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信義區「宅男窩」看微軟、Google 挖台灣AI腦

2019-05-14 12:00

? 人氣

他們創新,卻很local,親跑中南部小新創,看客戶使用場景

「以前(研發)永遠不會做local(在地)綜效,」張仁炯舉例,過去微軟就是做一套自己認為很棒的產品,然後提供給客戶。但這模式,在AI時代並不管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為AI,我們認知到,如果我不能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其實我不曉得要把怎樣的技術拿出來給客戶。」張仁炯在我們採訪隔天,就得趕到中南部和廠商開一整天的會,進入他們的辦公室、工廠,觀察他們的做事方法。即使是規模小至30人的新創公司,他也親自出馬。

不能只是關起門來研發。這樣的體會,也發生在加入Google 1年多的原HTC手機工程團隊上。

手拿著美國時間5月7日才正式發表的最新手機Google Pixel 3A,台灣硬體副總裁彭昱鈞握壓手機下半部,便自動開啟了語音助理,「幫我找出在北海道拍的照片。」他一說完,照片就篩選出來。而且,用手機拍照時,相機會自動辨識物體和場景,最佳化拍照模式。這是他結合Google在AI影像辨識的演算法,優化硬體產品的最新體驗。

這是彭昱鈞帶領一批原HTC代工Pixel團隊,成為Google人後,主導的第1個作品。過程中,他們必須和美國總部的市場分析同仁討論價位、功能、定位客層後,接著工程團隊才能開始開發設計;再和美國的採購團隊討論供應商等等。這些從市場端回推到開發端的流程,是過去這群硬體工程團隊不熟悉的。

他們不用離鄉,卻很全球「一個程式寫壞,全世界都壞了」

「台灣工程師有個習慣,會等指令。」彭昱鈞說,過去總是等老闆說做什麼,工程師就會很快開始,也很拚命。「但在Google,強調的是你要怎麼讓自己在做這些事時,有更多附加價值跑出來。」

例如,對硬體產業來說,物料成本(BOM Cost)非常重要。過去在HTC,只有少數人才有資格知道,多數的工程師,則是被主管要求哪裡要省下多少,不必知道原因,會解題就好。

彭昱鈞說,現在大家都能看到這份物料成本表,可由下而上自發思考,什麼樣的設計可以減少電路,或如何優化設計。「自己主動想做,就不會妥協,而是在想怎麼做到最好,這就是在提升自己的價值。」

簡立峰觀察,台灣的教育方式培養了一流的「解題高手」,而不是「創造題目的人」。他說,台灣是世界的供應鏈,高度的代工能力,代表我們解題能力很強,所以一直是很稱職的技術解決方案提供者,但我們不是需求的創造者。「我們和矽谷人才相比,就是差在這兒。」

如今,透過國際軟體大廠對台灣帶來的文化刺激,也有機會讓我們變成需求創造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