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教廷國務卿談兩岸:「對話是唯一道路」

2019-05-25 14:00

? 人氣

教廷國務卿帕洛林建議,正是因為兩岸局勢嚴峻,更需要對話找出解決之道。(鄭傑憶攝)

教廷國務卿帕洛林建議,正是因為兩岸局勢嚴峻,更需要對話找出解決之道。(鄭傑憶攝)

要維持兩岸和平,又要捍衛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除了對話,我想不出別的方法。」教廷國務卿帕洛林(Pietro Parolin)向《新新聞》記者表示。可是中國虎視眈眈,台灣人心惶惶,對話恐怕落入北京圈套中。「正是局勢如此嚴峻,更需要對話來找出解決之道。如果一切順遂,很容易就找到解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與中國交涉老手的經驗談

身為中、梵關係的執行者,帕洛林建議台灣透過直接的接觸熟悉對岸,從友誼、綿延不斷的關係創造信任,「這是我們多年累積下來的經驗,慢慢打造信任關係後,然後進展到談判的層級。」

帕洛林十幾年前開始與中國交手,二○○九年中、梵接近簽署協議卻在最後一刻破局,雙方關係急轉直下,他也被貶至委內瑞拉擔任大使。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上任後,他才返回教廷擔任國務卿。重啟對話後,帕洛林從過去的錯誤汲取教訓,更細緻鋪陳文化交流,打造互相理解的基礎。

文化革命的浩劫外,在中共掌權前,梵蒂岡與中國已經恩怨難解,康熙年間開始的尊孔敬祖禮儀之爭,讓神州的天主教奄奄一息。去年中、梵放下歧見,跨越文化鴻溝,達成協議近乎奇蹟。談判過程不翻舊帳,也不堅持虛無的理論,而是針對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提出務實的解套方式。

教宗方濟各說過,對話是唯一的出路。對話不代表妥協,而是一起邁步,彼此熟悉、傾聽,瞭解共通的人性面。全世界都在看,教宗寄望北京能夠遵守協議。

然而,中國仍不時傳出迫害教徒的消息。帕洛林多次強調,中、梵協議只是起點,不是終點,還有許多棘手問題待解,「我很明白,我沒有魔法棒。但雙方都有耐心與決心面對問題,至少因為對話,中、梵不再相互指責,也認識到各自在複雜詭譎的國際局勢中擔負的責任。」他相信,儘管需要時間,但雙方溝通管道暢通,將達成更多成果。

摸索主教任命模式的代表:李山

梵蒂岡簽署協議是為了牧靈,也是鼓勵中國不要害怕與世界對話。從和平到氣候變遷、從移民到科技倫理,要應對這些當代難題都少不了中國,「全球的挑戰,要從全球層次找解答。」帕洛林說。

與中國互動的過程中,帕洛林難免擔憂,有時甚至認為一切都是徒勞無功。一次陪伴中國代表團前往聖方濟的故鄉──位在義大利中部的阿西西(Assisi)時,山城的清幽景致與氛圍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帕洛林感到無限的希望,也為接下來的談判打下信任的基礎。

天意安排的阿西西經驗難求,梵蒂岡手無寸鐵也沒有貿易後盾,但有軟實力,發揮巧思搭建舞台、創造機會鞏固得來不易的關係。在梵蒂岡主辦的會議上,中國淡化了器官走私汙名,主教任命協議簽署後,兩名中國主教隨即出席世界主教會議,以行動證明一起向前走。

最近一次的舞台在米蘭的天主教聖心大學。北京主教李山與去年才得到教宗寬恕的汕頭主教黃炳章,出席「一九一九到二○一九,東西方的和平希望」研討會,日理萬機的帕洛林一路陪伴遠來的賓客。

北京承認教宗,但仍緊咬獨立自主

二○○七年成為主教的李山是中、梵摸索主教任命模式的代表案例,先在北京教區的選舉打敗兩位對手,然後獲得教友、修生和神職人員投票支持。在中國主教團批准、宗教主管機關同意後,得到當時教宗本篤十六世的任命,隨後祝聖。他在研討會上說:「因為對話,近七十年來建起的壁壘被打破了,和平的橋樑搭建起來了。」是教宗方濟各說詞的翻版。

李山(左一)是中梵摸索主教任命模式代表,圖為他參加米蘭天主教聖心大學研討會。(鄭傑憶攝)
李山(左一)是中梵摸索主教任命模式代表,圖為他參加米蘭天主教聖心大學研討會。(鄭傑憶攝)

面對台下的帕洛林,李山還說了:「中國天主教依中國國情和文化特點,實施獨立自主自辦,教會民主辦教。」這番中共一貫主張是要斬斷教會與教宗的聯繫,但在協議簽訂後,北京承認教宗的首席權,口頭上仍緊咬獨立自主,事實上卻已經發生質變。

李山也表示,中國選出的兩百多位主教,「始終忠於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的教會。」與普世教會共融,在教宗寬恕非法主教後,所有的中國主教也都與教宗共融。

台上的北京主教與梵蒂岡口徑一致,下了台依舊對媒體深懷戒心,拒絕訪問的對話機會。

研討會回顧了東西方的百年歷史。一九一九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中國內憂外患,本篤十五世公布《夫至大》(Maximum illud)通諭,提倡培養本地神職人員,建立本地人領導的本地教會,擺脫天主教與殖民主義引發的衝突。李山和多位與會者把這份百年的文件當做宗教中國化的註腳,「中國歸中國人。」教廷力行本地化,二二年派出第一位駐華宗座大使剛恆毅(Celso Agostino), 二六年教宗親自在梵蒂岡的聖伯多祿大教堂為六位中國籍的主教祝聖。

美國保守派反對梵中談判

上個世紀初,法國藉著老西開主教堂的興建蠶食鯨吞天津,引爆大罷工,梁啟超對一次大戰後的西方失望,陸徵祥拒絕在巴黎和會簽字,接著爆發五四運動,也有大學生發起反基督宗教聯盟。研討會上國仇家恨一一細數,可是當年的事主「中華民國」像無主的魂魄,沒人提起。

梵蒂岡的用心良苦得到了回報,四月底開始在北京舉行的世界園藝博覽會,透過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向教廷發出正式的邀請函,教廷宗教文化委員會主席拉瓦西(Gianfranco Ravasi)樞機率團參與。雖沒有正式邦交,北京高規格招待,開幕典禮拉瓦西坐在第一排的榮譽貴賓席。梵蒂岡的黃白旗幟在展場飄揚,國徽毫無遮掩。

為了答覆地主的盛情,教廷情商花卉大國荷蘭助陣,精選蘭花展出,還搬出梵蒂岡圖書館的生物多樣化歷史典籍。寓意更深遠的,是場內象徵吹起東風的教會文物。中共的英文媒體《環球時報》也史無前例刊出帕洛林專訪,談論教宗方濟各一步步接近中國。

不少人批評梵蒂岡為極權政府塗脂抹粉、與虎謀皮。帕洛林承認,至今中國教友的情況仍令人擔憂,因此更需要對話化解。

梵蒂岡認為,部分批評源自偏見與刻板的地緣政治,最大的反對聲浪來自美國保守派,猶如當年法國一再阻撓梵蒂岡與中國建交。川普的前戰略顧問班農(Steve Bannon)指責教廷與全球最令人痛恨的政府簽訂協議,罔顧美國也在與北京談判。

教廷提倡博愛的地緣政治

放下過度簡化的指責,熟悉複雜歷史的台灣、中國與義大利專家都認為,教廷未必是輸家,光是習近平承認教宗地位,已經是歷史成就。梵蒂岡做足面子給北京,接下來將逐步爭取教會空間。

在中美對峙前,梵蒂岡從蔓延世界的傳道網絡已經嗅出世界重心的轉變。當經濟高度全球化,貧窮、汙染等議題卻缺少全球共識,導致民族主義高漲、衝突頻傳。帕洛林提倡博愛的地緣政治,呼籲政治人物負起責任,「好的政治是為和平服務。」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

鄭傑憶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