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兩敗俱傷 分析師:歐盟會讓英國付出代價

2016-06-20 20:49

? 人氣

位於倫敦的歐盟辦公室外懸掛的旗幟(美聯社)

位於倫敦的歐盟辦公室外懸掛的旗幟(美聯社)

英國脫歐宣傳進入最後階段,辯論核心聚焦在英國內政層面,尤其是脫歐對英國經濟的衝擊,以及移民數量的控管。但英國的離開,也會對歐盟帶來深遠影響。雖然歐盟官員不太可能給予脫歐後的英國明白的「懲罰」,但分析師認為,為了避免歐盟進一步崩解,英國在拒絕成員資格後將無法期待獲得太好的待遇,可能帶來兩敗俱傷的局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左)與英國首相卡麥隆(右)18日於峰會(美聯社)
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左)與英國首相卡麥隆(右)於歐盟峰會(美聯社)

英國在歐盟中的重要角色

作為歐盟內僅次於德國的第2大經濟體,英國也是少數同時具有外交與軍事實質影響力的成員之一。英國在2015年向歐盟貢獻了129億鎊(約新台幣6184億元)的預算,是第2大淨貢獻國(次於德國)。她也時常推動歐盟做出改革,並扮演平衡內部權力的角色。

如果英國人民在6月23日拒絕續留歐盟,他們將在一個困難且尷尬的時機離開這個組織。歐元區危機尚未解除,許多受債務所困的國家很難承受政治動盪帶來的新一波打擊。青年失業率仍高,移民潮也未落幕,在疑歐勢力的挑戰下,許多領袖(包括德國總理梅克爾( Angela Merkel))的支持度下滑。且英國預計在2017年下半年輪值歐盟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主席,此時將是脫歐協商的高峰期。

歐巴馬訪德,梅克爾。(美聯社)
德國總理梅克爾。(美聯社)

歐盟多次表示擔憂

不少歐盟官員已表達對英國脫歐的擔憂。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接受德國《畫報》(Bild)訪問時表示,所有成員國都將受到衝擊,沒有人能預期其長程效應,「作為一名歷史學者,我擔心英國脫歐不只會是歐盟解體的開端,也預示了西方政治文明的崩解。」

稍早,瑞典外交大臣瓦爾斯特倫(Margot Wallstrom)也擔心英國脫歐將引發骨牌效應,鼓勵其他成員國舉行脫歐公投、或是要求特殊待遇。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Claude Juncker)與支持歐洲整合的德國財長蕭伯(Wolfgang Schäuble)也曾表示英國脫歐將影響歐盟理想的運作方式。

英國首相卡麥隆(左)與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右)(美聯社)
英國首相卡麥隆(左)與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右)(美聯社)

人民對歐盟好感度下滑

根據美國普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6月發布的一份研究,排除英國的9個受訪國中,平均7成受訪者相信英國脫歐為歐盟帶來負面影響。只有法國有超過3成(32%)受訪者認為沒有英國的歐盟會更好。

但整體來說,10國受訪者對歐盟的好感度下滑。法國民眾對歐盟的好感度比去年下滑17%,來到38%。西班牙也下滑16%,來到47%。德國對歐盟有5成肯定,但也比去年少了8%。普優認為,這是對布魯塞爾處理移民危機及經濟困境的表現感到失望的反應。

疑歐勢力在多國崛起

雖然歐盟的團結度本來就不是特別高,走向單一貨幣與開放邊界之路也不平順,但在重重困難中,民粹思潮與疑歐勢力的崛起確實呈現於日趨破碎的政治版圖中。英國也不是唯一挑戰布魯塞爾的國家。

民調表現有望挺入法國總統選舉第2輪的極右派政黨「民族陣線」(FN)黨魁勒潘(Marine Le Pen),已做出與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相同的承諾。表示若FN贏得政權,她將重談法國的歐盟成員條件,並舉行脫歐公投。她也說,英國的脫歐公投是「歐洲歷史上的關鍵時刻」,每個歐盟成員國都應有權決定是否要續留歐盟。

法國極右派政黨「民族陣線」黨魁勒潘發表演說(美聯社)
法國極右派政黨「民族陣線」黨魁勒潘發表演說(美聯社)

在5月差點贏得總統大選的奧地利自由黨(FPÖ)長期反對歐盟進一步整合,希望重談歐盟成員條件,也可能希望舉行脫歐公投。與英國政治動線相近的荷蘭,4月在公投中否決了歐盟與烏克蘭的協定。2015年12月,丹麥也在公投中拒絕加強與歐盟的司法合作。

難以走向「更為緊密的同盟」

比利時獨立國際經濟研究所「布勒哲爾」(Bruegel)主任沃爾夫(Guntram Wolff)表示,英國脫歐催動的政治效應會是讓歐洲最頭痛的部分。全歐的民粹運動都會因此精神一振,「現在牆上已經掉了第一塊磚,來看看哪塊磚會是第二塊。」沃爾夫認為下一塊磚可能會是背負沉重債務的義大利。

義大利宣傳人士以「吻去仇恨,續留歐盟」的活動支持英國親歐陣營(美聯社)
義大利宣傳人士以「吻去仇恨,續留歐盟」的活動支持英國親歐陣營(美聯社)

英國脫歐可能不會引發多國舉行脫歐公投,但至少會鼓勵各國的疑歐勢力,施壓政府協商成員條件、要求移轉更多權力回到國家議會,並可能以脫離歐盟作為談判籌碼。使得歐盟難以走向「一個更為緊密的同盟」的目標。

脫歐協商歷程艱難

諸多跡象顯示,歐盟沒有什麼理由給予退出的英國太大的好處。先前,卡麥隆在談判改革條件時,已有一些國家認為英國以脫歐作為要脅,換取特殊待遇。在英國真正退出後,想規避歐盟責任(如繳交預算及維持自由流動原則)、只保留有利的權利(如自由貿易),就顯得更加不可能。

尤其是新貿易協定中,英國很難討到好處。歐盟向英國的出口貿易量確實大於進口量,但就比例而言,英國向歐盟市場的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GDP)12.6%,而對歐盟來說只有3.1%。《里斯本條約》(Treaty of Lisbon)第50條規範,退出成員有2年時間協商新協議,但貿易協議很可能無法在這個時限內完成,讓英國的經濟在混沌中掙扎更久。這也是英國親歐陣營的論點之一。

法國智庫「戰略研究基金會」(FRS)主任格蘭德(Camille Grand)表示,歐盟在英國退出後不會給予什麼讓步,「無論英國人怎麼說,他們都必須為此付出代價,為了避免其他成員國也跟進脫歐的腳步。」格蘭德認為,荷蘭與德國可能會稍具善意,但對法國來說這就是「離婚」,「我們必須對英國人強硬以對,以免捷克或是任何國家也想跟進談判。」

英國智庫「歐洲改革中心」(CER)主任格蘭特(Charles Grant)分析,英國離開歐盟對這個組織帶來3層影響。第一,這將鼓勵國家主義及疑歐勢力,使歐盟整合變得更加困難,「(歐盟的)聯邦主義會消亡。」

第二,沒有英國的制衡,德國權力過大的問題會變得更加嚴重,而德國也會擔心一個反德國聯盟的誕生。第三,支持自由經濟的英國離開後,歐盟的經濟政策會向法國的保護主義靠近,對自由貿易協定的興趣也會降低。

德國柏林宣傳人士以「吻去仇恨,續留歐盟」的活動支持英國親歐陣營(美聯社)
德國柏林宣傳人士以「吻去仇恨,續留歐盟」的活動支持英國親歐陣營(美聯社)

為了因應英國可能脫歐的前景,德國與法國已在討論是否成立維安行動總部,以昭示歐盟將在沒有英國的情況下團結前行。

在《法新社》(AFP)17日發布的訪問中,曾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前波蘭總統華勒沙(Lech Walesa)表示,如果英國選擇脫離歐盟,德國應該領導歐盟的重建。他也認為,歐盟現在的危機,根由在於28個成員國沒有共同的價值觀作為基礎,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向人們提供更好的解釋,他們必須了解歐盟在做什麼,以及它存在的原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