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專訪林毅夫 被通緝的經濟學家

2019-05-15 16:00

? 人氣

20190514-林毅夫專訪-叛逃40周年專題。時任中華民國陸軍上尉連長的林毅夫,於1979年5月16日由金門叛逃至中國。(呂紹煒攝)
林毅夫指出,發展中的經濟體要追趕上已開發國家,一定要靠政府運用產業政策。(呂紹煒攝)

談人生轉折∣追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不過,林毅夫至今仍因叛逃而被中華民國通緝中。一二年林毅夫表達返台掃墓意願時,當時擔任國防部長的高華柱說,林毅夫是《陸海空軍刑法》「投敵罪」的繼續犯,若大法官對有關法律有不同解釋,他就會離職,「我在的一天,這件事情就會堅持,我為政策負責。」至於後來與高華柱是否有連繫?林毅夫只笑著說:「心有靈犀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至於另一個當年同樣是台大學生轉陸軍官校的陳憲良,曾抱怨被軍方暗中列為「重點考管人員」,升遷受影響。林毅夫則回應說:「陳憲良是不是受到我影響?是不是真這樣子?如果真的是這樣子,我抱歉──但是他也到美國去了……。」

從一個反對「共匪」參與聯合國的學生領袖轉讀軍校,再奔赴「匪區」,這個變化實在太大了。林毅夫回頭看自己的轉變說:「這個轉變背後就是要讓中國強起來,要讓中國被人家尊重。」他說,參加學生運動後,發現中國沒有受到尊重,「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沒有軍事力量怎麼強起來?毛澤東說槍桿子出政權,所以當兵去了。」而在當兵四年,他說自己讀比較多歷史而受影響,最後決定游到對岸,「變化比較大,但追求的是一樣。」

林毅夫決定行動的時機,就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宣布改革開放政策的五個月後,也是中美正式建交的四個月後。他的行動有沒有受到這些歷史事件影響?「追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咱讀冊時就按呢講。」他轉個彎、混雜著普通話和台語回答說:「追求中國的偉大復興,只有在中國大陸才有可能。」

談經濟專業∣相信市場,也相信政府

離開台灣一年後,林毅夫曾寫信給在東京的表哥,信中提到「國民黨對我只是利用,而不是真正的培養;現在這邊則是真正重視我,培養我。」他這次接受訪問時解釋說:「台灣老是拿我當宣傳,但名跟實之間總是會有差距。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按照我自己想的,讓自己能成長,能對社會做貢獻。大陸對我的發展很尊重。」

至於選念經濟,一方面是因為在台灣讀過管理碩士,看了很多歷史書,來到中國大陸,「想來這個地方做貢獻,就要對這個體制有瞭解,所以要念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之後因為芝加哥大學著名經濟學教授、諾貝爾獎得主舒茲(Theodore Schultz)到北大演講時,他擔任翻譯,這個因緣讓舒茲幫忙他申請到芝加哥大學獎學金赴美。

芝加哥大學經濟系是以捍衛自由市場、反對凱恩斯式的政府干預聞名,被稱為「芝加哥學派」。不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蒂格里茲(Joseph Stiglitz)接受《紐約客》(The New Yorker)訪問時曾這樣形容林毅夫:「他是把市場經濟學帶到中國的人之一。」「他特殊之處在於,他是芝加哥訓練出來的經濟學者,但他不相信芝加哥經濟學,或者說至少不相信最天真的版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