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青大師幹嘛念經濟?大學「志趣不合」休退學人數攀升 學生嘆:像只看名字,就決定跟這個人交往4年

2019-06-10 08:20

? 人氣

多元入學制度自2002年擴大實施,但大學生休退學人數逐年攀升,而現今的招考制度能不能讓學生找到適合的志向、進入適合的科系,長久以來也一直引發各界討論。(資料照,朱冠諭攝)

多元入學制度自2002年擴大實施,但大學生休退學人數逐年攀升,而現今的招考制度能不能讓學生找到適合的志向、進入適合的科系,長久以來也一直引發各界討論。(資料照,朱冠諭攝)

我說孩子你問問自己/你想要繼續念書 還是要學刺青/台灣大學裡面沒有刺青系/你未來是個刺青大師 幹嘛念經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 LEO王〈長大十八歲〉

饒舌歌手LEO王的這段歌詞,可說是時下大學生最朗朗上口的句子之一;為什麼要上大學?上大學能做什麼?是教育領域裡一再提起的問題,在社群小編、電競選手、直播主等新興職業陸續出現的今日,大學教育能不能讓學生找到自己的志向、招考制度能否讓學生進入適合的科系,比起能否讓學生上明星學校,恐怕是更值得深思的問題。

休退學人數年年高升 多元入學「適性適才」受挑戰

根據教育部最新資料,大學生休退學人數逐年攀升,106學年度大專校院學生退學數,達到9萬1531人,創下新高紀錄。其中,首要理由為「志趣不合」,占2萬5462人,「逾期未註冊」則有2萬5280人;此外,106學年度辦理休學人數為7萬8220人,整體休學率為6.14%,首要理由為「工作需要」1萬9976人,其次為「志趣不符」1萬1225人。若加上先前休學而未復學者,106學年總休學人數,則來到20萬9392人。

休退學人數、比例逐年攀升,是高等教育近年不斷被討論的話題,其中,「志趣不合」是難以忽視的重要因素,在目標是讓學生更能「適才適性」的多元入學,施行已有17年光陰的今日,其背後意義值得深思。

20160701-SMG0045-001-2016年大學指考登場。(顏麟宇攝).jpg
多元入學實施多年,大學生休退學人數卻年年攀升,根據教育部統計,106學年度大專校院學生退學數達逾9萬人,創下歷年新高。(資料照,顏麟宇攝)

多元入學自2002年施行至今,僅管各大學逐年增加非考試管道名額,相關研究結果也皆顯示,繁星、申請生入學後的學業成績,普遍比指考生好,且休退學率較低,表示穩定度較高。但畢竟大學環境多元開放,課業成績好,不代表就適合科系,沒有休學、退學,也不見得念得歡喜,青年學子在茫茫學海裡的樣貌與困境,仍有待釐清。

上經濟系才知實務課少 政大生:申請前資料不多,親戚答案也很模糊

林誌翔畢業於政大經濟系,當初透過申請入學管道錄取的他,卻在中途一度因為志趣不合,而選擇休學,歷經一番探索後才復學。他表示由於家裡的關係,過去念書考量是能不能賺錢,因此選擇念商科,申請時6個志願都填財金或經濟系,卻在進到大學後,才知道各科系具體差別,發現經濟系跟想像的不一樣,原本以為會有更多實務類課程。

林誌翔表示,他在休學的時候經過思考,復學後才另外去修企管、行銷類課程,對此他認為,一方面是在高中時不會學到行銷廣告,沒有管道接觸類似的東西,而無法知道這是自己想要的;另一方面,高三生能搜集的資料很少,就是透過親戚去問,這個科系是在幹嘛,不過他們給的答案也很模糊,無法知道更多。

上班、計算機、數學(取自DesignersPics)
政大經濟系畢業的林誌翔表示,當初會選擇商科原因,主要是考量能不能賺錢,但在透過申請進入經濟系後,才發現實務課程並不多。而林志翔也指出,在高三時能搜集的資料很少,即使透過親戚也無法知道更多。圖為示意圖。(資料照,取自DesignersPics)

社區高中諮詢資源缺乏 學生:當時對大學的認識可說是零

世新大學新聞系學生彭宬,高三後由於找不到方向,選擇先去打工、從事社會運動,過了2、3年後,才透過指考分發進入新聞系。談到高中時的認知,彭宬說,當時自己對大學科系沒有任何了解,就像是只看名字來認識這個人,「你找伴侶時不會這樣,我們沒有好的方式來認識這個人,等於高中是只看(科系)名字,就決定跟這個人交往4年。」當時就因為如此,不知道自己要念什麼,所以沒有應屆上大學。

彭宬畢業於桃園市永豐高中,對此他說明,社區高中沒有升學諮詢的相關資源,但他後來跟朋友聊,發現明星高中都有很多資源,而像他高中時沒參加過大學營隊,一方面考量的還有家裡沒錢,因此高中時對大學的認識可說是零。

(取自世新大學官網)
彭宬畢業於桃園的社區高中,表示當時並沒有升學諮詢的相關資源,但透過朋友口中才知道,許多所謂明星高中則都有許多資源。(資料照,取自世新大學官網)

台中學生嘆:南北資源、資訊差很多

政大統計系畢業生張啟慧則表示, 自己到大學考試前才確定想考商管科系,之前確實沒有想過目標,只是覺得可能比較喜歡,也比較能賺到錢,剛上大學的時候有點迷惘,沒辦法想像這個系之後可以幹嘛,大人也不太知道可以做什麼,尤其當時,統計相關工作還沒那麼多,大數據這個詞才剛出現,到畢業時系上才把coding相關課程放入必修,所以念的時候,還不是很知道可以做什麼。

張啟慧高中就讀台中市衛道中學,他表示,高中裡有輔導室可以諮詢科系,也會有學長姐幫忙模擬面試,但無法對科系給太具體的建議,以滿分10分來說,自己那時對科系的認知,大概只有4分,即便有上網查資料,也無法理解實際上在學什麼,只有很粗略的理解。

政治大學,政大校門。(風傳媒)
政大統計系畢業生張啟慧坦言,直到在考試前才確定想考商管科系,而一直到剛上大學的時候,也都相當迷惘。(資料照,風傳媒)

另一方面張啟慧認為,上大學後會發現,台北的學生很早就可以知道大學相關資訊,像透過營隊等等,覺得南北資源差很多,資訊量也有差,即便學校會辦大學博覽會,然而當時大家唯一的目標,就只有讀書,也不會想認識其他科系在幹嘛。

張啟慧並就此指出,他當過政大商院大使,會在學測前出隊,到高中說明政大商學院科系,總共去了20、30所學校,可以讓高中生至少初步了解如台大管院、政大商院間的差別,但主要的範圍,還是集中在北部高中。

「最迷惘的是,你不知道你想要的工作,要什麼經歷、能力才可以到這個階段。」張啟慧也就大學畢業後的狀況指出,剛畢業1、2年可能還是會很迷惘,尤其現在的工作,越來越不能用科系來分類,也不太好知道需要的先備知識是什麼。 

20180721-2018大學博覽會。(陳明仁攝)
畢業於台中市衛道中學的張啟慧指出,台北的高中很早就能獲得大學相關資訊;張啟慧也提到,自己在政大擔任商院大使時到各個高中去推廣,但主要還是集中在北部高中。(資料照,陳明仁攝)

只知道科系名字就填志願 指考生入學發現「好無聊」

「滿分10分的話,大概只有4分,只知道有哪些科系、出路是什麼,但具體學的東西、教什麼東西並不知道,只知道科系名字就開始填志願。」政大地政系學生陳俊瑜表示,他是透過指考分發錄取,入學前有上網查相關資訊,覺得不排斥土地測量等課程,「結果發現測量超無聊」,雖然以後出路很穩定,但沒有挑戰性,對此他也只能先去修外系課程,並考慮跨考其他研究所。

綜觀而言,不管是否進入心中嚮往的科系,進入大學後,學生仍必須面對一段時期的迷惘與不安,而若往前觀察也會發現,高中生對大學科系的了解程度,其實普遍低落,除了缺乏自我探索的時間外,缺乏認識科系的管道,也是一大主因。

20190605-地政測量。(取自屏東縣政府網站地政處)
「具體學的東西、教什麼東西不知道。」政大地政系學生陳俊瑜透過指考分發入學,後才發現「測量超無聊」,只能修外系課程,並考慮跨考其他研究所。圖為示意圖。(取自屏東縣政府網站地政處)

台灣學生自我探索弱 北大教授籲:科系不用那麼早分流

台北大學社會系教授陳婉琪表示,台灣學生在自我探索上是相對弱的,即使進入大學,還是要一段摸索期,台灣高教的問題是太「系本位」,好像進入一個科系就被擋在那裡,但像美國是不用那麼早分系,台灣目前也有學院開始試著不分系,想要試著在不分流、沒有考試壓力的情況下,讓學生好好探索人生道路。

對此陳婉琪指出,這對一些必修課比較沒那麼重的科目,是可行的 ,如在社會系,也有很多學生會去探索自己的道路,但對於法律、會計等專業性較高的科系,狀況則不一樣,若是學生覺得被卡住,也常沒機會探索想做的事。

陳婉琪認為,目前高中生沒有空間了解學系,即便了解了,也不一定了解可以做的職業,大學端即便會做推廣教育,如去高中辦說明會,或讓高中生來校園參訪,但學生還是會好奇職場長怎樣,對職場相關的知識,目前也只能盡力搜集經驗跟分享。

前建中校長:物理好不見得適合念電機 

前建中校長陳偉泓則從高中端的角度指出,高中生進大學後,覺得沒有念到想要科系,這跟課程很有關係,現在升學考試科目,除了國英數以外,要讀理工科的學生念物理、化學,要讀商科的考歷史、地理、公民,但大家都很清楚,念史地公,跟要不要讀社會學科沒有很相關 ,物理、化學跟將來讀的科系雖然連結性稍微強,但也沒有百分百直接相關,當然要讀電機系,物理好是必要,但物理好不見得就會適合念電機。

陳偉泓也指出,大學有很多的學習,是進到這個科系、領域後才開始的,而不是透過高中學科的學習,但現在卻用這幾個學科,來定位學生的生涯發展跟選擇,這是制度造成學生選擇錯誤。

20190525-前麗山高中、建國中學校長 陳偉泓25日出席長風基金會舉辦的2019【突破論壇】高教鬆綁研討會。(簡必丞攝)
前建國中學校長陳偉泓指出,單用高中學科來定位學涯發展的制度,容易造成學生在選擇科系時的錯誤。(資料照,簡必丞攝)

對此陳偉泓則提出解方,認為高中階段必須增加更多選修課程,讓學生有機會探索,即將要學習或從事的職業方向,如今天學生想要讀建築系,在高中選修課程裡可以有機會,讓學生做類似建築設計的專題,就可以知道是不是自己喜歡的方向。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