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臺灣經濟好氣色 得再苦挨凌遲三五年後!

2016-06-01 07:00

? 人氣

蔡英文就職演說中看不到對經濟問題的解答。(資料照片,陳明仁攝)

蔡英文就職演說中看不到對經濟問題的解答。(資料照片,陳明仁攝)

自從四月底行政院主計總處將第一季經濟成長率下調為-0.84%,且閣揆林全放話今年臺灣經濟保一勢必不保,已然引起社會信心的莫大失落,無不期待新總統帶領的新政府就職定位之後,能夠急章就地採取有效措施,趕緊激勵經濟振興,給臺灣前景全面增添精彩好氣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祇有落實政治轉軌 並不努力經濟復正

但是,聽完小英總統五二○就職演說及內閣閣員就位一星期的政策宣示發言,所嶄現出來的諸多短期長期「轉型正義意識形態」策略論述及「強力分餅機制」策進作法之外,幾乎完全聽不到任何即期能夠維繫鞏固或進一步增添擴張「國家造餅機制」的積極向上願景思維,及其可具體察見的作為手段方法。

從這些談話及政策宣示中予以專家專業的研判解讀,則所能看得到可徵信的臺灣經濟前景,應該就是在至少三到五年之內,都不太可能看到由緩轉快、由低彈高的振興復甦之新奇蹟景象,也就是說,臺灣經濟社會還須要再繼續頹退滯緩,歷經一段必然不會太短的挨苦歲月。

固然小英總統在就職演說已竭聲宣稱,要邀請全體國人,誠實面對當前難關,共同奮鬥,讓社會改變,使國家偉大,要新政府掌權團隊積極承擔,正面迎向一切挑戰,務須以「解決問題」做為核心施政責任,領導這個國家改革絕不退縮,同時也極力呼喚「勇敢的臺灣人」一起守護民主、自由與國家主權。壯盛斯言的宣示,立即引起各方面肯定,國人社會普遍給予超過52%滿意度的正向感性回應;但是,這樣子的熱度,卻祇能持久不到一個禮拜時間,就迅即曇花一現而過了。

精準揭示病症問題 但沒有解決問題想法

主要的原因是,小英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固然很剴切地揭露出所有臺灣病症的「關鍵問題」所在,但卻根本沒有提出任何直接足以「解決問題」的想法與作法。

小英總統首揭要誠實面對的「臺灣難關」,主要包括了:一是,年金制度不改革就破產,二是,僵化教育制度與社會脈動嚴重脫節,三是,能源資源之經濟動能瓶頸亟待突破,四是,國家亟需新經濟發展模式,五是,人口急速老化但長照體系闕如,六是,出生率降低但欠缺完善托育制度,七是,環境汙染嚴重,八是,國家財政危殆,九是,司法失去了民心信任,十是,食安問題困擾了家庭生活,十一是,貧富差距惡化,十二是,社會安全網多有破洞,十三是,年輕人低薪以致喪失前瞻性未來願景等等。這十三個被老英聚焦點名的大山橫亙式難關,的確無一不是肇致臺灣經濟社會滯悶衰微的病灶,也無一不與整個國家經濟發展成長,乃至與國家基礎根柢的社會資本之盛衰壯羸增減有無直接相關。

祇是,所及範圍皆屬一個國家社會關起門來必要內向思考之「內政條件問題」。

不認同「九二共識」的懸念最嚴重

因為在真正的宏觀現實上,當前臺灣經濟社會所面對的最關鍵核心難關,除了國內悶經濟,再就是對外經濟大頹退問題,兩相糾結衍生而至的經濟放緩、國民信心斲喪、社會窒息沉悶、政經不容同軌之問題,歷經四年無休無止政經渦漩惡水遶迴,卻一直無以順利解脫。特別是,兩岸政經關係的紓解及和諧與否,固然更是箇中問題重中之重的最基要關鍵變數;這也就是為什麼,兩岸政府與人民,乃至大多數國際社會要角國家,都要在此時此刻,如此高度看重老英在其就職演說中,究竟對於「九二共識」是否會公開表示認同與接受的親口表述,尤更被視為是未來海峽兩岸關係能否和平順遂向前持續發展推進之最關鍵。

正為如此,當小英總統談話未能明白確切「接受九二共識」及「承認九二共識」之時,最為政治敏感的股票市場,立即從挺升格局,驟轉微紅收盤,使臺北股票市場交易量創下歷史第二最低紀錄,再度陷入平緩低宕不已。

從小英總統通篇演說中,所能讓人一眼看到的,儘管名義上獨尊經濟振興要務,是以今天國人百姓最所關切的經濟前景發展對策,作為揭櫫五大國政綱要主軸的第一優先事項。但是,所擬議對應推動的賡續重大關聯國政事項,看似多與積極促進經濟復甦再起之願景有關,可是政務策略方向,則恰好與之完全悖違相逆。

緩事先辦、急務推遲的五大治國主軸政務

小英總統所揭櫫的五大治國主軸之新政府施政重點,乍看起來固無一不與當前臺灣經濟社會所迫切需要解決的「經濟頹退滯緩」「對外經濟競爭力衰敗」,以及「社會資本空洞化大流失」問題,都確有直接間接之一定程度關聯。

可是,卻在這五大治國主軸之新政府施政重點倡議論述中,同時並存幾個極其重大的執行實作盲點,使得其所破題宣示的「解決問題」之核心施政責任,在落實體現的時間序列上,其優先緩後效果統統被打了莫大折扣,也就是說,因為緩事先辦,急務推遲的結果,勢必造成國人社會所最巴望最亟待也最急迫的「振興經濟」「恢復國民經濟信心」之事,都將因此必須被推遲到至少三到五年之後,才有可能真正被觸及,真正被落實執行,真正被具體顯現。

也因此,勢必會嚴重肇致臺灣「經濟社會條件」的再造重建,以及「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瓶頸」的可預期突破時間點,都必須因此而往後拖延、拖延、再拖延。

這也就是為什麼,今天會有諸多國際觀察家普遍認為,小英總統所嚴正揭示的、所縷敘陳述的,諸多鏗鏘勢盛的「大言大語(Big Words)」背後,恐怕都將祇是非常欠缺有效動能推力的「空心臆想」而已,這樣子的評斷看法,確然各有所本。

完成經濟結構轉型必須十年以上工夫

第一是,列為首要治國政務的「經濟結構轉型」,在實務上很難得以立時兌現,因為任何經社部門的「結構轉型」,幾乎都必須要有超越一個總統四年任期時間,才能有所事實表現。

依既往國際經濟發展歷史驗證,一國經濟結構轉型,即使是最關鍵核心的產業部門之真正完全結構轉型,至少也都必須花費十到二十年以上的時間。換句話說,在總統第一任期四年屆滿之前,即使落實完成了所有表列急務要務,也還是沒有可能讓社會百姓看得到臺灣的經濟結構轉型,真正得以獲致成功的績效表現,亦即是說,要期待透過「經濟結構轉型」策略手段,來搶救2016年當急的頹退經濟情勢,即使更加倍發上一年或十八個月時間,也依然任何寄望都勢必落空。

以政治而非以經濟做為最終政策目標的「新南向政策」,尤更無助於做為當前國家經濟結構轉型之支撐。

假民主的「過度虛幻程序正義」徹底誤國誤民

第二,已經支離破毀的「國家社會資本」,在落實體現五大治國主軸之新政府施政重點後,勢將更加支離破毀。大選之前社會所高度期盼的,極其關鍵影響臺灣未來前瞻性發展的,重整再造「國家社會資本」願景,也勢必很難以在近期內,就可以明確看得到。對於今天臺灣社會所迫切殷望期待,務須儘速獲致改進改善的要務,最為犖犖其要者,實乃關乎臺灣產業經濟之對外市場競爭力以及經濟吸引力的「基礎建設改造重建事項」;在過去八年馬政府主政任內,幾乎無一不極盡可能地全面淪陷於「程序透明的民主機制」「反對黑箱決策」的索求,而悉數慘遭羈延滯宕、曠日廢時,終致一一熄火停擺。

今天小英設定的所有治國主軸政務事項,猶然還是高蹈標舉「過度虛幻講求」的所謂「程序正義至上」,還是夸夸其言地打包票,要徹底作到,包括:超額過量卻不一定非必須舉行不可的體制外國是會議、議題特別委員會、乃至公民投票方式,來索求解決根本就是「政府當家者原本應該依責任政治理則作成真正有擔當的政策性決策」,藉以大方放任主政當家者可以堂堂皇皇「完全政治卸責」。

這樣子的執事作法,勢必造成治國主軸政務事項的推動,益發失去主政者應然責任擔當的必須性,而完全錯失掉真正可以「解決問題」的時機與效率。依照目前小英總統既所提議「最會溝通」的落實作法,則光要等到最近一個「國是會議」結論之提出,最起碼都得推遲到一年半之後,再依據結論規劃設計應有對策作法,付之實施。是則,對於今天2016年的臺灣難關,根本統統緩不濟急,甚至於更將因此肇致當前的經濟政治「急症」,都必然演變成為「臺灣式長期化慢性病症」,更置整個國家社會,陷於新的板蕩危殆局面。

「挖掘真相」追究責任的三年不正義懸疑

第三是,違章建築的「真相調查委員會」所設定之轉型正義任務,必俟高懸三年之後,才有可能完成「挖掘真相,弭平傷痕」而為積極「追究責任」的「報告」,在其調查追蹤過程期間,所可能發生之新舊史實的主觀扭曲,對抗對立情緒的衝擊,以及社會族群撕裂加深,都將肇致在這三年時間之內,創造出整個國家社會資本(national social capital)的更大破毀與消蝕,使整個國家社會前景展望出現莫大不確定性與高升不安全感,勢必益發惡化了臺灣經濟頹退的既已衰敗情境,對於臺灣未來「國家發展願景」,祇會增添破壞,不可能會有任何積極建設性價值。也就是說,這項準備大張旗鼓戮力推進的「國政主軸治理事項」,必會造成未來三年的臺灣經濟社會的更大未知數,乃至國家未來三十年更大動盪對立與不安。

破毀國家造餅動能的「鎖國自閉傾向」高升

第四是,在五大治國主軸之新政府施政重點中,幾乎根本完全察見不到有任何可以有效強化或增進「國家造餅動能」的興利建設事項,而所能真正確切見到的,卻幾乎都是傾向於「要加碼鞏固」最不具備經濟生產性價值的「分餅機制的優化與傾斜化」,其所能造成國家社會經濟成長發展的正向效應作用力極少,但每一「分餅機制的優化」舉措,卻都必然會造成極大的負向效應作用力,既扼殺了既有的「造餅機制能力與意願」,扼殺了經濟社會活力與創新力,也嚴重擴大了社會族群的對立與和諧,更加不利於臺灣經濟的復甦與再振起。

第五是,整個五大國政主軸的落實發展,依小英總統宣示的作為方式,其實比較是傾向於更加枷鎖了未來對外經濟發展的可能性,使既有經濟能量更加被縮限而扼殺,也就是說這五大國政主軸的推展,是屬於一個「限縮摧毀社會資本累進」、「鎖國自閉傾向高升」而「市場自由開放思維太少」的「國政願景」擘劃。

最須要鬆綁自我保護主義枷鎖

這使得整個五大治國主軸之新政府施政重點,反而樣樣都變成難以預見蠡測,究竟未來臺灣經濟社會圖存永續營運之所最必須何在。以至益發坐實了,迄今所見眾多疵議五大國政主軸「大話空心」真實本質的論述,確然不虛,更將嚴重挫傷社會國民的信任與信心。

整體而言,臺灣經濟社會前途,所必須的最佳國家願景策略,應該是捐棄過往夢魘包袱,彌合既遭斷鏈敗毀的社會資本基礎,積極鬆綁自我保護主義枷鎖,挺舉自由開放市場經濟,高升治國理政的大胸懷與大格局,宏觀視野地向國際社會邁出大步,才是今天臺灣開展前瞻性大未來之所最迫切與最必須。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