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國軍境外作戰─比仁安羌更早更激烈的「同古之戰」

2019-05-05 07:10

? 人氣

整體來說,當時駐緬甸的英軍當時還是具有相當戰鬥力的,這可以從英國少校奧德溫蓋特(Orde Wingate)以第77印度旅改編建立的特種部隊--以緬甸寶塔上一種鷹首獅身獸(欽迪)來命名之欽迪隊(Chindits),又稱「獅龍獸」部隊突襲緬甸的戰鬥過程可知。「獅龍獸」部隊總兵力為3,200人,在1943年2月首次行動時分成7隊,徒步深入緬甸的日本佔領區。最遠曾前進至伊洛瓦底江,他們奉命--破壞曼德勒與密支那的鐵路交通,並襲擊日軍據點,全部戰線長達1,600公里,給日軍造成一定威脅。但後來由於過於深入敵境,超出了英國空軍之空運補給能力,才不得不徹回印度,不幸在途中遭遇日軍激戰,3月底回到印度時僅餘300多人。此次行動雖然傷亡慘重,實質效果有限,然而也證明了英軍有能力打叢林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4月17日夜至18日晨,日軍作間部隊在賓河南北兵力部署示意,圖片摘錄自──何世同:《1942年「仁安羌之戰」始末/The Retrospect of the Battle of Yenangyaung in 1942》(國防雜誌第三十二卷第二期/2017年
4月17日夜至18日晨,日軍作間部隊在賓河南北兵力部署示意,圖片摘錄自──何世同:《1942年「仁安羌之戰」始末/The Retrospect of the Battle of Yenangyaung in 1942》(國防雜誌第三十二卷第二期/2017年

而盧潔峰在《仁安羌解圍戰考》一書中,以日本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所編修的《緬甸攻略作戰》來說明當時日軍在緬甸的戰術──日軍進攻緬甸的目的,就是要截斷中國的最後一條國際交通線,以便其中據緬甸而向東攻進中國,向西掃平印度,與德國會師中東,瓜分世界。其緬甸攻略具體分為東、中、西三路北上。接戰後,日軍發現英緬軍無意固守並棄緬北撤,於是將主攻目標鎖定在中國遠征軍身上,並制定「曼德勒會戰計畫」,將其「右翼向後移」,以「秘匿企圖」,並將攻擊發起線確定在「左前之荖廓、羊米典、仁安羌之線」,以「盡可能引誘更多之中國軍在軍之左正面,而後從右翼迅速突進,以全而切斷其退路」。日軍此聲西擊東招數得手,以致中國戰區參謀長,中緬印戰場美軍司令史迪威「老貓燒鬚」,將其注意力全部集中於西路戰場,而罔顧中國軍隊的東線。…….甚至為了解救被圍於仁安羌外圍的英軍,擅自將平滿納會戰的預備兵力──新38師調往仁安羌解救英軍(原本史迪威要調一個師前去仁安羌,但羅卓應只同意調113團過去救援),但卻造成平滿納會戰與曼德勒會戰流產,最後兵敗緬甸。

參見──盧潔峰:《仁安羌解圍戰考》(解放軍文藝出版社),p17~20。

(註七):參見──周琇環、吳淑鳳、蕭李居周琇環、吳淑鳳、蕭李居周琇環、吳淑鳳、蕭李居《中國抗日戰爭史料新編》之【對外關係】(國史館),p86。

當時中國政府除了派出第五、第六、第六十六軍到緬甸協助盟(英)軍作戰外,並且還積極徵調其他滇川、滇康與滇黔邊境其他國軍部隊作為後援,然而英方卻遲遲不同意讓早已集結在雲南邊境的國軍部隊,開拔進入緬北。

(註八):參見──周琇環、吳淑鳳、蕭李居周琇環、吳淑鳳、蕭李居周琇環、吳淑鳳、蕭李居吳淑鳳、周琇環、蕭李居(編):《中華民國抗日戰爭史料彙編:中國遠征軍》(國史館),p83~85。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