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觀點:小英拚外交,AI智慧科技發力

2016-06-25 06:50

? 人氣

也因此,我們應該能夠很清楚,國際法和國內法到底何者居優何者挪後。其實這都是強權之間的遊戲規則,台灣只是在這中美間的隙縫裡,找到自己最適合的位置與方法即可。談再多的歷史文件或法律規則,台灣都不會有解釋權,都是由強國間自行認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錢進台灣,買下民國」意圖台灣內政化

過去8年的馬政府親中政策似乎是維持了和平表象,中國其實是有自己一本帳在盤算的----「錢進台灣,買下民國」,只要「一中原則」確立了,台灣只要能收入其國內法的「反分裂國家法」所適用,則所有對台灣有利的國際法都可以完全被棄置。這就可以明白,在116國民黨敗選之後,中共和台灣諸多紅色學者們即反覆強化其「應由13億人民決定台灣命運」的荒謬說法,並排山倒海似的亂箭齊發,強逼小英總統非要接受「一中原則」不可。

法律不就是為政治服務的嗎?遊戲不都是由強者制定規則的嗎?

所以,我們如果能深入體會到國際外交的進化論哲理,台灣的國際社會空間其實是可以持續深耕的。

姑不論未來國民黨們當初恐嚇人民的所謂「雪崩外交」會不會出現,台灣只要努力將自己擠進亞太區域中形成一個緊密連結,經濟轉型的同時也都能充分結合周邊國家的人才、資源、科技等等,然後藉助於網路便捷與協作特性,使之逐步形構成一個科技網絡的技術與人才共性的經濟共同體,進而彼此多邊提升為智慧型共利共生的命運共同體。比如,每年挑選10萬年輕人協助到日本、美國去見習或學習各類新創產業。也同步的,以每年20萬人的技術人才配額進度,想方設法引進東南亞和印度等國家的優秀科技人才,讓他們都能在台灣安身立命,而且都願意落地生根,這就應該能適度填補台灣少子化的危機。

果真如願施行這樣的技術移民政策,所有移入台灣的技術人力之東南亞國家的母國人民及政府,也將會寄望台灣的資金及技術能夠反饋並引領他們的經濟成長。此時「國際法」何在又何用?開個玩笑,那時,如果他們還想把台籍嫌犯再交給反人權的中國,我們就會有足夠籌碼參與這類司法管轄權的聲張了。

小英總統在520就職演說中已提到這樣的基本概念,她說:

「台灣現階段的經濟發展,和區域中許多國家高度關聯和互補。如果將打造經濟發展新模式的努力,透過和亞洲、乃至亞太區域的國家合作,共同形塑未來的發展策略,不但可以為區域的經濟創新、結構調整和永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更可以和區域內的成員,建立緊密的『經濟共同體』意識。」

高手在民間,台灣科技位列尖端可期待

台灣的外交政策早自蔣經國時期,即已把重點放在發展與重要國家的「實質關係」上。從整體框架去看,自那之後,台灣涉外關係都以「非國家關係」為主,内容上以經貿性質的活動為主。演化至今,這就是「準官方」或「準外交」關係。即使彼此稱為「代表處」,其實在政府角色上就是大使層級了。

在官方文件上,只要不涉及中華民國國號,彼此的關係也就是非正式的相互承認了。所以這都是「準邦交」國家的實質往來。臺灣目前在83個國家設有119個駐外機構,即使無正式邦交,這些派出機構也都屬於非正式機構,但並不妨礙其發揮某些正式「外交」功能。

這現象,只要台灣的經濟轉型能如願成功,特別是在人工智慧科技的研發上能快速躍上尖端科技之前列,類上所述之外交拓展機會必將大大提升,彼此互動關係也會更加擴大。如果政府能在領先的科技範疇上去跟任何「準邦交」國家進行協作式串聯,地球村的架構就會越緊密。緊密的球做得越大,共生關係就越強烈,台灣自然也就更安全。

5G世代即將來臨,AI智慧的科技能力除了大幅改變人類生活模式,亦將決定台灣的未來命運。畢竟科技與經濟結合台灣特殊文化的發展提昇,才是台灣軟硬實力的根本。

屆時,大家所在意所關心的,有可能不再是主權,而應該是人權吧?

請你相信:AI智慧科技世代對人權的安全需求,要遠遠超過主權的屏障喔!

*作者曾任第二、第四屆立法委員、民進黨中央黨部組織部主任、民進黨中常委、2016全國農田水利會小英後援總會執行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昭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