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從旭日旗再論台灣錯誤的「日本情結」

2019-05-19 07:20

? 人氣

外加戰爭結束之初的日本人,也確實對他們曾經侵略過的中國懷有強烈的愧疚感,對中共理所當然抱有比美國更多的好感。無論是日本的政治人物還是老百姓,都知道身為戰敗國的自己沒有能力與美國做硬碰硬的對抗。而且他們大多數人,也是發自內心的不想接受共產主義統治,所以對於由駐日美軍提供的安全保護傘,仍認為是一種「必要之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不樂見與美國發生正面衝突,但日本老百姓看到日本政府以間接手段對美國說「不」的時候,內心壓抑已久的民族主義情緒還是能得到滿足。提升與中共的經貿或外交關係,就是日本政府最直接用來對美國說「不」的間接手段。在中共「一個中國」原則的影響下,日本若想要增進與中共的經貿或外交關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削弱與台灣之間的聯繫。

所以在日本正式與中共建交以前,雙方私底下就已經發展出了被用「鴨子滑水」來形容的緊密經貿關係。即便是在最反共的首相岸信介,也就是安倍晉三的外公執政時,這個「鴨子滑水」的關係也沒有被切斷。事實上岸信介曾經在滿洲國擔任實業部總務司司長,比任何人都還瞭解大陸市場對日本的重要性,所以他在雙方經貿關係的推動上其實更為積極。

岸信介與中共提升經貿交流的代價,反應在他1958年「八二三砲戰」期間對台灣的態度。曾於1957年訪問台灣,表達支持蔣中正「反攻大陸」的他,在砲戰爆發後立即表達反對使用駐日美軍基地增援金門的立場。岸信介首相顯然並不認為,日本有必要為了艾森豪與蔣中正的反共大業犧牲掉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

將美國視為頭號敵人的中共,則在「拉攏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統戰思維下,對日本採取極其寬大的態度。中共在外交上聲援日本學生發起的「反安保運動」與「沖繩返還運動」,極盡所能的離間美日兩國關係。在歷史論述上,中共更是嚴厲譴責二戰末期美軍對日本實施的戰略轟炸,並年年派遣代表出席廣島與長崎的原爆紀念活動。

「中」日何以反目成仇?

1972年尼克森訪問中國大陸之後,日本更是在田中角榮首相的帶領下,搶在美國之前完成了與中共的「關係正常化」。當年還一窮二白的中共,對來自日本的ODA政府開發援助更加重視。為了維繫與日本的良好關係,包括南京大屠殺在內的日軍侵華暴行,早從1949年開始就被中共從大陸教科書中全面移除。任何的紀念活動,都會遭到官方最嚴厲的打壓。

直到1985年,時任內閣總理大臣的中曾根康弘參拜靖國神社,引起憤怒的大陸學生走上街頭抗議,才讓中共體認到中國人對日本的歷史仇恨是難以用政治力壓制下去的。日後隨著東北亞戰略格局的演變,中共發現到這股因歷史仇恨而產生的情緒,可用來做為鞏固政權的工具,於是北京與東京又在接下來30年的時間出現「反目成仇」的態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