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會是首位台裔美國總統嗎?楊安澤獲華人、年輕族群力挺,取得民主黨首場總統大選辯論入場券

2019-06-18 13:40

? 人氣

民主黨籍總統參選人楊安澤主張將參與黨內初選辯論。(美聯社)

民主黨籍總統參選人楊安澤主張將參與黨內初選辯論。(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反面是什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個擅長數學的亞裔,」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的華裔參選人楊安澤(Andrew Yang)和他的支持者喜歡這樣回答。

44歲的楊安澤在數個月前還名不見經傳,但似乎就在一夜間,這位首次涉足政治的科技企業家,搖身一變為網路上最受關注的總統參選人之一。

楊安澤在網上擁有一群自稱「楊幫」(Yang Gang)的忠實擁躉,他們用眼花繚亂的動圖宣傳他破天荒的核心政綱: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簡稱UBI)。

楊安澤主張,每月給每個18至64歲的美國人發放1000元美金,不附帶任何條件,以應對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對就業市場帶來的衝擊。

誰是楊安澤?

•父母在1960年代從台灣移民到美國,父親是國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IBM)的研究人員,發明了69個註冊專利,母親是大學的行政人員

•與華裔妻子艾芙琳(Evelyn Yang)育有兩子,其中一個患有自閉症

•曾在常春藤學校學習經濟、政治學和法律

•成立了名為「為美國創業」(Venture for America)的非營利組織,為大學生創造在初創企業中工作實習的機會,主張通過創業振興美國經濟落後或衰敗的城市

•美國歷史上最廣為人知的亞裔總統參選人之一,競選口號為「人性優先」(Humanity First)。

癡人說夢?

楊安澤在首都華盛頓的地標林肯紀念堂前舉行拉票集會楊安澤與支持者。(BBC中文網)

今年4月,楊安澤在首都華盛頓的地標林肯紀念堂前舉行造勢,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 Jr.)曾在此處發表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演說,如今,楊安澤的夢是打敗黨內對手及川普,當上美國總統。

他是癡人說夢嗎?楊安澤此前從未擔任公職或參加政治選舉,缺乏政治管制經驗,《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曾形容他的競選成功可能性微乎其微(longer than long shot)。

而在政治投注網站「PredictIt」「誰會贏得2020年總統大選」的概率排位上,楊安澤排名第六位,排在川普、拜登和桑德斯等之後,但把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和其餘十幾位民主黨人拋在了身後。

在大多數黨內民調中,楊安澤獲得約1%的支持。這看起來微乎其微,但剛好足夠確保他能登上民主黨內首場辯論的舞台。

政治投注網站PredictIt"誰會贏得2020年總統大選"的概率排位上,楊安澤排名第六位。政治投注網站PredictIt「誰會贏得2020年總統大選」的概率排位上,楊安澤排名第6位。(BBC中文網)

林肯紀念堂前,數百名支持者高舉寫有「數學」字樣的標語,以高聲歡呼迎接楊安澤。

「我說『數學』,你說楊!我說『數字』,你說楊!」集會主持人帶動著現場氣氛。

擅長數學是美國人對亞裔的刻板印象之一,但楊安澤團隊巧用了這一點,把書呆子形像扭轉為與眾不同的酷勁。

楊安澤還宣佈,正探索為自己製作一個逼真3D全息影像的可能性,這意味著他能透過投影的方式,同時出現在多地拉票。出人意表的「黑科技」策略,讓楊顯得更酷了。

身為

十年前從中國搬到美國馬里蘭州生活的邱新倩,還是第一回參加美國的選舉集會。

在楊安澤的華盛頓集會上,她與在美國出生的6歲女兒穿著一身母女裝,很是搶眼。小女孩可能是當天年紀最小的支持者,楊安澤一把將她抱起,親切合照。

小女孩可能是當天年紀最小的支持者,楊安澤一把將她抱起,親切合照。
在楊安澤的華盛頓集會上,她與在美國出生的6歲女兒穿著一身母女裝,很是搶眼。(BBC中文網)

「我想讓女兒看看,跟她一樣黃皮膚、黑頭髮的華人,也可以選總統,」 邱新倩對《BBC中文網》表示。

她記得,第一次看到楊安澤的名字,是在社群媒體微信上。

「一開始,很多華人看他毫無從政經驗,又揚言要給所有人發錢,於是不少人認為他嘩眾取寵,我也是持觀望態度。」邱新倩說, 「但之後我聽了他的演講、仔細閲讀他的競選政綱,發現他通過數據告訴大家,他的計劃是可行的。」

邱新倩形容,楊是「一塊政治璞玉」 ,而支持同為華裔的楊安澤,她在所不辭。「難得一見有亞裔總統參選人。是騾子是馬,先拉出來溜溜。」

新澤西華人移民張迎潮也認為,楊安澤的競選對在美國土生土長的第二代亞裔移民來說是莫大的鼓舞。「他們不會再認為自己是永遠的外國人了。」

ANDREW YANG受支持者簇擁的楊安澤。(BBC中文網網)

多年來活躍在美國華人社群的新澤西州西溫莎市議員張迎潮告訴《BBC中文網》,楊一年前就在亞裔社群中展開籌款活動。

「我認為他很勇敢,不過說實話,當時我沒太把他的競選當回事,」 張迎潮坦言。

直到楊安澤上了電台節目主持人羅根(Joe Rogan)的電台節目《羅根秀》(The Joe Rogan Experience),他的人氣突然攀升。羅根是美國知名的體育評論員和喜劇演員,聽眾達數百萬。

這無疑是楊安澤競選過程中關鍵的轉折點。節目播出之後,他的競選陣營收到大量捐款,個人捐款者數量很快超過了6.5萬人,這是參加電視辯論的關鍵門檻。

楊安澤在主流輿論中嶄露頭角,華裔社群對他就更為關注了。

張迎潮因此反覆聽了楊安澤的多個訪談,包括在「YouTube」上的點擊量約300萬的羅根與楊安澤的訪談,對楊安澤漸漸改觀。

「他關注下一代,眼光放得長遠。他是個解決問題的人,不過我不完全認同他所有的政策。」張迎潮說。

華裔身份遠非贏得華裔選民青睞的絶對保證。「我非常希望華裔參政,但不希望用這種方式,這會成為一個笑話。」川普華裔支持者中的領袖、加州華人王湉此前接受中國媒體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全民基本收入不切實際。

雖然身為華裔、受到美國華人的大力支持,楊安澤其實只會講基本的中文詞句,而當他以英語自我介紹時,姓氏「楊」發音相當美式,與國語發音相去甚遠。楊安澤稱,他的父母、妻子都十分支持他的競選,但他們一直低調地躲在鎂光燈之外。

誰會反對每個月領1000美元呢?

「在人工智能時代,真正的贏家只有亞馬遜(Amazon)、臉書(Facebook)和谷歌(Google)這樣的大公司,而普通民眾很少能從這些創新中獲利。」在向全美直播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節目上,楊安澤這樣解釋他提出全民1000美元基本收入的思路。

楊安澤將這一提案稱為「自由紅利」。楊曾解釋說,這個說法有利於爭取美國保守派的支持 — 他們普遍對「自由」一詞情有獨鍾。

在楊的論述中,自由紅利彷彿是解決五花八門社會問題的方法:有了穩定基本收入,人們更自由和富有創意、有餘力抗擊氣候變化、創業與消費為經濟注入活力,遭遇家庭暴力的女性有經濟基礎可重獲自由……

發放自由紅利的錢從何而來呢?約有兩億美國人能領取自由紅利,意味著每個月政府需要掏出兩千億美元。楊安澤主張,通過削減政府官僚體系支出、向科技企業徵收增值稅來承擔費用。

「誰會反對每月白領1000美元呢?」楊安澤的華盛頓造勢活動上,一位支持者對《BBC中文網》說。

楊安澤的支持者多元。(BBC中文網)楊安澤的支持者多元。(BBC中文網)
andrew yang楊安澤的造勢活動。(BBC中文網)

參與組織楊安澤造勢活動的自由插畫家斯普曼(Rachel Spellman)告訴《BBC中文網》,今年年初的政府關門期間,她的大量客戶暫停下單,但學貸、租金、醫保帳單同時滾滾而來。她認為,自由紅利可切實幫助到像她一樣、月收入不穩定的人群,維持他們的生活品質。

72歲的格爾(Greg Greer)是集會人群中佔少數的銀髮族。他把楊安澤的書從頭到尾讀了兩遍,深信全民基本收入有利於振興社區經濟、幫助弱勢人群。「如果我每月能領取1000美元,會把這筆錢捐出去給有需要的人。」

楊安澤全民基本收入的提案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支持者深信這有益且可行,但反對的聲浪亦不低,批評集中在這將引起大幅通貨膨脹、縱容懶惰、耗光國庫等等。

「我個人不支持全民基本收入。我不認為美國凖備好了。」長期研究科技政策的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副總裁韋斯特(Darrell West)對《BBC中文網》表示,全民基本收入與美國的個人主義和崇尚工作的精神相左,相信這一措施無法得到大部分美國民眾的支持。

他舉例說,2016年,瑞士曾就全民基本收入進行公投,超過75%的選民投票否決每月無條件發放的2500瑞士法郎(約合2500美元),而歐洲通常被認為在政策上比美國更偏進步派。

然而,韋斯特認同,「機器人末日」並非空穴來風,人工智能將造成大量職位流失,焦慮和憤怒的失業者將無所適從。「楊安澤的解決方法可能並非正確,但關於隨人工智能而來的負面後果,他說得完全沒錯。」

引人注目的全民基本收入並非楊安澤的唯一政策,他的競選網站上列出了幾十個政策,從提供全民醫保、設大法官最長任期為18年到減少包裝浪費、反對男嬰割包皮手術、大麻合法化等。

深得年輕人喜愛的社群媒體紅人

據記者現場目測,楊在華盛頓的造勢活動參加者中,以35歲以下的年輕人為主,男性明顯多過女性。人群的種族組成多元,有不少亞裔。

19歲的亞當斯(Jalen Adams)與18歲的辛諾斯基(Emily Synoski)從德拉瓦州特地趕來一睹楊安澤的演說,單趟車程就要3小時,他們卻甘之如飴。

19歲的亞當斯(Jalen Adams)與18歲的辛諾斯基(Emily Synoski)
楊安澤的青年支持者亞當斯(左)與辛諾斯基(右)。(BBC中文網)

亞當斯和辛諾斯基如今還在大學和高中上學,當他們成為勞動市場的主力,機器自動化將更為普及。 「與其他世代相比,年輕人更受自動化的威脅,」 辛諾斯基告訴《BBC中文網》,這是她關注、支持楊安澤的最大原因。

大量年輕人支持楊安澤,對他的競選是一大利多。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估計,2020年美國選民中37%是千禧一代及更年輕的Z世代(18至38歲),人數超越嬰兒潮一代。

除了人多勢眾,年輕支持者帶來的另一優勢是:滾雪球般的網絡人氣。

「我們這一代都能玩轉社群媒體,我保證我每個朋友都聽到楊安澤這個名字。」亞當斯說。

在社群媒體這一重要分戰場,楊安澤搶得了先機。在推特上,網友們支持楊安澤的原創圖片和短片層出不窮,讓其成為2020年總統大選中無可爭辯的迷因之王(meme king)。

不過,網上的高人氣也給楊安澤帶來了難以預料的麻煩。

在充斥著極端種族主義及性別歧視的網絡社區「4chan」、「8chan」、「Gab」上,20多位民主黨提名候選人當中,以楊安澤被提及的次數高居榜首。史賓塞(Richard Spencer)等知名白人至上主義者也表達過對他的支持,稱其是「最接地氣的總統參選人」。

這對於亞裔移民之子楊安澤來說,可說是一大諷刺。對此,楊安澤的回應是:這與他所代表的一切大相徑庭。「對於有這樣(歧視性)傾向的人,我們不想要他們的支持。」

全民基本收入政策聚焦因全球化、自動化而經濟狀況受損的階層,其中不少是白人,或許楊因此而得到白人至上主義者的關注。

意料之外的極右翼支持為楊的競選蒙上些許陰影,同時呈現了網絡時代一個常見困境:當人們把一個想法被發佈到網上後,就如覆水難收,無法控制它被如何詮釋、議論、傳播。

有望成為美國第一位華裔總統?

楊安澤楊安澤。(BBC中文網)

被問到楊安澤能否勝出競爭異常激烈的黨內提名戰時,許多他的支持者都會陷入漫長的沉默。近幾個月來,楊安澤在民調中的支持率維持在1%左右,最高記錄是3%。

「我不知道他能不能贏,現在為時尚早。」格爾調皮地眨了眨眼,緊跟楊安澤強調數字的競選策略,「用專業術語來說,數據太有限了。」

「美國之所以選出了川普,就是因為人們受夠了這個政治體系,」格爾說,「楊安澤也是體制外的外卡選手(wild card),人們會關注他的。」

亞當斯和辛諾斯基則說,如果楊不能走到最後,他們會轉而支持跟楊一樣有遠見、進步派的民主黨人,37歲的布德賈吉(Pete Buttigieg)將是他們的次優人選。

隨著楊安澤逐漸在全美打開知名度,張迎潮看到了些許希望。在這之前,楊安澤的勝選似乎是「絶對不可能」,如今仍然似乎「不可能」。「但我希望可以變成可能。」

在比美國主流社會更早、更密切關注楊安澤的中國,網絡媒體澎湃新聞給楊安澤的競選之路下了醒目而樂觀的註腳:超新星的逆襲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