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飛龍專文:民進黨完全執政的三大陷阱

2016-07-04 07:00

? 人氣

無論是獨自的南向經濟夢,還是加入美國的TPP夢,都是蔡英文政府對兩岸經濟關係的替代性選擇。然而,這種替代可能無法完全實現,可能遭遇台商與台資的經濟抵制,抑或打亂經濟的轉型進程和方向感,甚至損害民眾的經濟福祉和生活理想。被大陸經濟套牢是一種想像,新南向和加入TPP也是一種想像,但與經濟及利益的關聯是客觀而現實。台灣民主若保持多元活力和理性,最終應當對蔡英文政府的決策調整有所制約和引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失衡的政黨政治

在全面執政權的條件下,除了司法獨立,民進黨控制立法院多數和行政權系統,這固然保障民進黨執政意志在立法與行政上的順利推行,但是缺乏有效的權力制衡而可能出現托克維爾(Tocqueville)所言「多數人暴政」。

台灣儘管實行多黨制民主,但在民進黨全面執政和國民黨快速衰落之下,政黨政治已經失衡。在立法院,國民黨喪失對民進黨的制衡與否決能力,而黨內的政治團結和紀律狀況在短時間內難有改善。洪秀柱臨危受命,能力有限,國民黨內又歷來派系林立,若非經歷特別的黨務改革,很難形成強勢凝聚力和戰鬥力。行政系統在蔡英文的總統負責制之下,民進黨有效填充各主要職位,嚴格把控行政權。蔡英文的「轉型正義」工程,有可能對國民黨在政治上「一劍封喉」,促其進一步弱化、分化和瓦解。

民進黨至少在政治團結、社會動員與民生論述上相對優越於國民黨。但這種優勢並非能一勞永逸地保有。在全面執政背景下,政治、社會的「分裂」態勢日益明顯,這種分裂複雜呈現於藍綠、統獨、世代之間。因此,民進黨將逐步遭遇到立法院的惡意杯葛、統派的社會運動與抗爭、經濟下行壓力之下的公眾問責以及在兩岸關係冷卻期的內外挑戰。

台灣的問題是,它的民主及政黨政治未能凝聚起一種必要的精英共識,未能形成一種訴諸理性和商談的公共政治文化。國民黨的反對黨角色及行動一定會高度模仿民進黨的既往做法,更不用說還有一個不聽調度的時代力量,都會讓台灣繼續陷入分裂政治而內耗不已。這種內耗儘管為民主政治所理解和容納,但其強度與形式應是可控和有限的,現狀似乎已經超限。近期的美豬事件、沖之鳥礁事件、微調課綱廢止事件已展現出既往的對抗傳統與風格。

總之,文化台獨的虛妄化、新南向的虛空化和政黨政治的失衡化,構成對蔡英文政府執政初期的主要挑戰。如何應對這些挑戰並尋求合理出路,還需要觀察,或者尚待民進黨繼續完成這份「未完成的答卷」。

我們審慎樂觀地期待良知學者、理性政治家、溫和的民眾能夠善用台灣的傳統文化資源、憲政民主體制與公共理性文化,有效制約民進黨政府尋求替代和漸獨的權力欲、社會空間裏虛妄對待歷史文化、自我挖根式的文化激進主義衝動,建構一種本於兩岸關係、面向亞太及全球中道政治文化形態,繼續保有及擴展「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優勢。

*作者為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台灣法律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本文原刊《多維TW》月刊008期。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