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不會是雷曼第2,但資金大挪移啟動,誰受惠誰倒楣?

2016-06-24 16:32

? 人氣

黑天鵝翩然來臨,脫歐後全球金融市場震盪下跌難免,資金移轉更再次攪亂各國金融市場。(美聯社)。

黑天鵝翩然來臨,脫歐後全球金融市場震盪下跌難免,資金移轉更再次攪亂各國金融市場。(美聯社)。

英國脫歐成真,今年最大隻的黑天鵝翩然而來。有人說這是雷曼第2─沒那麼嚴重,因為成因與影響都不同。但脫歐確定即啟動一波全球資金的大挪移,包括股匯市在內的全球金融市場,即將迎來一波劇烈的震盪,卻已難避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至於英國,如果傳統的經濟學、經濟理論都還未失效的話,英國短期經濟緊縮必然出現,經濟災難陰影難去;中長期影響則視其脫歐後與歐盟之間的經貿協商,及倫敦金融中心地位受到的影響多大而定。

英國脫歐不會是另一個雷曼

英國脫歐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最危言聳聽的說法是,將其比擬為引發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雷曼倒閉事件,不過此說有誇大之嫌。金融海嘯不能說是雷曼引發,雷曼只是一個「導火線」,海嘯真正的成因是美國次級房貸的泡沫,從2002年開始就不斷膨脹,而且向全球各國「輸出」。到2007年時,這個泡沫其實已經撐不住開始破裂了。

當時美國銀行的槓桿倍數高達30倍,更慘是是自認更穩健、更保守、指責海嘯是「美國引起」的歐洲,其實情況更惡劣。英國巴克萊銀行的槓桿倍數高達61倍,號稱保守穩健的德意志銀行為53倍、荷商安泰銀行49倍、瑞士銀行47倍。

2008年9月15日雷曼宣布破產前,其實已先發生貝爾斯登無法清償等事件,全球金融市場已進入緊縮狀態,美國大型金融機構以每天以上百億美元資金「奪門而逃」的速度失去流動性。雷曼倒閉觸發引線,讓市場流動性剎那間枯竭。而因為次級房貸已被包裝成各種金融商品行銷全球,這股緊縮風就透過這些有毒金融商品在全球爆炸。全球金融市場直線下滑、市場流動性盡失,主要國家央行為之聯手向市場挹注上兆美元的流動性。

全球金融體質遠勝海嘯前

相較之下,英國脫歐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傳染性與影響性,再怎麼比,也不能與金融海嘯相提並論。即使英國因此資金外逃、經濟緊縮、英磅重貶、股市下跌,這些不利衝擊對近在咫尺、同樣算是脫歐「受害者」的歐洲會有衝擊,透過此衝擊再影響到全球金融市場。但不會如海嘯時一樣「行銷全球」,造成全球一起大幅緊縮與流動性出問題。

此外,金融海嘯之後,經過幾年的去槓桿、各國監理單位也強化金融單位的體質,日前美國聯準會(FED)對各大銀行的壓力測試結果,所有銀行都通過測試,顯示銀行體質已遠比海嘯前佳,金融機構體質足以應付脫歐的影響;加上海嘯時的經驗,各國央行有更豐富的處理應變經驗,隨時能為市場注入足夠的流動性,因此不太可能發生類似海嘯的全球金融災難與緊縮。

短期股市下挫最多15-20%的可控範圍內

不過,短期影響必然出現,且幅度不小。周五亞股在脫歐公投結果確定後即一落千丈,日股跌超過千點,跌幅近8%,港股挫907點跌幅4.35%,台股盤中也跌300點,最後以跌199點作收。較有看頭的是稍後開盤的歐美股市。歐美股市周四受留歐派超越脫歐派民調影響,全部收紅演出慶祝行情,結果脫歐成真後,必須反應此利空,以期指而言,跌幅都在5-10%間;歐股開盤後,德、法、英股市以下跌4-8%左右開出。以過去的經驗看,這種單一事件對股市的衝擊,應該幾天即可止跌,情況好時股市跌幅在10%左右,慘一點也應在15-20%以內的「可控範圍」之中,不可能出現海嘯時持續下跌到腰斬的慘狀。

資金移轉匯率變動大

但脫歐導致的全球資金移轉,對各國匯率與各種商品的影響則會不同。脫歐是標準的黑天鵝,前無先例,金融市場無法確定其影響與傳導機制,因此一定先往各個避風港跑。資金一定是從英國與歐洲流出,所以英磅必貶無疑─之前市場預測是貶20%左右,而今天在一天內就貶了10%,比當年索羅斯狙擊英磅時還慘烈。歐元貶值也難避免,因為歐洲同樣受難,且某個角度而言,歐元是隱約之間要與英磅競貶。

最佳避風港美元走強

這些國際資金最重要的首選避風港,毫無例外的一定是美國,美元走強已難避免;不過這隻黑天鵝也會讓FED升息腳步再次延緩,如果脫歐負面效應繼續發酵,且讓美元持續升值,不願見美元太強勢升值的FED,甚至可能今年都不再升息。其它資金則是部份流入日本,日圓也會同步走升─這顯然不是安倍與日銀喜歡的結果,日銀會在日圓升值到那裡時出手干預,值得注意。其它資金也會流人一些較穩健的新興市場,但相較於國際美元的走強,新興市場國的匯率仍是趨貶為主。

對經濟表現不佳、正力拚出口的新興國家而言,或許貶值是「求仁得仁」,但對中國而言卻是相當尷尬。去年8月的人民幣震盪大貶後,中國人行是以穩定人民幣為主軸,外媒報導中國已投入近5000億美元穩定人民幣。美元走強讓人民幣貶值壓力大增,非其所樂見;但要人民幣跟著美元走升,對其國際競爭力又不利,人行算是陷入左右為難、升貶不得的困境了。

實體經濟難逃影響

至於各項商品類,向來是最佳避風的黃金,可得到一部份資金的青睞而上漲;金融震盪會讓實體經濟也受影響走低、需求下降,加上美元走強,傳統上與美元呈「翹翹板」走勢的油價、大宗商品,短期價格要走跌。

不過,無論如何,全球金融體系震盪、對前景保守觀望,實體經濟也會受影響,原本已見復甦的歐元區實體經濟表現將不如預期,連帶影響其它國家,台灣也難逃此命運,今年經濟保一希望將更渺茫。

勇敢的英國,經濟受創難避免

最後談一下勇敢選擇脫歐、「走自己路」的英國,幾乎從市場到學界都「一致同意」必然受災。英國出口有一半到歐盟,外資投資也有一半來自歐盟。在脫歐後,與歐盟間的貿易必然受影響,英磅貶值帶來的競爭力助益未必能彌補,因為還有各種潛藏的貿易障礙可能出現,原本的投資計劃也會受影響─只會減少不會增加。

最嚴重的是原本占英國產業大宗、提供超過220萬個就業崗位的金融業,在脫歐後到底何去何從;不少跨國金融機構在此之前已表態,如脫歐成真就要遷移到它國,一旦成真,影響重大,倫敦金融中心地位受衝擊,如果無相應措施,短期而言是經濟產出減少、失業率上揚,中長期影響,則是倫敦金融中心將開始沒落。

因此,英國的從出口到投資再到各產業,都將受影響,幾年內經濟應該是萎縮3-5%。脫歐派強調脫歐後英國經濟會更好,大概不太容易實現。如果真能實現,倒是值得大書特書,經濟學理論與教科書都將因此改寫,台灣也不必再執著於加入TPP等經貿組織了─因為顯然「脫X」、走自己的路對經濟最好嘛!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