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屆工程科學組院士簡介》陳陽闓開麵包店 周美青也愛吃

2016-07-07 20:08

? 人氣

中研院院士會議會後記者會,左起為新科院士黃正德、鍾孫霖、陳鈴津、院長廖俊智、副院長王瑜、鄭清水、吳玉山與李琳山。(陳明仁攝)

中研院院士會議會後記者會,左起為新科院士黃正德、鍾孫霖、陳鈴津、院長廖俊智、副院長王瑜、鄭清水、吳玉山與李琳山。(陳明仁攝)

工程科學組(6人):楊威迦、劉立方、陳陽闓、王康隆、李琳山、戴聿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楊威迦 剖析美國火箭引擎燃燒不穩定問題

楊威迦,197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系,1984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曾先後於加州理工學院、美國賓州州立大學任教,現任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傑出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自2000年起,楊威迦教授擔任國際著名期刊AIAA Journal of Propulsion and Power的總編以及其它五家國際著名期刊的總編或編委(ePower-Propulsion, Progress in astronautics and Aeronautics, Journal of Combustion,Explosion,and Shock Waves, 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 Journal of Chinese Institute of Engineers,Taiwan),美國航空航太學會(AIAA)和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的Fellow。2005年受聘為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宇航學院「江學者講座教授」。

楊威迦的研究領域:1、推進系統內燃燒不穩定性問題;2、含能材料燃燒;3、衝壓發動機與火箭發動機燃燒動力學;4、高壓熱力學和輸送; 5、燃氣渦輪發動機主動燃燒控制。在多篇重要論文中,他的一篇文章非常清楚的剖析了美國F-1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燃燒不穩定性問題(F-1發動機是美國土星五號運載火箭的第一級引擎,用於阿波羅登陸月球計畫),並提供了如何避免燃燒不穩定性問題原則和方法。他是燃燒控制研究領域國際公認的專家。他在超臨界燃燒和爆轟發動機的研究成果使他分別於1996年獲得美國航空航太學會推進與燃燒領域最佳論文獎和2004年吸氣式推進領域最佳論文獎。

楊威迦博士(工程組)。(中央研究院提供)
楊威迦博士(工程組)。(中央研究院提供)

劉立方 開發海嘯預警系統和估算海嘯損失軟體

劉立方,1968年畢業於台大土木系,1974年麻省理工學院博士,1974年於康乃爾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系主任及 1912 級工學講座教授;中央大學李國鼎講座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土木與環工系特聘教授、副校長(休假中)。2015年獲選為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以表彰肯定其於海岸工程研究、教育、電腦模擬、及海嘯及波浪災害的領導貢獻。此前,他也獲選為美國地球物理聯盟會士及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的傑出會員,1980年獲頒古根漢基金獎以及 2008 年獲頒宏博研究獎,2009年德國洪堡研究獎等多項榮譽。

劉立方的研究專長在海岸與海洋工程學。他是海水波動理論、海嘯動力學、波浪破碎過程、泥沙輸送過程、波浪與結構物相互作用等領域蜚聲國際的一線研究員。他的研究成果在解決實際工程問題上取得非凡成就,如他在康奈爾大學依據非線性淺水波理論研製的海嘯數值類比軟體COMCOT被多個國家採用,開發海嘯預警系統和海嘯高風險區淹沒圖以及用以估算海嘯災害造成的損失。他研製的另一個數值類比軟體COBRAS是建立在雷諾時均方程(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 (RANS) equations)的基礎上,也廣為國際採用為海岸結構工程初步設計的工具以及包括由山體滑坡引發的水波等的波浪與固體相互作用的研究工具。

劉立方博士(工程組)。(中央研究院提供)
劉立方博士(工程組)。(中央研究院提供)

陳陽闓 工程師開設知名「月十二曲」麵包店

陳陽闓,1976年畢業於交大電子工程系,1988年康乃爾大學電機工程博士,隨後在美國AT&T Bell電子實驗室擔任研究員及量子光電元件研究處長、高速光電及無線通訊研究處處長等職務,在過去20年間對付合半導體光電傳輸物理特性的認知,及高速元件的開發有很重要的貢獻,他所開發的高速半導體雷射及集成電路元件已經被廣泛地使用在當今通信與數據網路系統及無線手機之中,並因此在2004年獲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

陳陽闓有一位飛彈專業的退役軍人弟弟陳次闓,兄弟倆募資於1994年創辦聞明堂食品公司,由陳次闓經營,「月十二曲」是台北極有名的麵包店,並陸續擴大經營成立酒會部、西廚及歐式餐會外燴部,在三聚氫氨事件中亦曾因為誤進三鹿奶粉重創,但秉持信譽退換貨,重新站穩腳跟,前第一夫人周美青曾經在「月十二曲」最艱苦的時候,輕車簡從來店買了一盒餅,帶到南部送乾兒子,讓「月十二曲」人潮重現。當年,這個新聞的版面遠比陳陽闓任何時候獲獎都大。

陳陽闓博士(工程組)。(中央研究院提供)
陳陽闓博士(工程組)。(中央研究院提供)

王康隆 連十年獲半導體公司發明家年獎

王康隆,1964年畢業於成功大學獲電子工程學系,1970年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後來轉到通用電氣公司從事研究工作(1972-79年)。1979年起王教授在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出任電子工程學教授,並于93-96年擔任電子工程學系主任。洛杉磯加州大學任教期間,他成功為大學延攬世界級學者,加強學術界與工商界的聯繫,並創辦了奈米電子研究實驗所。

王康隆研究領域包括電子器件和材料、積體電路、微波和光電子、量子結構及計算,曾獲多項榮譽及獎項,其中自1989年起連續十年獲半導體研究公司發明家年獎,發表逾300篇研究論文,獲選為古根漢(Guggenheim)院士、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美國物理學會及材料研究學會會員。

王康隆博士(工程組)。(中央研究院提供)
王康隆博士(工程組)。(中央研究院提供)

李琳山 華語語音處理領域開拓性貢獻

李琳山,1974年畢業於台大電機系,1977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博士,1979回台大電機系任教。1991-97任中研院資訊所所長,2009-12任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1993當選IEEE Fellow (為台大第一位IEEE Fellow),2010當選ISCA(國際語音學會)Fellow(至2010為止,全球ISCA Fellow僅24人含若干位語言學家,其中僅3人在亞洲含2人在日本)。2011獲IEEE Signal Processing Society頒授Meritorious Service Award, 為IEEE專業學會最高等級的全球服務獎。2015年獲頒總統科學獎。

李琳山是華語語音訊號處理技術極少數拓荒者之一。他針對華語所有單音作了最早最完整的電腦處理分析。他也針對華語文句建立了最早最完整的電腦分析文法及剖析器,能分析非常複雜的文句,成為今日所有類似技術之基礎,國際語音學界一向公認他是華語語音處理領域作出最大開拓性貢獻,也最受尊敬的領袖人物;90年代中期後的貢獻則在語音資訊搜尋技術;最近還發展出華語發音偵錯軟體MyCT (My Chinese Tutor),用以協助全球華語學習者學習華語。他在台大教授「信號與系統」課程,最為學生稱道的是每學期最後一周,一定與學生分享自己的人生與學習心得,被學生謂之「信號與人生」。

李琳山博士(工程組)。(中央研究院提供)
李琳山博士(工程組)。(中央研究院提供)

戴聿昌 加州理工學院開出200萬美元研究經費聘請

戴聿昌,1981畢業於台大電機系,1989年加州柏克萊分校博士,加州理工學院醫學工程系創系系主迄今。他是微機電(MEMS)之創始者之一,1989年即以積體電路的製程技術,發明世界第一個微米大小的靜電馬達,因而成為微機電系統(MEMS)領域先驅學者。在微流體、生物晶片、人體神經及醫療植入器領域有多項具里程碑意義的著作。他不但培育優秀的學者和業界領袖,2009年協助TSMC 和 HTC 創投了臺灣參與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用於手機的尖端 MEMS 公司(MCube)。

戴聿昌在加州理工學院的實驗室極為有名,當年他拿到博士會留在這裡,就因為加州理工學院願意給他實驗室,還肯為新進教師開出二百萬美元左右的科研經費,為了研究不惜巨資,這也讓加州理工學院成為產出諾貝爾獎得主最頻密的學校,他還曾對遠道來訪的大陸學者開玩笑說,「早知道做MEMS得不了諾貝爾獎,我當初就不做MEMS了!」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年3月訪美,也曾特別拜訪戴聿昌的的醫學工程實驗室,而目前全世界最卓越的微機電實驗室「加州理工學院微機電實驗室」,也是由他主持。

戴聿昌博士(工程組)。(中央研究院提供)
戴聿昌博士(工程組)。(中央研究院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

風傳媒報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