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勞動鎖國,正在扼殺臺灣經濟

2019-06-12 07:10

? 人氣

在陳菊擔當勞委會主委時代,「工會自由化」政策初衷,旨在追求能擴大落實「多元保護勞動者權益」,但實施結果,卻達成了兩個完全悖離初衷的負向效應:一是,工會組織暴量多元化設置,既分化了也弱化了工會組織代表性與談判能量;二是,激化了更大的勞動民粹風潮及其引申而至的「臺灣式自我勞動保護主義」聲勢,乃至於更加極左偏向的政策傾斜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90610-空服員職業工會「交通部莫變罷工推手,空服員工會三問林佳龍部長」記者會,秘書長鄭雅菱發言。(盧逸峰攝)
空服員職業工會「交通部莫變罷工推手,空服員工會三問林佳龍部長」記者會。(盧逸峰攝)

外部工會干涉企業經營擴大勞資矛盾

最為逆天而行的施政措施是,近三十年間,走上全世界所無的「個別廠商層次」的複數工會化diversified union entities settlements發展,成為驅趕國家「企業家精神外遷他移」(business relocations or industries relocations)機制的敗國現象。

而更為嚴重的是,因此在勞動爭議事件,衍生出越來越發荒腔走板又極其惡劣的「外部工會干涉企業經營,擴大勞資矛盾」問題;最著名的近例,正是空服員罷工事件,華航機師、空服員罷工事件及新近長榮空服員罷工事件,正是這種外部工會胡濫干預民間企業經營自主權的典型例證。

外部工會胡亂干涉企業經營家務事,激化各產企業勞資矛盾,助長「罷工運動」之火,徹底葬送了國家經濟活力、吸引力及對外競爭力,正是今天臺灣極其凸出的複數型「多元工會」及義和團類型「臺灣式勞動自我保護主義」之負面投射,也正是臺灣「勞動鎖國」現象的表徵之一。

令人咄怪的罷工成立之「爭議條件」

就在兩大典型近例事件中,華航機師罷工由長榮航空機師公會理事長出面談判,長榮空服員罷工卻找華航空服員一起投票決定,由「空服員職業工會」為當事人,但真正當事人的長榮公司代表,卻完全被摒除在罷工投票的實質與程序觀察之外,創造了舉世鮮見的怪現象。

而讓國際社會也咄咄為怪的絕無僅有世界景觀是,「成立罷工」的「爭議條件」,竟然祇是「要求將工時壓低到遠低於國際組織ICAO及EASA規範標準以下」及「津貼的調升」的「臺灣式特殊福祉」,這一類在國際工會罷工事件,根本屬於「沒有成立之必要」的莫名理由,也算得是台式勞動保護主義的絕世之舉罷。

增進「尊嚴勞動」投資之迫切須要

「增進國家勞動市場的彈性工作時間及勞動時間自主」是今天先進社會勞動經濟治國的普世化政策口號;然而,今天存在臺灣社會的事實,是整個國家基本勞動法制的絕對僵固性,二十多年來祇見愈來愈趨更加剛性框束、更加嚴格囿限,幾乎到了一絲一毫「彈性工作時間與勞動時間自主」的空間或轉圜餘地都沒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