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全球爭搶12兆美元5G商機,四小龍除台灣均列全球領先群

2019-05-29 14:50

? 人氣

華為事件背後,全球5G爭霸戰12兆美元商機

華為事件背後,全球5G爭霸戰12兆美元商機

五月十五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簽署了「確保資通訊技術與服務供應鏈安全」的行政命令,實質禁止了華為產品未來銷美。隨後不只餘波盪漾,而且震盪似乎沒有變小的趨勢。先是Google於十九日依命令中止授權安卓(Android)作業系統給華為,但兩天之後,美國政府卻又下令暫時允許授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與此同時,包含英、日等國的電信商已陸續中止華為新手機的販售計畫;晶片智財大廠安謀(ARM)暫停與華為的合作;Wi-Fi聯盟「暫時限制」華為參與;而制定記憶卡標準的SD協會,則移除了華為的會籍。

5G大餅高達台灣GDP二十倍

華為這邊除了表達有足夠的晶片「戰備存糧」外,也透露正在開發名為「鴻蒙」的手機作業系統,做為萬一不能再使用安卓系統的備案。

美中攻防風起雲湧,一時之間讓人眼花撩亂。

然而,比起華為的命運,或許我們更應該關切:為什麼全球主要國家這麼重視5G發展?而台灣在這一波的科技浪潮中又應該如何自處?

華為,中美貿易戰。(美聯社)
在美國帶領下,國際間大動作地限制華為5G發展的空間。(美聯社)

根據高通公司(Qualcomm)的預測資料,到二○三五年全球的5G價值鏈將可產生三.五兆美元的價值,以及二二○○萬個工作機會。如果把由5G衍生出的各種應用與產業也加入計算,整體的產業鏈產值則高達十二.三兆美元。台灣在二○一八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約是○.六兆美元。也就是說,到了三五年,全球5G相關產業的產值將高達台灣GDP現值的二十倍!台灣從這塊大餅可以拿下多少份額,將深切影響未來的經濟發展。

以美國為例,根據埃森哲(Accenture)顧問公司預估,未來七年,美國電信產業對5G基礎建設將投資二七五○億美元,增加三百萬個工作,並且產生五千億美元的經濟效益(約等同美國GDP的二.五%)。

如果把5G相關衍生性產業加入計算,經濟效益更加可觀。

5G領先國家多無知名電信設備商

5G無疑是繼營造與汽車工業之後,下一個龐大的經濟發展火車頭,難怪世界各主要國家競相投入相關建設。

今年四月,美國最重要的通訊產業組織「無線通信和網際網路協會」(CTIA)發表了一份《全球5G競賽》報告(Global race to 5G)公布最新的全球5G準備完成度(5G readiness)排名。其中一到四名是國際間大體上公認的領先者:美國、中國(並列第一)、南韓、日本,而五到十名則分別是:英國、義大利、香港、德國、澳洲、西班牙。

從這份排名裡可以看到好幾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首先,在前十名裡,亞洲國家與地區占了四名。如果把去年第十名的新加坡也列入考慮,所謂的亞洲四小龍裡,除了台灣以外,都位列領先群。

其次,香港和新加坡人口都比台灣少,澳洲的人口則與台灣相仿,顯然台灣不能拿人口不夠多做為落後的理由。另外,去年的前十名中有將近一半(法國、加拿大、俄羅斯、新加坡)今年被擠出前十名,顯見國際間對於5G布局競爭之激烈。

然而,這份名單最值得我們深思的是:除了中國與南韓,這些領先國家大多沒有知名的手機或是電信設備製造商。而且CTIA將中國與南韓名列前茅的主因也不是硬體製造。那麼這份排名是怎麼來的呢?

台灣無先行者優勢,將喪失巨大利益

事實上,世界各個主要的5G評估報告,如CTIA或歐盟出版的《5G觀察報告》(5G Observatory Report),都是以網路試點、建置及商轉的數量與快慢做為指標。原因是,愈早進入大量5G商轉的國家,除了可以享有5G帶來的經濟效率之外,更可以在相關的應用及衍生性產業得到先行者優勢(first moving advantage),主導各垂直產業的規格、慣例、產業鏈形成等等,進而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硬體銷售固然可以帶來可觀收入,但是相對於全部相關應用服務的潛在效益來看,卻只是一小部分。

那麼如何加速5G的布署呢?一般認為有三大要素:一、頻寬的策略與實施;二、基地台布署;三、法規現代化。

在現代社會裡,大部分的無線頻段都有既存的應用與使用者。因此5G頻段的整備工作,不只包含規畫要使用的頻段,而必須包括遷移或停用舊應用,以為5G讓出空間。而5G使用的頻寬包括低(小於一千兆赫〔1GHz〕)、中(1GHz~6GHz)、高(24GHz~40GHz)三種頻段。

大體上,頻段愈高,相同頻寬可傳輸的數據量愈大,但是傳輸距離愈短;頻段低則反之。高頻段適合人口密集的都會區,低頻段適合鄉村或偏遠地區。由於各有不同的特性,未來5G的成功運作,三個頻段都需要。

5G布署三要素,台灣慢了一大截

而中頻段因其折衷的特性,對5G最重要,但因為現有使用者也最多,頻寬整備也最複雜。整體來說,頻寬的整備工作對各國政府都不輕鬆。話雖如此,前述的5G領先國家都已紛紛整理出不少頻段,可為試點或商轉所用。

在基地台方面,由於5G的傳輸距離較4G短,因此所需基地台數量比4G多,一般估計約是4G的三到十倍;相反的,因為5G基地台涵蓋的區域小,功率和體積也小。

也就是說,相對於4G,5G需要的基地台是小而多。因此,許多4G時代的申請程序和審核標準在5G並不適用。而這些程序和標準的更新,在在會影響到5G布建的快慢。

最後,由於未來5G的發展,主要是取決於各種非通話或上網的創新應用,例如物聯網(IoT)、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想要在5G競爭勝出,必須盡速制定新的法規,讓新應用得以快速發展,不受模糊不清的法規所阻礙減緩。

相對於4G,5G需要的基地台是小而多。(郭晉瑋攝)
相對於4G,5G需要的基地台是小而多。(郭晉瑋攝)

美、中、韓、日被公認為5G領先國家,主因其實是上述三個層面的領先。

而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主席阿吉特.白(Ajit Pai)在去年白宮5G高峰會議提出美國的三大競爭戰略,也正是沿著這三個主軸。

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經說過:「對一個手拿鐵槌的人來說,每一件事看起來都像釘子。」台灣因為過去擅長硬體製造,習慣從硬體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在關切美中5G競爭時如此,在思考自己的5G機會時,恐怕也是如此。

事實上,台灣不應該只從硬體角度來思考關聯產業,更不應該因為自己沒有主要的5G設備製造商,而放棄在這個競爭中勝出的企圖心。把頻寬策略、基建程序與更新法規做好,可以誘發投資,並在不需大幅增加國家預算的條件下,讓台灣的5G競爭力大幅提升。

勿再重蹈3G、4G覆轍

許多國家紛紛將於一九年或二○年開始5G商轉的同時,台灣的規畫是到二○年六月才要完成首波的5G釋照競標,這才是我們需要擔心的。

硬體很重要,辛苦累積的優勢不必放棄;但是當我們面對5G這個龐大的經濟火車頭時,如果仍只是抱持著舊思維,恐怕會像過去3G、4G時代一樣,再度錯失一波快速發展的機會。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