、希臘底蘊,化為今日的土耳其文化。

兩大帝國日後皆在西方列強的鐵蹄下解體,並在此之上建立現代史的主體。

其中鄂圖曼崩解為無數小國,只剩土耳其還堅稱自己是帝國的繼承人,其餘國家則以否定帝國遺產為國家歷史的書寫方向;中國則保留了大部分的原有版圖,只是滿人已逐漸淡出政治舞臺。然而透過花盆底與nalın的圖片檔案,仍可稍見遊牧民族成為帝國繼承人的過往痕跡,彷佛夜空一隅,仍有天星的光芒在閃
爍。

*作者為《中東研究通訊》專欄主筆。本文由《中東研究通訊》公眾號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