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平正阻礙經濟復甦,中產階級消失中:《大鴻溝》選摘(4)

2016-06-12 05:30

? 人氣

塑造市場力量壓低不公平

對此有責任的當然並非只是歐巴馬政府。小布希總統二○○一和二○○三年大幅減稅,而且為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耗費數兆美元,導致國庫空虛,同時擴大貧富鴻溝。他所屬的共和黨忽然間很重視財政紀律,堅持維持有錢人的低稅負,同時大砍窮仰賴的服務,實在是虛偽到極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人們為不公平提出種種藉口。有人說這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是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科技革命和其他國家崛起等市場力量導致的。還有人聲稱,如果我們試圖減輕不公平,將會損害本已疲軟的經濟成長動力,導致所有人的境況變差,這些都是出於自利考量的無知謬論。

市場力量並非孤立存在,我們其實可以塑造這些力量。其他國家,例如經濟快速成長的巴西,藉由塑造市場力量壓低不公平,同時創造出更多機會和較快速的經濟成長。

比我們窮得多的一些國家也決定為所有年輕人提供必要的食物、教育和醫療,以便他們可以實踐抱負。

我們的法律架構和執法方式使金融業有較大的濫權空間,使企業高層享有不合理的高薪,使各種集團得以不公平地利用它們的高度集權謀利。

沒錯,市場認為某些技能比較有價值,擁有這些技能的人因此享有較高的收入。沒錯,全球化和科技進步導致一些優質製造業工作流失,而且可能就此消失。全球製造業就業人口正在縮減,因為生產力大幅上升,而美國的製造業新工作比例很可能愈來愈小。如果我們成功「挽救」這些工作,唯一的辦法可能是將比較高薪的工作變成低薪工作,而這絕非長遠之計。

美國總統歐巴馬(右)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美聯社)
不公平正阻礙經濟復甦。有責任的當然並非只是歐巴馬政府。市場力量並非孤立存在,我們其實可以塑造這些力量。(美聯社)

全球化與各國以不平衡的方式追逐全球化,削弱勞工的議價能力,企業可以威脅遷往其他國家,尤其當稅法非常照顧這種外資的時候。這削弱工會的力量,雖然工會有時是經濟僵化的一項原因,但在全球金融危機中應變最有效的國家,例如德國和典,其實都是有強健工會和有力社會保障制度的國家。

隨著歐巴馬展開第二任期,我們必須面對一個事實:如果沒有直接處理不公平的政策,美國將不能快速且有意義地復甦。我們需要一個全面的政策,至少應該包括可觀的教育投資、累進程度較高的稅制,以及對金融投機活動課稅。

好消息是,我們的思考框架已經改變。以前我們會問:為了多一些公平和機會,我們願意犧牲多少經濟成長?現在我們認識到,我們正為嚴重的不公平付出高昂的代價,而減輕不公平和促進經濟成長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目標。我們所有人,包括我們的領導人,都應該鼓起勇氣,以長遠的眼光去處理這個困擾我們已久的弊病。

*本文選自天下雜誌出版《大鴻溝 - 從貿易協定到伊波拉病毒,撕裂的階級擴大衝擊全球社會公平》,作者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著有《不公平的代價》(The Price of Inequality)、《失控的未來》(Freefall)和《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等暢銷著作。他是《紐約時報》和Project Syndicate的專欄作家,亦替《浮華世界》(Vanity Fair)、美國政治新聞媒體Politico、《大西洋雜誌》(The Atlantic)和《哈潑雜誌》(Harper's)撰稿。目前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住在紐約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