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不要酒的歷史,他們要保證獲利:《饑渴的巨龍》選摘(2)

2016-07-11 05:40

? 人氣

barrel tasting。

barrel tasting。

香港名酒美食節搬來波爾多酒業助陣,其目的是向消費者推廣葡萄酒,但是對波爾多葡萄農而言,最重要的活動其實是一年一度的試酒會(barrel tasting)。每年春天由波爾多大型酒莊協會(Union des Grands Crus de Bordeaux, UGC)主辦,長達一個星期。協會一百三十三個會員許多是列級葡萄酒的酒莊東主,而且全都是知名度極高的業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這一星期中,波爾多大型酒莊協會指派八家酒莊為進口商、零售商、侍酒師、記者和酒業相關人士舉辦品酒會。每天排滿了午餐會、晚餐會和各式各樣招徠VIP的派對。只有最大的酒莊才容得下這麼多賓客。帳篷擠滿了田野、汽車停滿了狹窄的葡萄園小徑。很少小農被邀參加,但是許多農民知道他們不能再束手坐視波爾多年度最佳名酒就這樣加冕登基。過去十年,有些小型酒莊也糾合起來舉辦品酒會。合計起來,超過六千名專業人士光臨本地區品嘗今年的收成。一家又一家酒莊走、一個又一個帳篷駐足,賓客一天可能品嘗兩百種葡萄酒。在拉菲或瑪歌等第一級酒莊的品酒會更加精選,訪客要有邀請函才能進場。但即使訪客名單再精挑細選,第一等酒莊幾天之內也會湧入一千八百個客人。

圖片來源:波爾多葡萄酒節官網。
圖片來源:波爾多葡萄酒節官網。

儘管節目安排得十分隆重,試酒是釀酒過程中自然的一部分。每年冬天,前一個秋天的收成攙混、倒進橡木桶中陳放十八個月。品酒週的每天上午,酒莊主人從桶裡倒出已經融混的新鮮樣本酒,即使它們還不能送上餐桌享用。橡木的單寧似乎已吸入牙齦的水分,一天下來人人唇齒都已沾上深紫色。要有豐富的經驗才能想像一桶樣品酒,經過長久儲存後可能演進成有九十分以上的一瓶酒。雖然酒莊主人否認他們融混特選的幾桶供試飲,但大家都認為他們掏出最佳成果待客。沒有一個女生會穿次佳衣服參加舞會的。

二○一○年三月,賓客品嘗二○○九年收成之際,波爾多人十分振奮,中國來賓出席踴躍。香港、大陸似乎人人都知道,足夠精明到買下二○○八年份美酒的人都賺了錢。價格穩定上升,每個月上漲10%左右。這種投資太划算了。香港永隆銀行願意放款最高港幣五百萬元(約六十五萬美元),供客戶購買葡萄酒佳釀;這筆放款可作為最高五成的買價。如果借款人還不了本息,銀行便沒收名酒。銀行似乎穩賺不賠的。

可是,很少人預期中國人會預購新酒。中國人對投資相當謹慎,而人人都曉得預購對每個人而言都天生具有風險,只有酒莊例外。這正是波爾多紅酒一開頭就有吸引力的部分原因。從法律而言,預購不過是酒商給酒莊的貸款,事先付出全價、等候交貨拿酒。如果酒商在下了訂單到交貨之間倒閉,事先付錢給酒商的任何客人只能自認倒楣。酒莊仍然擁有美酒,沒有責任要交貨給酒商的客戶。大家以為中國人絕不會掏腰包買他們並未擁有、還要等十八個月才看得到的產品。這十八個月期間,可能發生許多狀況,尤其是中國大陸。但是現在的情況卻好像是酒商大大低估中國對波爾多紅酒的需求。

頂級紅酒(來源:the drinks business)
頂級紅酒(來源:the drinks business)

絕大部分酒商家族原本就來自世界各國,但波爾多這回特別有準備迎接中國訪客。波爾多市集是絕對不允許仇外主義的。有些酒商先世來到波爾多落腳已經好幾代、甚至好幾百年,但他們仍然保有先世祖國的護照;有些人更兼任祖國的領事官。波爾多人很快就調適接受中國文化;酒莊經理和酒商背熟迎賓接客、打招呼的中國話。餐廳菜單特別配合中國菜餚,筷子成了必備品。月曆上要標明農曆新年和中秋節,才好將美酒準時送到中國供應節慶享用。但很快地,沒有人對公開吐痰、打嗝和放屁等中國人這些很失禮的行為感到側目,法國人認為很失禮的行為都可以被接受了。

儘管已經有所了解,可是,對於波爾多市集而言,中國還是非常罕見的重大挑戰。中國人不能理解為什麼他們不能直接和酒莊談判。他們認為酒商和經紀人的關係是短期、且不方便的。絕大部分時候,酒商和巿值超過整個波爾多市集的大公司打交道。中型的酒商一年營業額在四千萬至六千五百萬美元之間;少數幾家的營業額甚至超過一億美元以上。不過,絕大多數酒商營業額在兩千五百萬美元以下。甚且,中國人是在過去十五、二十年發跡的,他們會注意家族有幾百年歷史,只基於兩個原因:像拉菲這樣古老的品牌價值不菲,以及可以搭上法國「關係」的可能性。歷史本身其實不太受重視。在中國,重要的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而是現在—當下的機會。中國買家有一個共同目標:盡可能多買進葡萄酒,才能控制這個品牌,回到中國能賣更高的價錢。他們要的是快速、保證獲利,可以十拿九穩的東西。

波爾多大型酒莊協會舉辦的北美試酒會。(來源:http://proseccoconegliano.altervista.org/)
波爾多大型酒莊協會舉辦的北美試酒會。(來源:http://proseccoconegliano.altervista.org/)

當然,波爾多人必須克服十分艱難的語文障礙。雖然酒商往往精通外文,通曉中國普通話的人才實在稀少,要找到能通曉廣東話的人更是鳳毛麟角。對翻譯員的需求十分迫切。但幾乎就在一眨眼間,數百名中國移民出現在波爾多,絕大多數持學生簽證入境,號稱在法國學校唸書,可是有些學校的名字,波爾多人聽都沒聽過。然而,幾乎每個人都跑到酒莊或酒商找工作。大部分求職者是二十來歲的女性,已經在中國的大學畢業,不過少數人怎麼看都不像是學生。整體而言,這些女生摒棄本地女性沉穩、莊重的風格;配愛馬仕絲巾、穿鹿皮鞋子,她們偏好小小的迷你裙、配上六英寸高的高跟鞋。在本地人眼裡看來,這樣的裝扮太可笑,尤其是翻譯員必須陪著雇主在葡萄園高高低低的地形走動。但是酒商見識多了,他們到中國尋找新顧客時,看到中國生意人身前跟後也簇擁著如此穿著打扮的女性助理。這是中國商場習慣吧!的確,有些中國「大款」來到波爾多,也是帶著一群年輕女子作陪,其中至少一人是公認的情婦。法國人對這一點頗能理解。

酒商其實有時候也懷疑自己是否誤判這群迷你裙兵團。酒商花了一分鐘用法語解釋重點,翻譯員卻用五分鐘向可能的客戶用普通話解釋。很顯然這不是直接的照字面翻譯。逐漸地,翻譯員扮演起中國買主的掌門人,開口要求業務佣金,而且經常是向買、賣雙方都要。佣金雖是和中國公司的經理人分,卻日益普遍,這對酒商的獲利又是一個打擊。但是波爾多人根深柢固存有中國生意人手腳不乾淨的刻板印象,倒也不太會抗議。只能想,把它當作是在這個快速成長的新市場做生意的成本好了。營業額增長會解決這個問題。

作者與她新著《饑渴的巨龍》中文版(時報出版)。
作者與她新著《饑渴的巨龍》中文版(時報出版)。

*作者現任 Wine Spectator特約編輯。曾任職法新社、Wine Business International和中國雜誌《Wine Life》,採訪報導波爾多和酒業新聞數十年,亦得到波爾多大學葡萄酒工藝學(enology)證書,現與家人住在波爾多。本文選自作者新著《饑渴的巨龍:中國正在改變葡萄酒消費市場》(時報出版,譯者:林添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