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大專兼職教師何去何從?

2019-06-08 07:30

? 人氣

高教冰河期來臨,高教人才在台艱難求存。(資料照片,郭晉瑋攝)

高教冰河期來臨,高教人才在台艱難求存。(資料照片,郭晉瑋攝)

日前南榮科技大學傳出積欠教師薪資,高教工會要求教育部介入、解散董事會。其實,南榮科個案問題事小,因為這只是冰山一角,真正嚴重的是埋在下面、未來註定必然持續惡化的高教退場及4萬多名兼任教師的未來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位於台南市的南榮科大,因受到少子女化衝擊,招生註冊率不佳,因此已被教育部停止108學年度全部學制的招生。但根據高教工會的說法,南榮科大還有1650位學生、88位專任教師;校方今年5月之後就發不出薪資,因此要求教育部立即依照「私校法」第25條,向法院聲請解散董事會,並改派公益董事。

南榮科大的問題當然要儘快解決,仍在校就讀學生的學習權益、繼續教學的教師該領取的薪資,都應妥當處理,以保障師生權益;但頂多也只能作到此,未來南榮科大要「再起」的機會已無,能作且期望能作到者,就是順利平和的完成「退場」─而南榮科不是第一家、更不會是最後一家必須退場的大專院校。

台灣的高教危機(或稱為冰河期)大概是全球之最,因為這是同時從供需兩面夾攻、擠壓的結果。

供給方面,早年大專院校就是那幾十所,現在5年級生都當記得當年大學聯考、錄取率只有10%的激烈競爭經驗。但過去20年盲目擴充高教容量,不僅廣設大學、搞「一縣市一大學(國立大學)」,讓台灣的大學從數十所一口氣擴充到170所左右的高峰、錄取率接近100%,即使這兩年陸續傳出大學「退場」,但依照教育部的資料,全台大專院校仍高達161所。

需求方面,則是當年無人可預見的少子化發生,不但發生而且「越演越烈」;民國71年以前,每年出生人口大致都能維持在40萬以上,之後一路減,85、86年新生兒人數還有32萬多,87年則一口氣掉到27.1萬人,接著就是幾乎都在「2字頭」─94年剩20萬;97年則只剩19.8萬,99年甚至出現16.6萬人的新低點,之後回到20萬人上下,惟去年又掉到18萬1601人的近8年最低點。嚴重的少子化讓大學召募學生的來源基礎「被掏空」而嚴重不足─即需求不足以支撐。

如果當年大幅擴充高教時,是以每年新生兒40萬為基準規劃(其實是近乎毫無規劃),現在每年新生兒在20萬左右已超過15年以上,數量直接腰斬,幾年後到這些年紀的學生入學時,學生數量遠遠填不滿招生名額;從數量上看,等於一半以上學校無法招滿學生、3分之1以上的大專院校必須退場。

這幾年政府用盡方式要提升生育率,結果是全然徒勞;各校也曾經希望多招陸生、外籍學生等,但兩岸關係下滑後陸生減少,外籍生則數量有限不可能補足缺口,既然增加需求無望,最後只能砍掉超額供給─也就是非要有大專院校退場不可,許多高教教師將受衝擊。

台灣的高教體系中,依照教育部的統計數字,根據教育部統計處公布,大專院校教師人數有4.7萬人,而兼任教師人數是4.2萬人,接近一比一。從《風傳媒》製作的「高教現場」專題可看出,兼任教師是高教體系中最沒保障又最廉價的勞工─負擔過重的教學、鐘點費低到6、7百元,許多兼任教師努力在幾個學校兼課、每周授課時數超過20小時,但月所得也只有6萬元左右。

兼任教師扮演高教體系中的「廉價勞工」,過去15年來,大專院校專任教師增加約15%,但兼任教師增加超過70%,考量點就是成本。許多學校─特別是私校─基於節省支出、減輕成本負擔的考量,平均而言聘用兼任教師比例多。大專院校退場潮啟動後,現已居後段班、招生率低於6成「死亡線」者會是第一批倒下退場;展望未來,台灣的高教已無擴張的可能,這代表的是因大學退場而失業的大學教師,更難找到相同的教職。

政府曾要鼓勵這些兼任教師「去創業」,看似一條路卻相當不踏實。從國內高教市場供需面看,未來的大學退場可能來得又急又快,3、5年內社會就可看到更多私校退場、更多科系裁撤。台灣有數萬名流浪博士、流浪教師,教育部統計的兼任教師就超過4萬人,尚未進入學校者一直爭取與期待能進入學校執教,已進入擔任兼任教師者就一心爭取能成為專任,而成功的希望則會越來越渺茫。

大學教師學歷多在博士以上,是國家投注相當的教育資源、培養出的珍貴人力資源,對已「來到門口」的高教冰河期、及其引發的高教人力失業等問題,政府應提出政策、妥善安排。但從趨勢來看,這條路越來越窄、越來越艱辛,在快速萎縮的高教市場中,政府更難有籌碼作安排,因此不必太期待與寄望政府,早早轉業謀生路,恐怕才是上策!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