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長壽觀點:無現金支付,在日本真的有「錢景」?

2019-06-03 05:50

? 人氣

日本政府為2020奧運做準備,提出「無現金支付願景」報告,希望提升行動支付使用率與商機。(取自 Chris Chan @Flickr)

日本政府為2020奧運做準備,提出「無現金支付願景」報告,希望提升行動支付使用率與商機。(取自 Chris Chan @Flickr)

日本人偏愛實體東西,貨幣就是其一,在日本,現金交易高達82%,但政府當局為2020奧運做準備,提出「無現金支付願景」報告,希望提升行動支付使用率與商機。利用此次宣傳倡導,期盼轉換使用現金習慣,能否因此大舉提升行動支付,值得關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日本人對現金的熱愛,常讓外國遊客感到不可思議。因為這與日本身為科技強國的形象不符。許多遊客以為,既然這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以子彈列車、機器人助理和充滿未來感的自動販售機聞名,那在付帳方面也會同樣先進。

日本「現金」交易竟逾8成

事實上並非如此。即使是全世界最大的都會區──東京,許多餐廳和酒吧仍只接受現金付款。英文報紙《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研究指出,美食索引網站Tabelog(食べログ)上共有135,764家位在東京的餐廳,其中只有49,350家接受信用卡。

日本人對現金的愛,在整個東北亞顯得格格不入。在日本,現金交易占82%,但在中國只占了40%,韓國僅11%。

20190523-日幣,日元,日圓。(取自Maccabee@Pixabay)
日幣。(取自Maccabee@Pixabay)

不過日本現在的目標是,讓2027年無現金支付的比例提高為現在的2倍:40%,藉此提升交易透明度,讓外國遊客更願意來日本,並降低不必要的成本。野村綜合研究所(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估計,光是每年生產和運輸貨幣的成本就超過1兆日圓(約合90億美元)。

短期內,日本想為2020年奧運會做準備,屆時會有成千上萬的外國遊客到訪東京。不少人會希望用信用卡、簽帳金融卡或智慧型手機來消費。

根據當局的「無現金支付願景」(Cashless Vision)報告,如果日本再不減少現金支付,到了2020年損失將可能高達1.2兆日圓。

商家開始啟用行動支付

大批中國遊客的行動支付需求,也讓日本面臨的壓力節節升高。因為行動支付在中國非常普及,只收現金的日本餐廳和商店會讓中國遊客不知所措。

中國目前已超越了韓國,成為日本最大的遊客輸入國,人數從2012年的140萬成長到2018年的800萬。《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3月的報導指出,中國遊客消費潛力驚人,去年在日本旅遊期間就消費了140億美元。有錢能使鬼推磨,日本商家為了獲取更多商機,正逐步採用中國受歡迎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支付寶可以進行在線支付,支持信用卡免費還款等多用途。(圖/維基百科)
日本商家為了獲取更多商機,正逐步採用中國受歡迎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圖/維基百科)

乍看之下,日本似乎並不站在電子支付革命的浪尖。雖然日本早在半世紀前就開始使用信用卡,但他們對信用卡的態度仍然很曖昧。10筆交易中有超過8筆是用現金支付。國際結算銀行(the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表示,這相當於日本國內生產毛額的20%,堪稱世上第一高。

務實監管區塊鏈科技

然而,也許數位貨幣會比塑膠貨幣更能促成日本的無現金革命。自2009年比特幣誕生以來,日本一直是一個虛擬貨幣中心。日本人算是備受尊崇的加密貨幣的最早使用者之一。世上最大虛擬貨幣交易所Mt. Gox就是日本公司出身。許多日本獨立零售商為了吸引愛好科技的顧客,並與大型連鎖店有所區隔,很早就接受了比特幣。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也以務實態度監管區塊鏈科技。他們不像中國和韓國那樣為了防止加密交易被駭而禁止虛擬貨幣,而是加強資安,讓這項科技順利融入日本現有的金融體系。時至今日,日本仍是唯一承認虛擬貨幣是法定貨幣的重要大國。

日本最大金融機構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簡稱MUFG),目前正與美國阿卡邁科技公司(Akamai)合作,要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之前推出一個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消費者支付網絡。兩家公司表示,這個系統每秒可以執行1,000萬筆交易,將會是全球運作最快的消費者支付系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今年1月的報告指出,這個系統不僅速度超快,還比公共區塊鏈更節能、更省成本,且能夠處理傳統信用卡通常不支援的小額款項。

今年3月,日本媒體指稱,東日本鐵路公司(East Japan Railway Company,簡稱JR東日本)將可能接受乘客使用虛擬貨幣買票。據報導,JR東日本和網路雲端業者日本網際網路先機公司(IIJ)正在商討,如何將比特幣和其他數位貨幣與日本感應式交通卡「西瓜卡」(Suica)合併。

JR東日本「東京站」22、23號月台(Yonezawa-Shi@Wikipedia / CC BY-SA 2.0)
JR東日本「東京站」22、23號月台(Yonezawa-Shi@Wikipedia / CC BY-SA 2.0)

同樣在3月,日本瑞穗金融集團公司(Mizuho Financial Group)推出了大眾期待已久的電子錢包J-Coin,可以用於數位支付及匯款。瑞穗希望能在未來幾年收到650萬名會員,並與30萬家零售店簽約。早前J-Coin被誤傳是一種加密貨幣,但後來財經新媒體《Quartz》提出一份報告闢謠。事實上,J-Coin跟中國的支付寶及微信支付類似,可以使用QRCode進行智慧型手機付帳。《Quartz》稱發行該幣的銀行「一直想建立的是一個QR Code支付系統,而不是一個獨立的數位貨幣」。

離無現金支付仍有距離

儘管無現金交易穩步進展,但日本仍離2025年實現40%無現金支付的目標有一大段距離。英文媒體平台《東京評論》(Tokyo Review)1月的報告顯示,過去幾年日本無現金支付的比例增長放緩。例如2017年,電子貨幣交易額達到5.2兆日圓,只比前一年增長1.1%。相比之下,前兩年的增長要快得多,2016年為10.8%,2015年為15.7%。

無現金支付增長放緩的一個原因,可能是大同小異的平台過剩。在日本的電子錢包供應商有Line Pay、Pay Pay(一家由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 Corp.〕和雅虎日本共同推出的行動支付)、Apple Pay以及連鎖便利商店全家Family Mart、電子商務巨頭樂天(Rakuten)和二手交易網路平台Mercari等不勝枚舉。一些電子錢包使用QR Code,而另一些則配備了近距離無線通訊(NFC)技術。各有優劣,不分軒輊。

電子錢包平台過多並非日本獨有,台灣和新加坡也有這個問題,但日本人比亞洲大多數人更依戀現金。《東京評論》1月的報導指出,各式各樣的電子錢包系統和技術讓日本消費者眼花撩亂,還不如用現金支付更直覺。而每次新款電子錢包推出時,商家也不太願意投資新硬體設備或進行員工培訓。

20180725_LINE Pay。(翻攝Youtube頻道「LINE Taiwan」)
LINE Pay。(翻攝Youtube頻道「LINE Taiwan」)

推新獎勵措施或可提高使用意願

《日經新聞》(Nikkei Asian Review)2月的報告指出,日本政府今年為推動無現金支付,公布了一系列新的獎勵措施。例如允許公司使用手機支薪、增加簽帳金融卡的使用率(目前僅占日本支付總額的0.4%)、支持使用無現金支付系統的無人商店等等。

最重要的是,日本計劃向某些零售商提供高達5%的採購優惠,補償消費稅將於今年10月從8%上調至10%造成的影響。日本無現金化推進協議會(Payments Japan Association)的福田義雄(Yoshio Fukuda)支持非現金基礎設施建設。他對《日經新聞》表示,獎勵措施將會使小型零售商更願意使用無現金支付系統。

獎勵措施肯定有助於促進日本的無現金支付,但速度可能不如政府預期。正如《華爾街日報》的文章所言,日本人擔心電子支付可能會侵害他們的數據隱私。若電子錢包供應商是來自中國,疑慮更大。例如,瑞穗金融集團正與支付寶以及中國銀聯合作開發一款支付App。瑞穗必須讓客戶相信他們的數據很安全,而且不會落入中國政府手中。

總括來說,日本現金的使用盛行深受文化影響。日本犯罪率低,百姓可以放心地攜帶大量現金出門。假鈔在日本也很少見。同時,日本現金交易有特殊儀式。店員用托盤收錢,然後優雅地鞠躬,將找零的鈔票及硬幣放在一個小信封裡交還給顧客。這跟把信用卡放在托盤上,或是刷手機條碼的感覺天差地別。再者,日本是全世界高齡化嚴重的國家之一,1.28億人口中有25%的人超過65歲,他們對使用現金感到更為放心。

日本人偏愛實體的東西,不僅貨幣,連報紙也是(讀賣新聞〔Yomiuri Shimbun〕的發行量世界第一)。CD及黑膠唱片甚至占了音樂銷量的75%(相比之下全球約占39%)。日本走入數位的速度確實比其他國家慢,但也許是因為他們知道有形的東西具有一些無形的魅力。可想而知,未來好幾代的日本人都還能看得到現金。

*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特聘研究員。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