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比特幣風潮再起能買嗎?

2016-07-09 06:40

? 人氣

比特幣風潮再起能買嗎?

比特幣風潮再起能買嗎?

時隔兩年,比特幣再一次回到了500美元的關鍵點位之上。從5月28日開始,沉寂已久的比特幣價格迎來了一波新的行情,累計漲幅超過了30%。當日盤中比特幣價格一度接近600美元,這一價格也創下2014年7月以來的新高。此後成交價格雖有所下降,不過仍在高處徘徊,行情似乎還在延續。特別是即將到來的7月,比特幣按其操作規則,供給應減半,勢必又將造成其價格劇烈波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東方IC多維008_045比特幣風潮再起能買嗎3.jpg
比特幣風潮再起能買嗎 ?

2013年比特幣的迅速發展,引發人們對虛擬貨幣是否真正意義上的貨幣的思考。也有人認為,比特幣的出現是對現行貨幣體系的巨大挑戰,甚至有人稱其為「未來的黃金」。當初比特幣在中國人民銀行(簡稱央行)強力打擊下,偃旗息鼓,如今再領風騷,「亂花漸欲迷人眼」。在此情勢下,比特幣能不能買?

比特幣為何能迎來「第二春」?從數據上看,目前,中國大陸比特幣交易量已經佔全球總交易量的70至80%。

就在今年稍早些的時候,比特幣網站「CoinDesk」提出的一份研究報告估,目前與人民幣相關的比特幣交易佔據整個交易量的95%,而去年5月份這一數據是80%。

「區塊鏈」&中國熱 引爆需求

因此,不少媒體分析指出,這波比特幣的上漲是由中國投資者帶動的。由於近期人民幣的貶值,使得投資者轉向其他資產。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5 月 30 日公佈的數據,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中間價報為6.5784,較上一交易日大幅貶值294點,創2011年2月以來新低。有評論指出,中國比特幣交易量暴增,主要是投資者想繞開外匯管制之故。

另一方面,「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的風靡,也是推高比特幣價格的「幕後英雄」。「區塊鏈」技術已在全球掀起研究的浪潮。

2015年11月,擁有諾貝爾獎提名權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金融學教授喬德里(Bhagwan Chowdhry)公開表示,會將比特幣的締造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推薦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審團隊。喬德里說,「中本聰的貢獻,將會徹底改變我們對金錢的思考方式,很有可能會顛覆各國央行在貨幣政策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而且將會破壞如西聯匯款(WesternUnion)這樣高成本的匯款服務,徹底消除如Visa公司、萬事達國際組織(MasterCard)和PayPal等收取2%至4%的中間人手續費,消除費事且昂貴的公證和中介服務。事實上,它將徹底改變法律合約的方式。」

一些機構也開始嘗試接納比特幣理論體系中的部分內容。根據美國有線電視CNBC報導,一個包含高盛、巴克萊等40家銀行在內的組織,正在試圖嘗試使用比特幣的交易技術進行債券交易,該系統正是「區塊鏈」,是比特幣的理論基礎。它相當於一個巨大且分散的數位貨幣分類帳簿。能夠記錄全球網路中的每一筆交易,而且這些資訊無法被隨意篡改。但這項技術目前仍停留在試驗階段,還不能大量推廣。

對於「區塊鏈」技術,大陸官方也進行了重新的認識。1月20日,大陸央行已邀集了花旗、德勤等在中國研究「區塊鏈」相對較早的機構召開數位貨幣研討會,央行行長周小川親自與會表示未來將推出央行發行的電子貨幣,但周小川特意強調「央行主導的數位或電子貨幣構架,跟民間的有區別」。

一切看似很有道理,但其實這裏有幾個概念的混淆必須注意。首先,「區塊鏈」技術的研究是一回事,與接納比特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貨幣是兩回事,而這更不可能顛覆央行在貨幣政策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會下這樣的判斷,是不清楚貨幣的職能與屬性。

對於比特幣價格的瘋狂行情,中國比特幣交易平台OKCoin副總裁兼首席研究員段新星表示並不意外,「中國的整個經濟週期進入L型通道,並沒有太多主流、穩健的投資標的。之後幾個月比特幣產出量即將減半,而天生具有通貨緊縮性質的『數位資產』比特幣,再次成為人們長期保有或短期炒作的選擇。」

短短幾句話,就套用了幾個概念。如「經濟週期進入L型」與「沒有太多主流、穩健的投資標的」的關係是什麼?「沒有太多主流、穩健的投資標的」,就代表比特幣是穩健的投資標的嗎?比特幣是「天生具有通貨緊縮性質的『數位資產』」,如果通貨緊縮,難道不會抑制經濟發展?這是一個優點嗎?還有就是「數位資產」,比特幣具有可被認可的貨幣概念嗎?

不具真正貨幣意義

首先,必須要清楚的是,比特幣不具備作為貨幣的價值基礎。比特幣是利用複雜運算法產生的一串代碼。它不同於黃金,本身不具有自然屬性的價值,這是所有虛擬貨幣最大的特點,即「虛擬性」。比特幣不僅自身沒有價值,也沒有國家信用支撐,更沒有全社會商品生產和交易作為保證,因而不具貨幣的價值基礎。如果一國宣佈比特幣非合法貨幣,比特幣在該國範圍內就無法流通,也無法承擔交換媒介功能,甚至可能一文不值,連價值貯藏的功能都難以發揮。

東方IC多維008_045比特幣風潮再起能買嗎2.jpg
比特幣風潮再起能買嗎?

2013年12月,大陸央行等五部委發佈《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後,比特幣價格大跌,許多商家相繼宣佈不接受比特幣支付,就是有力證明。

其次,比特幣沒有法償性和強制性,流通範圍有限且不穩定。無論是比特幣還是其他虛擬貨幣,都可能在一定範圍內換取商品或完成支付,但能換取商品的並非都是貨幣。例如中國歷史上的糧票、布票等都曾經在很長時期、很大範圍內公開或半公開地用來換取日用品,但從來沒有人把糧票、布票定義為貨幣。

貨幣成為商品交換媒介的基本條件,是其普遍接受性。由於缺乏國家強制力的支撐,是否接受比特幣支付,完全取決於人們的意願。一開始,比特幣主要在互聯網上使用,可用來購買網遊中的各種裝備或電子商務網站的商品,後來一些實體商家也開始接受比特幣支付。然而,隨著比特幣價格的急劇波動,今天還對比特幣大加追捧的商家,很可能一夜之間就宣佈不接受比特幣了。可見,比特幣的流通範圍是有限且不穩定的。

從技術層面來說,所有虛擬貨幣的產生、交易、儲存方式等都不具備獨特性,比特幣也是如此。任何有自己的開採公式、遵循P2P協議、限量、無中心管制的數字「貨幣」都有可能取代比特幣,例如逐漸為人們所熟知的萊特幣(Litecoin)。可見,比特幣既沒有獨特的自然屬性,也沒有法律賦予的排他性、獨特性,因此很容易被替代。

而且,比特幣的產生過程完全基於技術而非經濟學原理,其上限數量和達到上限的時間已被技術上固定,即在2140年達到2,100萬的數量上限。很顯然,比特幣有限的數量,與不斷擴大的社會生產和商品流通之間有著矛盾。貨幣供給應配合經濟發展,信用貨幣體系下,貨幣當局發行主權信用貨幣,並通過貨幣政策予以調節,使得貨幣供應量符合社會商品生產和交易的需要,從而促進了經濟的增長。而比特幣的總量和供給速度由演算法決定,與市場需求和經濟發展沒有關係,完全不受貨幣當局的控制。比特幣突出特點之一,就是沒有中央調節機制,它的發行、流通和管理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組織或個人,任何人都沒有權利改變比特幣的供給量,甚至也沒有中間機構記錄比特幣的交易

上述,都決定了比特幣不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

「虛擬」產品被過度炒作

歷史上沒有任何一種貨幣價值的波動像比特幣那樣劇烈。3年內,它增值近5,000倍。2013年中國市場上一枚比特幣價格最高時超過7,000元人民幣,隨後又暴跌到2,000多元。

比特幣沒有集中發行方,容易被過度炒作,導致價格波動過大。幣值的劇烈波動又提供了巨大套利空間,進一步推動過度炒作,形成惡性循環。數量的有限性,使比特幣更容易成為投機對象而不是交易媒介。正因為限定了數量上限,人們意識到囤積起來的比特幣可能升值,持有比特幣的人更願意把它收藏起來,而不是用於購買其他商品,結果必然導致比特幣最終退出流通、失去貨幣的交易媒介功能而成為投機標的。據往年情況看,凡比特幣產量有所變化時,正是其價格波動比較厲害的時候。

打上了現代科技烙印的虛擬貨幣,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互聯網時代對貨幣支付功能的要求,包括便利、快捷、低成本等。但人們往往只看到虛擬貨幣與本位貨幣表象上的相似,而且誤以為前者必然更先進,甚至斷言前者將取代後者。事實上,便利、快捷、低成本並非虛擬貨幣的特權。信用卡、網銀等實際貨幣的電子載體,都能滿足這些要求,而這些電子化的本位貨幣有銀行體系的支持,相對更加便利安全。科技發展能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甚至在一定條件下改變人類社會形態,但任何技術都無法取代人類社會的本質屬性,就像電腦無法取代人類的思維一樣。

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等特徵,某種程度上已經體現了貨幣非國家化的思想。「貨幣非國家化」(Denationalization of money)觀點最早由英國的諾貝爾獎經濟學家海耶克(Friedrich Hayek)在20世紀70年代所提出。

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金本位制以及已開發國家固定匯率制相繼被廢除,各國央行在貨幣發行方面獲得更多主動,但由於央行並不獨立,貨幣發行易受政府干預,一些國家央行直接為財政赤字融資,西方各國普遍爆發嚴重通貨膨脹。為控制通膨,理論界展開了廣泛的討論,提出了多種思想主張:一是美國經濟學家傅利德曼(Milton Friedman)為代表的貨幣學派經濟學家,強調控制貨幣數量。受此觀點影響,各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加強央行獨立性、引入貨幣政策規則、建立通貨膨脹目標制等。

貨幣烏托邦捲土重來

第二是海耶克提出的貨幣非國家化理念,其核心論點是只有廢除各國政府對貨幣創造的壟斷,才能實現物價穩定。海耶克的主要政策建議是,允許若干民間發鈔行,各自發行不同通貨並展開競爭。各發鈔行以選定的一籃子商品的價格穩定為目標,調控各自通貨的供應量。籃子商品的價格與通貨的價值成反比,各通貨間的兌換比率隨幣值變化而變化。海耶克認為,在允許公眾自由選擇的條件下,公眾會選擇持有或使用幣值穩定的通貨,而拋棄幣值不穩定的通貨。因而發鈔業務的競爭,將促使各發鈔行不斷調整自己的通貨供應量,使該通貨幣值穩定,由此實現物價水平的穩定。

其實,貨幣與經濟的運行和發展密不可分。現代信用貨幣體系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只要現代經濟社會組織形態不發生根本性變化,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貨幣體系就將存在。比特幣所體現的貨幣非國家化理念,不過是一種經濟烏托邦思想而已。就連海耶克本人也承認,這種方案也留下很多待解決的難題,而他並沒有現成的答案。

貨幣非國家化的理念及制度設計,在理論上存在諸多缺陷,實踐中也不具備可操作性。這一理念在沉寂40多年後,卻因比特幣的出現,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這在某種意義上反映了人們對信用貨幣條件下通貨膨脹的憂慮,對國際貨幣「錨定」的渴求。

儘管貨幣非國家化的理念在現實經濟運行中並不可行,但它也在時刻警示著我們,國家宏觀調控必須符合經濟運行規律,必須符合市場經濟運行的要求。各國央行更應該加強流動性管理,合理調控貨幣供應,保持物價平穩;國際貨幣體系尤須完善,增強其穩定性,才能有效避免全球金融危機再度降臨。

本文原刊《多維TW》月刊008期,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