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南鐵都市計畫審查將決定新政府的高度——致葉俊榮部長的一封信

2016-06-14 06:20

? 人氣

內政部都委會將審議台南鐵路地下化案。(取自反南鐵東移臉書)

內政部都委會將審議台南鐵路地下化案。(取自反南鐵東移臉書)

國家重大建設尤需審慎評估

南鐵都市計畫雖已排進6月14日都委會議程,但4月15日專家小組會議後,內政部承諾列出的爭議點和會議紀錄皆遲遲未見。偏偏,諸多未解的爭議才是這項國家重大建設快不了、也不該快的原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60520-SMG0045-056-反南鐵東移於陳抗區抗爭-林惟崧攝.jpg
反南鐵東移於陳抗區抗爭。(20160520林惟崧攝.jpg)

台南鐵路地下化規劃至今已超過20年,現行的東移版雖於2009年核定,卻是基於1993年的評估。如今時空背景和國家財政狀況早已大異,而1998年廢省和台南火車站成為國定古蹟、2009年兩公約內國法化等因素均改變了南鐵案的背景條件。

台灣的建設向來重工程輕人文,對被徵收戶的觀察與分析更是匱乏。從1993年的《台南地區鐵路立體化(郊區化)可行性評估與規劃》到2009年的《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綜合規劃報告》,均未詳細調查拆遷戶狀況,僅計算土地面積與價值。報告書中的土地取得成本只有公告現值加四成的徵收費用(註),卻未計入訴訟、抗爭、迫遷痛苦與危害、對立導致社會撕裂、鑽探震動威脅鄰近民宅結構等社會成本,總建設成本當遠高於起初估計。

台南鐵路地下化是新政府上任後排入都委會的重大爭議案件,也是各地反迫遷團體關注的土地正義試金石。從路線規劃、工程技術、都市計畫到土地徵收等各環節都應遵從憲法與兩公約保障人權的原則,重新評估、審慎討論其公益性與必要性。

全台迫遷爭議不斷 南鐵案並非特例

根據憲法第10條、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11條和第4號、第7號一般性意見,政府應保障人民的居住權(適足住房權),但在執行面上,輕忽人權才是常態。小至各縣市生活圈道路系統、大至桃園航空城,無論一般徵收或區段徵收,全台各地至今仍有許多人民面臨迫遷威脅。這些爭議案件都有相同的問題:公益性、必要性僅由需地機關單方認定,一段空泛敘述即可剝奪人權——正是這樣的制度迫使人民走上街頭自力救濟。縱有評估與監督機制(如都委會、區委會、核定補助審查、重大建設核定、土徵審議等等),卻無法在人民被迫抗爭前排除不當政策。這無非是審議徒具形式,政策形成過程並無踐行正當法律程序,以及公益性、必要性缺乏公開討論機制的緣故。

四年來南鐵案僅有程序推進 欠實質溝通

2012年8月,沿線居民接獲通知書出席公展說明會。居民在會議中驚聞家將拆,卻問不出自宅到底會被拆除多少。而這樣的迷糊仗在後續會議中不斷上演,程序是推進了,各種疑問卻沒有具體的回答,官員對人權與公益性、必要性等徵收核心要件的閃躲,更加深人民對市府的不信任。

台南市政府最早公布拆遷戶數共407戶,到2014年突然改口為323戶,爭議爆發年餘間竟連受影響的戶數都搞不清楚,可知市府對拆遷一事的重視程度不過爾爾。

自救會成員並身穿白色喪服,帶著多位因南鐵東移土地徵收案抑鬱而終的居民遺照,批台南市政府持續說謊、不講道理,執意將案子送到內政部。(洪與成攝)
自救會成員並身穿白色喪服,帶著多位因南鐵東移土地徵收案抑鬱而終的居民遺照,批台南市政府持續說謊、不講道理,執意將案子送到內政部。(洪與成攝)

翻開南鐵都市計畫草案審議文書,其中附有上百封居民陳情書。人人各自陳述不同的境況與意見,卻只得到幾種制式回應。分不清溝通與垃圾分類的差別,正是市府溝通能力的具體展現。只要市府對溝通的理解還停留在威權時代的單向政策宣導,不管市長與官員們宣講之處是公聽會、座談會場或居民家中,都無助於取得共識。

2015年5月,台南市都委會通過時,爭議依然沒有解決,市府不過靠著限制入場、以警力將異議者逐出等手段強度關山。

都市計畫規劃過程欠缺人權考量 內政部應嚴格把關

理想狀況中,地方政府應在審議過程中與當地居民充分討論,將人民的生活需求與意見納入考量後,反覆修訂都市計畫,直到達成共識為止;如此一來,都市計畫送至內政部都委會時爭議均已解決,中央只需審查地方的規劃即可。現實卻是地方政府往往不具溝通能力或誠意,審查程序變成一場闖關遊戲,都市計畫也成了壓迫人民的凶器。

當市府不斷以「非屬都市計畫範疇」回覆人民陳情,無視上位的興辦事業計畫在路線、工程選擇上完全沒有納入人民意見空間時,即已宣告這樣的陳情,回覆模式只是虛應故事罷了。

國產署土地上的無產權者們,在市府新聞稿與都委會中完全被消音,但無論產權或其它法律關係為何,第四號一般性意見都認為安全而有尊嚴的居住權利不應受侵犯。若內政部都委會刻意無視都市計畫將導致迫遷,不願實質把關,豈非陷新政府於不義?

真正承擔地下化成敗的是鐵路旁的居民

台南鐵路地下化是國家重大建設,影響深遠。四年多來,未解爭議除了工程、人權,不同工法與路線的倡議,近期又有環團提出地下水問題,以及今年甫震出的土壤液化風險等。不完善的報告、未鑿的監測水井、被政府輕忽的極端氣候、地層下陷與淹水風險,甚至交通黑暗期對鄰近商圈生意的影響,均攸關台南市民生命財產安全。

反台南鐵路東移28日環評訴訟第一次辯論庭記者會
反台南鐵路東移28日環評訴訟第一次辯論庭記者會

強推程序,貿然施工,為政績而賭上市民生命財產安全,真的值得嗎?民選首長待在地方不過數年,居住在鐵路周邊、無力購置多處房產的人民才是必須長久承擔地下化成敗後果的人啊!

南鐵案是民進黨地方執政的重大爭議,而中央政府選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中央的專業者與清流,是否甘為地方強權的橡皮圖章?如果相信地方政府真的有理有據,何妨透過聽證這個正當法律程序,廣開大門,邀集各方專家與所有受到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共同釐清南鐵案的價值選擇、實證證據、方案比較?如此一來,不只建立中央政府的信用,也能打破雙方僵局。

註:本段依循報告原始內容,現行法令雖改稱「市價補償」,但未改變土地取得成本僅計入徵地價格一事。

*作者為台南居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