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多元入學:繁星生學習最積極,申請生社團參與最熱中,分發生轉退學比例高

2019-06-01 11:50

? 人氣

有高中生家長找立委抗議,質疑申請入學的規則與制度充滿黑箱。(翻攝自全國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臉書)

有高中生家長找立委抗議,質疑申請入學的規則與制度充滿黑箱。(翻攝自全國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臉書)

大學申請入學在五月中旬放榜後告一段落,已誕生五萬多名準大學新鮮人,比去年增加近五千人,而全國各大學招生缺額也減少近六千人次。申請入學儼然成為各大學主要招生管道,核定名額占比約五○%,考試分發二五%,實際名額約是四一%比三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學習歷程檔案」新制惹爭議

同時,為因應十二年國教適性揚才目標,教育部早已宣布今年高中入學學生應建置「學習歷程檔案」,每學期都需要登錄學習成果,包括實作作品、書面報告以及多元表現,如幹部經歷、競賽成績、檢定證照、志工服務與營隊參與等。這些資料將做為申請入學審查時的參考依據。

然而,相關爭議卻如夏日天氣一般持續升溫。五月二十六日烈日當空下,三百多位家長在教育部前靜坐,控訴大學「多元入學變成多錢入學」。這些家長自二月底學測成績公布後,就數度前往教育部抗議、闖入招聯會現場、打爆立委辦公室電話陳情。

部分家長質疑申請入學的規則與制度充滿黑箱,只有利「家境好」的學生。國教家長聯盟副理事長陳綺貞就認為:「有錢的家長可以透過短期補習班、大量課外活動,讓小孩的學習歷程變得很好看。」他們主張考試分發選填志願最簡單、公平,要求至少將名額比從現今的二五%調整為五○%。

申請入學得歷經複雜的程序,包括資料審查乃至於現場面試,高中生與家長奔波南北應試,大學教授亦吃力不討好。為什麼申請入學名額仍逐漸成長?

曾任大考中心主任的教育部次長劉孟奇指出,就台大與中興大學釋出的學生學習表現與休退學資料來看,繁星生與申請生普遍優於分發生。既然申請入學比起考試分發更能適性揚才,應該保留甚至增加其名額,減少學生「一試定終身」的風險,同時兼顧學校招生的公平性與多元性。

高等教育是否能增加社會流動已是古老的辯題。多元入學能否使來自不同社經地位、城鄉地區與畢業高中的青年學子擁有公平的機會進入大學,還有待更多調查佐證。然而,不少學校更關心的是,不同管道入學的大學新鮮人在學習表現上的差異,也就是學生是否能適性發展。

申請生參與社團活動較積極

台大、政大、清大、中山大學、台北大學及東吳大學的校務研究都指出,繁星推薦確實能提供更多入學機會給來自鄉村地區及弱勢家庭的學生;部分學校也發現,申請入學增加了來自不同地區與高中的學生,尤其透過繁星入學的大學生,學習態度較積極、學業表現較穩定。

台大經濟系教授駱明慶等人最近的一份研究指出,不管是否來自明星高中,繁星生的學測成績雖然普遍低於申請生與分發生,但入學後的學業表現排名卻普遍超越後兩者。分發生與申請生的學業表現雖然沒有太大差異,但轉系、被退學與主動退學的比例較高,可能是因分發結果未必是其第一志願。

劉孟奇就分析,在不變動一五%繁星生與一○%其他管道入學的比例下,若將考試分發名額增加到五○%,個人申請名額勢必驟減至目前一半,可能導致落榜學生增加,而將希望押在指考,徒增學生與家長壓力。

一位不具名的教育委員會立委表示,今年的風波源自不少考生成績落在前標、頂標,卻因競爭激烈無法順利申請上熱門科系,才質疑申請入學涉及黑箱或圖利特定學生;若教育部與大考中心將滿級分再加區分,例如有人提議分成15、15A、15AA,就有可能解決目前的爭端,不需大規模改變現行制度。

有別於台大,政大、清大及東吳大學的研究明確指出,在學業表現上,繁星生優於申請生,申請生又優於分發生,若扣除分發生是因為學測失利才選擇指考的因素,也僅是縮小學業表現差距,不會影響三者的成績排名。除成績表現外,政大的分析也指出,申請生在參與社團活動上較為積極。

沒有完全公平的入學方案

「先挑的桃子本來就比較好!」支持增加考試分發比例的台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這麼評論。但台北大學社會系系主任陳婉琪表示,若所謂的「好」是指「明星高中」學生,那麼他們很有可能因為不滿意個人申請的結果,反而較高比例地選擇指考入學。

陳婉琪補充,從既有的研究結果來看,只能推論出個人申請並沒有比考試分發更為不公平,家庭背景本來就高度影響教育成就,兩種入學方式都不可能完全公平,因此該探討的應是哪種制度既能篩選出優質學生,又能適度兼顧社會公平性,讓優秀的弱勢學生擁有相同的機會。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佳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