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界的ZARA是誰?東西家飾龍頭用創新策略讓他們掌握全世界

2019-06-21 17:00

? 人氣

IKEA宜家家居。(美聯社)

IKEA宜家家居。(美聯社)

垂直/水平分工,用ZARA 模式做家具

宜得利NITORI V.S. 宜家家居IKEA

服飾業龍頭ZARA 掀起叱吒全球的快時尚風潮,從此SPA模式就被快時尚產業視為經營聖經。這種生產到銷售一站式管理的製造業模式,最早是1986 年由美國休閒服飾GAP 所定義,SPA 模式正式名稱是「Specialty Store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Apparel」,直譯意為「擁有自有品牌的特色化服飾專賣店」,也有人稱之為「製造型零售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快時尚產業,除了GAP、ZARA以SPA模式大獲成功之外,UNIQLO 也在1997 年轉為以SPA 模式經營。此模式的最大優勢是縮短價值鏈。傳統上,從採購原料到將製品或服務送到消費者手中,中間會透過批發商、中間商向工廠下訂單,再透過代理店銷售。

製造型零售業則是跳過一連串環環相扣的批發商、貿易商,在自己的工廠,生產自己設計的東西,然後直接拿到自家店面販售。品牌不須透過中間的批發商或貿易商斡旋,和消費者之間也沒有隔閡,所以可以提高營利。在家具界,運用SPA 模式最成功的製造型零售業,就是瑞典家具龍頭宜家家居(IKEA)與日本家具龍頭宜得利(NITORI)。

過去20 多年,日本家具市場歷經經濟泡沫化、房地產疲軟、人口結構老化、結婚率下降等諸多因素衝擊,市場規模萎縮近半,從6 兆日圓滑落到3.3 兆日圓。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家飾品連鎖店宜得利卻依然逆勢繳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創下連續31 年營收和利益雙成長的紀錄。由於營運表現優異,過去5 年該公司股價由4,000 多日圓成長了五倍,上漲到16,800 日圓,堪稱是日本上市公司的績優股,市值達1.9 兆日圓,在日本流通業名列第四,和名列第三的永旺集團相當接近。

瑞典家具零售商龍頭宜家家居,也是一個歷久不衰的傳奇。1951 年宜家家居還只是瑞典一家家具郵購公司,到了2017 年已經成為一個橫跨29 個國家、擁有355 店、營收363億歐元的家具業龍頭。

這兩家企業一東一西,產品定位和風格亦截然不同,但有趣的是,它們都以SPA模式經營成為家具業界的標竿企業。

掀起日本家具業的製造革命

宜得利前身是1967 年在北海道札幌成立的一家家具雜貨店,創辦人似鳥昭雄從小不愛讀書,成績總是吊車尾。但是他志向遠大,一心想做一番大事業,他在《宜得利淬鍊50年的原則》一書中將成功原因歸納為:夢想、願景、企圖心、堅持、好奇心。這些人格特質充分反映在似鳥昭雄的創業過程中,也因此造就了今天的宜得利。

事實上,似鳥昭雄初期經營的家具店虧損連連,直到1972年他跟隨考察團到美國參觀家具業後才找對方向,當時他驚訝的發現美國家具店都是大型連鎖化經營,由製造商直接供貨給通路,所以家具價格非常便宜,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而且色彩協調統一,又有整體設計感。相反的,日本人的居住空間小,最需要色系統合,但傳統家具店多半是個人經營,必須透過批發商進貨,商品規格不一,沒有系統設計,更重要的是,經過中間商的層層剝削,使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

似鳥昭雄回國後,決心改變傳統的經營方式,效法美國同業,自己開發、設計、生產、銷售,並設立一號店,展開日本家具業的製造革命。當時,他許下30 年後開100 家店,營業額達到1,000億日圓的遠大志向,結果真的在2004 年實現了這個目標。此後,宜得利快速而穩定的成長,並進軍海外市場,目前在全球已有523 家店(圖1)。規模擴大的同時,宜得利也保持卓越的經營績效。2018 年營收達5,720 億日圓,而且連續31 年營收、獲利雙成長。從營業利益率觀察,宜得利的營業利益率為16.3%,約948 億日圓,在SPA 商業模式中名列第一,排名第二的良品計畫(MUJI 無印良品)營業利益率則為11.5%。

宜得利連續31年營收。
宜得利連續31年營收。

創立平整化包裝標準的DIY 家具

2018 年初過世的宜家家居創辦人英格瓦‧ 坎普拉(Ingvar Kamprad),也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他從小就有生意頭腦,5 歲就開始賣火柴給鄰居,7 歲騎腳踏車兜售鉛筆賺錢,17歲時拿到第一筆獎學金,就用來投資開店,做起型錄販賣。

1960 年他開出第一家宜家家居實體店,開幕當天店外上千人排隊購買,但因為銷售的是組合型家具,產品體積大,顧客結帳後難以攜帶,配送司機也不易搬運,坎普拉開始思考販賣組裝型家具。這個轉折促使宜家家居後來以平整化包裝(IKEA Flat pack)為核心概念,專門供應平價、機能性、具設計感的DIY 家具,以落實坎普拉「讓更多人每天都過得很舒適」的經營理念。由於瑞典市場不大,宜家家居很早就積極進軍國際市場,到2017 年為止,宜家家居已進入29 個國家開店,店數共355 家,營收363 億歐元。宜家家居大獲成功,為坎普拉帶來可觀的財富,他曾在2005 年到2010 年入圍世界十大富豪,儘管家財萬貫,他卻十分節儉,出差都坐經濟艙,平時也是開國產汽車,一輛車可以用了20 多年而不更換。

坎普拉的價值觀與人生哲學,對於宜家家居的組織和文化影響甚鉅,每位員工都把他的經營理念奉為圭臬,也造就了今天宜家家居在平價家具品牌市場無可取代的龍頭地位。

宜得利NITORI /以垂直整合展開的SPA 模式

宜家家居IKEA /以水平整合展開的SPA 模式

宜得利的SPA 模式是一條龍式的垂直整合策略。這種策略可以帶來高利潤,但也具有高風險。為了把風險降到最低,宜得利以六個階段的流程循環運作,並在每個階段嚴格落實專業到位的精神,以創造最佳效益,這也是它的營業利益率能遙遙領先其他SPA 家具企業的原因。

宜得利的六階段循環流程及工作重點依序為:

1. 商品企劃:發現顧客需求、了解顧客生活型態。

2. 商品開發:除了開發組合好的成型家具單品,也讓產品色系與其他家具統合協調。

3. 選擇及確認材料:宜得利的家具走實用、平價路線,訴求高CP 值,不論是在日本或國外取得材料,品質要好,價格也要有競爭力。

4. 製造:在海外設立工廠,全程自行製造,連家具中的螺絲、布料等相關配件全都自設工廠生產製作。

5. 物流規劃:宜得利的物流體系分為大物流和小物流,全都自建自營。由於工廠都在海外,生產後透過大物流系統集中到倉庫後,再由自行設立的貿易進口公司,配送進口到日本及其他市場。日本國內的物流中心,則為小物流,專門負責將海外運回的產品配送到各個門市銷售。

6. 銷售:依大店型、小店型、城市或郊區店的需求,調整商品結構。從上述循環流程即可看出,宜得利是由商品開發、生產製造、物流到販售垂直整合,全都一手包辦掌握。不但如此,每個環節都力求徹底、專業,也因為這樣,它對消費者的需求和市場變化得保持高度敏感(圖2)。

宜得利商業模式。
宜得利商業模式。

宜家家居的強項在於透過資訊情報管理IT 技術,收集全球各地店鋪傳回的顧客情報,研究和開發新商品,總部3,000 人中過半是商品開發人員

有別於宜得利垂直整合的SPA 商業模式,宜家家居則是屬於水平展開。它的經營核心主要在行銷、品牌和設計;產品在瑞典設計、開發,但在開發中國家生產,最後由顧客自己組裝(DIY)。雖然宜家家居也是一家製造型零售業,但本身不擁有生產工廠,因為瑞典的物價、人事費高,在國內設立工廠成本高,沒有競爭力,因此它把經營資源聚焦在企劃、研發、行銷,而將設計和生產機能委外。

宜家家居的強項在於透過資訊情報管理IT 技術,收集全球各地店鋪傳回的顧客情報,研究和開發新商品,總部3,000 人中過半是商品開發人員,外包的設計師再依照開發人員所設定的成本、外觀、機能及風格,進行設計並試做,最後才發包給合作的工廠量產。因此宜家家居的家具就像蘋果手機一樣,零組件在不同的國家生產,再集中到最適合的地區組裝。

除了重視美觀、實用和成本外,宜家家居在開發商品時,「平整包裝設計、DIY、生活提案」是三個必要考量的面向。其中,平整包裝設計(IKEA flat-pack)可說是由利害關係人—物流公司、製造商和顧客,共同節省成本齊力達成的三贏模式,所以宜家家居的商品訂價可以很便宜,客人也買到便宜、品質不錯,又具設計感的家具。「平整包裝」不僅是開發和設計重點,也是生產管理流程上的關鍵,這個做法使得宜家家居大幅減低倉儲空間及貨運成本,也降低運送途中商品毀損的風險,並形成鼓勵顧客自行搬運及組裝家具的訴求主張。

宜得利NITORI /直營生產和物流,全部一手掌握

宜家家居IKEA /跨國市場的商品開發和行銷能力

在核心優勢上,宜得利投資經營自有工廠,70% 以上的產品是在海外自有工廠製造,而且從設計、生產管理到物流,全都由自己一手掌握。

宜得利自己直營的生產製造系統,目前在中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印度等7 個國家,設有15 間工廠。其中,越南和印尼的兩座工廠最為重要,都是以海外子公司的方式經營,由總部派專人常駐當地,負責生產事宜。物流更是宜得利的一大強項,為追求最佳效益,並考量到貿易關稅、船運費用等成本,宜得利全球佈局,自行投資海外物流中心及進出口公司,充分運用區域的貿易優惠政策。例如,宜得利直營工廠生產出來的家具,並不是直接配送到終端市場,而是全部送到位於中國上海和廣東惠州的庫存中心,全球各地的物流中心向上海、惠州的庫存中心訂貨之後,再送到各地區門市。

採取這種垂直整合的一條龍模式,除了是為控制成本,也為了從中獲取高利潤,但高利潤必然伴隨高風險,所以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宜得利除了自行培養企劃、設計、原料採購、生產、行銷、物流等各領域人才,也積極向外挖角,請來許多特定領域的專業人才。例如它從本田汽車(HONDA)挖角品保專家,為生產品質把關。2016 年創辦人似鳥昭雄到北歐參觀Auto Store自動化倉儲中心後,便成立一家子公司,導入類似系統,運用AI系統控制倉儲,並從便利商店產業找來供應鏈管理專家坐鎮,負責提升日本國內的物流業務,結果效益提高了5 倍。

而宜家家居的設計、生產相關事宜,皆委由協力工廠負責,並與其製造商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以確保品質穩定,其在市場維持不墜的核心優勢,就是設置在總部內的商品開發和行銷能力(圖3 & 圖4)。

宜家家居商業模式與比較。
宜家家居商業模式與比較。

目前宜家家居在全球29 個國家,共有355 家店,每一個市場的國民所得水準高低落差很大,文化與生活習慣、偏好都不一樣,如何掌握當地市場的變化,適當因應調整商品結構?就是宜家家居成為家具業龍頭的關鍵。舉例來說,宜家家居曾經在1974年進入日本市場,1986 年鎩羽而歸。失敗原因就是因為未對當地的生活型態進行調查,提供相對應的商品。

舉例來說,如日本人重視臥室,而非客廳,和歐洲完全不同。一開始宜家家居並未因應當地的消費喜好而改變商品結構,結果當然不受青睞。直到2006 年宜家家居二度叩關日本市場,現在已拓展10 家店,經營得非常成功,每一家店平均將近一萬坪,品項超過一萬個,每店年營收高達100 億日幣,10 家店約創造1,000 億日幣營收,預計2020 年在日本開設第14 家店。日本媒體分析宜家家居重返日本市場成功的原因,第一是它從材料、設計、生產等徹底控制成本,平實的價格自然受到消費者青睞。第二是它在日本進行徹底的生活型態調查,從商品的設計、開發進行調整。第三是它將店面設計遊樂園化,創造時間消費型的店舖,讓消費者可能在宜家家居門市裡消磨一整天也不膩(表1)。

宜得利vs. 宜家家居商業模式比較。
宜得利vs. 宜家家居商業模式比較。

宜得利NITORI / 3N 策略

宜家家居IKEA /勇於創新

宜得利的成長動能來源為新店型(New format)、新地區(New area)、新事業(New business)的3N 策略

過去5 年,宜得利不但積極進軍海外市場,面對環境和生活型態的轉變,它也跳脫以往的框架,調整商品結構組合和業務範圍。例如因應近年來日本社會人口結構和生活型態轉變,宜得利就把目標族群由原本的家庭客層,擴大至年輕單身族,商品開發策略也跟著調整,從原本以實用性平價家具為主,擴增到流行時尚家飾。目前它的家具產品銷售占比為47%,家飾用品則占53%。

在展店策略上,經過穩紮穩打的第一階段,以30 年時間才跨過100 家店的門檻;以鄉村包圍城市、加速展店的第二個階段,只花了6 年就開出第二個百店。到了往全球市場擴張的第三個時期,正好碰到2008 年金融危機爆發,似鳥昭雄看準此時店租便宜,加速展店踩油門,僅3 年就再開出100 家店。到了2013 年,宜得利店數已達300 家,2017 年全球店數更突破500 家,創下5,500 億日圓的年營收。

面對未來,宜得利的成長動能來源為新店型(New format)、新地區(New area)、新事業(New business)的3N 策略,其具體做法為:

1. 新店型開發(New format)

連鎖通路要持續成長,不能只靠店數增加,店型也必須不斷創新,與時俱進,所以,因應商圈和客層不同,它的店型愈來愈多元化。過去宜得利以郊區為主,店鋪面積約上千坪;現在,策略上以市區店、百坪左右的賣場為主。例如,東京銀座向來是高級精品服飾集中的商圈,很少有家具店出現。一直以家庭客層為主力的宜得利日前卻在銀座的UNIQLO 樓上開店,以其測試單身貴族對其店型和商品組合的接受度,希望未來可以擴大消費族群,開拓新市場。

另外,旗下新通路品牌DECO HOME,主打生活提案型家飾店;另一種小型店NITORI EXPRESS,則以O2O 虛實整合,彌補小型店機能不足之處,店內展示的家具可透過訂購系統預定,由於背後有強大的自建物流基礎建設可以支援,還提供配送到家的服務。

2. 新地區開發(New area)

有鑒於日本國內家具市場持續下滑,個別企業要成長不易,宜得利看好海外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已先後進入中國和台灣開店,中國市場更是重點,預計2022 年將開出200 家店;全公司目標為1,000 家店。

3. 新事業開發(New business)

宜得利在電商和虛實整合方面相當積極,除了在B2C 領域擴大消費族群,它也看好企業用戶的市場,全力拓展B2B顧客,與裝潢業聯手爭取辦公室、餐廳的裝潢業務。

宜得利社長似鳥昭雄一方面貫徹上述3N 成長策略,也信心滿滿的對外宣布未來的成長目標,2022 年全公司店數要達到1,000 家,營收1 兆日圓;2032 年要進一步達到全球3,000家店、營收3 兆日圓的長期目標,等於是在營收上挑戰宜家家居的龍頭寶座。

當然宜家家居也不是省油的燈,創辦人坎普拉雖然逝世,但他的經營理念早已深入全公司,宜家家居把所有員工稱為「夥伴」,並鼓勵每一位員工勇於創新、不斷挑戰自我。例如最近就運用了AR 技術輔助顧客做房間配置;也對應在地永續農業風潮,鼓勵地產地銷的精神,2016 年設計出一種階梯式球體植栽亭—Grow room,它並將設計圖放在網上供民眾免費下載使用。這些商業應用就是根植於宜家家居鼓勵創新的企業文化,也是引領它面對未來的成長動能。

面對千禧世代成為消費市場主流,以及使用但不擁有的價值觀,帶動分享經濟的興起,宜家家居的新成長策略也在回應這些課題。長期以來,宜家家居以大型店、透過實景起居空間的生活型態提案,多達一萬多項的商品,提供顧客豐富的選擇及購物體驗;而平整式包裝、DIY 組合則確保了親民的價格。然而,因應千禧世代以都會區為主、不喜開車的生活型態,宜家家居的經營模式也有所變革,開始在東京新宿、紐約曼哈頓、倫敦等大都市推出小型店,賣場面積只有標準店的十分之一。正因小型店面積受限,賣場內也提供網路購物,讓顧客在店內下單;顧客不開車,DIY模式也必須跟著調整為服務式,把商品組裝完成後送貨到家。

此外,宜家家居也宣布推出家具租賃服務,一方面因應分享經濟的興起,另一方面滿足幼兒家庭中,兒童家具得隨著孩子的成長階段不同而頻頻變更的需求。

垂直整合vs. 水平展開
企業不一定只能採取一種策略

顛覆傳統家具業的經營方式,把家具經營變成像是快時尚一樣的商業模式

宜得利和宜家家居都是家具業成功的標竿企業。兩者都架構了成功的製造型零售業(SPA)商業模式,不斷的開發新商品。除家具之外,家飾品的開發也著墨甚多。本來家具業銷售的是耐久消費財,進入家飾品之後又多了可經常更換的消費品,顛覆傳統家具業的經營方式,把家具經營變成像是快時尚一樣的商業模式,讓其他家具業者難以超越。

在流通業,許多通路包括便利商店,也都是運用SPA 模式開發自有商品,那麼到底是像宜得利一樣,垂直整合一把抓?還是像宜家家居一樣,抓大放小、水平展開?到底哪一種策略比較好?

答案是不一定。選擇垂直整合的話,就要像宜得利每個環節力求專業到位;若是選擇水平展開,就要像宜家家居確保核心能力發揮效益。通常,企業也不一定只能採取一種策略,例如以全家自有品牌FamilyMart Collection「鮮萃茶」,就是類似宜家家居的水平展開模式運作,由全家先提出商品開發的想法,再尋找優質的茶葉來源和製造廠商委外製作。

至於全家自己投資興建的「福比麵包廠」,則類似宜得利的垂直整合模式,從商品研發到原物料、包材取得,以及製程管理等,皆由自己掌握,並委請日本合作麵包大廠,提供Know-how 技術指導,培育專業人才,最近推出的新商品頗受消費者好評。

作者/潘進丁、王家英

本文節錄自《O型全通路時代26個獲利模式》

《O型全通路時代26個獲利模式》
《O型全通路時代26個獲利模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