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林毅夫:中美貿易戰影響中國經濟成長僅0.5%

2019-05-15 15:30

? 人氣

林毅夫表示,貿易戰更多是想給中國未來發展製造障礙。(郭宏治攝)

林毅夫表示,貿易戰更多是想給中國未來發展製造障礙。(郭宏治攝)

「中美貿易戰會有反覆,我個人不會驚訝。」就在中國副總理劉鶴訪華府、美國對中國商品提高關稅至二五%當天,曾擔任世界銀行(World Bank)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大陸具代表性經濟學家的林毅夫如此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舞劍,意在中國發展

為什麼不訝異?「貿易戰不是貿易的問題,貿易戰更多的是想給中國未來的發展製造障礙。」林毅夫說:「美國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個「沛公」就是中國的發展與進步,但他強調:「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放棄自己發展的權利。」他也不認為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會很大,即使貿易戰繼續,對中國經濟成長的影響頂多○.五個百分點,雖有損失但可消化。

林毅夫說,依照川普(Donald Trump)的說法,美國讓中國每年進口到美國超過五千億美元的商品,「說得好像是多大的恩惠一樣」,事實上,這些商品多是美國已經不生產的,即使不從中國進口,還是要由其他國家進口。川普祭出貿易戰,說是要讓「製造業回流美國」,但早在二○○八年金融海嘯後,前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就已經推動過製造業回流政策,當時歐巴馬還問過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蘋果產品的生產線是否可能回到美國?當時賈伯斯就已確定地跟他說不可能,因為要進行大規模的組裝、生產,一定要放在中國。

那為什麼中美雙方會有如此嚴重的貿易爭端呢?林毅夫說,表面上說是貿易問題,但貿易一定是雙贏,如果美國持續加徵關稅又擴大徵收範圍,結果只有兩個可能:一個是原來在中國組裝、生產的工廠遷移到其他國家,例如勞工充沛又仍低廉的越南,但不會遷移回美國;而且因為近年工資上漲快速,這種遷移在貿易戰發生前就已出現。第二個結果是所有中國商品加徵二五%關稅後變更貴了,結果美國消費者受害,他們必須支付更高的價錢。

開發中國家得靠產業政策才能發展

林毅夫認為,所有經濟學家都非常清楚這個結果,他反問:「他(指川普)清楚嗎?」如果明知貿易戰會讓美國民眾受害,為何還要打?林毅夫認為,這就是項莊舞劍,志在中國發展與進步這個「沛公」。他指出,中國如果以購買力評價(PPP)計算,經濟體規模已超過美國;如果以匯率計算,則大約是美國的三分之二,「這其實是老大擔心老二超越,所以才打貿易戰。」這從中國出口美國商品雖以消費品最多,但第一批被加徵關稅的貨品卻不是消費品即可看出,其作為更多的是「為中國發展製造障礙」。

北京推動「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被視為川普祭貿易戰的主因,在美國持續施壓下,這個計畫是否受影響?對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研究與著力極深的林毅夫說:「從來沒有一個開發中國家可以不靠產業政策取得發展與進步。」甚至即使是已開發先進國家,也有不同的產業政策以保持領先優勢。例如德國政府的「工業四.○」、美國推動人工智慧(AI),美國現在最具全球競爭力的科技產業,其實也看得到政府的影子。

至於美國政府再三指責的「強迫智財權移轉」等,林毅夫說,美國一直指控卻也一直拿不出證據。「智財權移轉能強迫嗎?」他認為,實際情勢是因為德、日等先進國家亦在中國大陸生產、販售產品,別國廠商拿最好、最先進的技術來,美國廠商如果不拿好技術,能與其他國家競爭嗎?

他認為這就是反映美國看到中國的發展,而有「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的想法,美國舞劍就是志在中國發展的權利,「但每個國家都有追求發展與進步的權利。」

中國證監會於36天內就批准郭名銘旗下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掛牌上市。(郭晉瑋攝)
已故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生前早已說過,蘋果產品的生產線不可能回到美國。(郭晉瑋攝)

他引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曾寫的文章說,中美矛盾要解決,除非中國全面放棄發展權利,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放棄發展權利。中國不會屈服犧牲自己發展的權利。對「中國製造二○二五」,他認為未來要檢討之處,一個是如何更有效率、避免失敗,一個是如何能更符合國際規則,這點還有改進空間。

美國最擔心中國彎道超車型產業

目前中美貿易戰發展趨勢,如果不能盡快達成協議,中國出口美國的貨品將全部被課以二五%的加徵關稅,對經濟與產業的衝擊到底會多大?林毅夫認為,一○年之後,貿易對中國經濟成長率的貢獻大概在○.五個百分點以內,以現在六.五%左右的成長率,拿掉○.五%,還有六%成長率。

除了美國以外,他強調亞洲、歐洲都是非常大的市場,只要中國繼續堅持改革開放,「不相信所有國家會聯合起來圍堵中國。」以不久前召開的「一帶一路峰會」而言,就有三十多國元首參加、簽署一二○個各種合作協議。美國不想被擠下去當老二而發動貿易戰、抵制一帶一路,但其他國家都還是要追求發展,美國國內就有人認為,抵制一帶一路是美國「封鎖自己」。

因此他強調,雖然希望最後是「經濟理性戰勝非理性意圖」,「大家可以談但不能放棄發展權利。」如果貿易戰持續擴大,對中國大陸未來的經濟,他也不悲觀。他認為,只要如過去一樣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與稟賦,中國大陸經濟仍可持續發展成長。

對去年貿易戰開打後的「供應鏈遷移調整」,在貿易戰擴大後的變化,林毅夫認為主要是勞力密集產業會移轉到其他地方,這種遷移不全是貿易戰造成的,過去工資上漲後就已發生。但對那些資本、技術密集的中間供應商而言,仍要在一個發展較高的地區生產,這部分其實還是會留在中國大陸,其情況有點類似當年台灣的情況。

對中國是否會掉入「中等所得陷阱」?林毅夫認為:「會不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看中國產業能不能升級。」他把中國大陸的產業分成五類:

第一類是「追趕中」產業,也是大陸最多的產業,雖然已達一定的技術與市場,但仍落後先進國家,產品價格也與領先者有一段差距。這類產業就是要繼續努力追趕。

第二類是「在全球具領先地位」產業,如家電、空調,因為仍有利潤,不能也不必放棄,就該繼續保持領先。

第三類是「過去有優勢但現在已無」的產業,如成衣等勞力密集、附加價值低的產業,這種就必須考慮如何遷移或創造第二春。

第四類是「彎道超車型」產業,這種多屬周期短、幾乎一年一代產品的產業。其中,重資產類的如華為的電信、晶片等,輕資產類的如小米的手機設計與品牌經營、軟體、AI等。他認為這種產業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與資本的投入,大陸人力充沛、市場大、產業鏈完整,是有優勢。美國最擔心中國趕上的也是這類產業。

第五類是「戰略型」產業,是周期長、要高人力與資本投入,如國防產業就屬這類。因為涉及國防、經濟安全,是非投入不可。

先進國若長期停滯,中國受衝擊較小

林毅夫認為中國產業升級發展的機會還很大。至於展望全球經濟,他認為,再回復到○八年金融危機前的高成長有困難,主要原因是已開發國家都不推動結構改革。他舉日本為例,首相安倍晉三射出兩支改革之箭後,第三支結構改革之箭遲未射出,如此一來,已開發國家可能陷入前美國財政部長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所說的「長期停滯」(secular stagnation)。這當然會影響到世界各經濟體,不過,林毅夫認為中國受到的衝擊會比較小,「因為大陸腹地大、迴旋空間也大」,加上一帶一路沿線的需求,中國大陸整體投資的機會仍很多。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