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百年》絕口不提「德先生與賽先生」! 習近平竟稱五四核心精神為「愛國」

2019-04-30 21:00

? 人氣

4月30日在北京舉行的五四運動100周年紀念活動。(AP)

4月30日在北京舉行的五四運動100周年紀念活動。(AP)

在領導階層對異議容忍度極低的極權中國,習近平在4月30日,五四運動一百周年紀念活動上,竟公開讚揚這個反抗政府、追求科學與民主的學生運動。但北京當局將五四學生運動塑造成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之源,習近平稱其為「偉大愛國主義革命運動」,呼籲青年擁抱「五四精神」、熱愛偉大祖國,絕口不提「德先生」、「賽先生」,以及中國近年對待左派學生運動的打壓態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校園內近年的政治審查、壓制愈發嚴格,就算是鐵桿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會遭殃,去年6月工運後,就有不少指標性的左翼學生運動者「被消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指出,中國校園內根本沒多少人相信「五四精神」:「五四運動當時,學生的行為在全國引起共鳴,但是在今天,連北大的學生都不願意和他們學生運動的同學站在一起,社會怎麼可能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所改變?」北京大學畢業生楊廷漢(Yang Tinghan, 音譯)痛心的說。

五四運動,學生在北平舉著國旗遊行(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五四運動,學生在北平舉著國旗遊行(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中國已經有民主」?習近平談話強調:五四運動是共產黨之母

和歷任中國領導人一樣,習近平急切的想把中共的誕生與五四運動連在一起。1919年5月4日,大批學生湧上北京街頭,抗議西方列強在巴黎和會不顧中國的戰勝國身分,強行把青島的主權從戰敗國德國,移轉給一戰時佔據當地的日本。在上千名學生遊行至天安門的同時,一堆堆日本製品、日文書籍則在街道邊燃燒。兩年後,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習近平在談話中表示:「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五四運動,被捕的學生去監獄。(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五四運動,被捕的學生去監獄。(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但這只是部分事實,學生1919年的憤怒,直接針對的是無法保護國家利益的政府。對許多-特別是北京大學的-知識份子來說,失去青島象徵著中國迫切需要政治改革。撰寫五四運動的文化影響書籍《十億種聲音》的作者莫大偉表示:「五四當時的知識分子非常愛國,並對中國被稱為『東亞病夫』感到悲痛。因此,他們希望透過引進西方思想拯救中國」。

時任北大文學院院長的陳獨秀,就在雜誌《新青年》提出著名的「德先生」(Mr. Democracy)與「賽先生」(Mr. Science)理論,認為「唯有這兩位先生,才能拯救中國於政治、道德、學術、和智識上的黑暗。」陳獨秀也是中共的創始元老之一,但是他在1929年因為支持民主精神如媒體自由,被中共停職。

習近平在30日的談話中,也提到民主和科學是五四運動的主要構成要素,但對陳獨秀、和任何當時改革的隻字不提。美國的中國問題學者華志堅(Jeffrey Wasserstrom)指出:「中共宣稱已經發展出自己的『民主』形式,政府傾聽民意、代表人民行事,但並沒有公開的選舉。」

陳獨秀與新青年。(維基百科)
陳獨秀與新青年。(維基百科)

五四紀念活動成為「愛國活動」

中共長期致力於轉移五四運動的真正焦點─「民主」,特別是在1989年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六四期間待在北京校園的莫大偉認為:「六四對五四運動的參照,與兩者間的關聯,其實非常明顯。」華志堅表示,1989年五四運動70周年的紀念活動上,全中國超過10萬名學生上街遊行,大聲唸出五四宣言,可見在該年6月4日之前,學生的示威運動受到了「五四」的影響。

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中的「坦克人」(圖/文化+)
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中的「坦克人」(圖/文化+)

六四天安門前的大屠殺,估計死亡人數的範圍從數百到數千不等,努力避免1989年抗議活動的重演,成了中共政府最重要的課題,任何有關六四的內容,在中國的網站都被嚴格的審查,中國官媒30日也完全沒有提到六四。為了讓五四的紀念活動不至於變調為政治運動的引爆點,習近平在講話中僅大肆誇讚青年的熱情、愛國主義、和創造力,並稱年輕人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習近平出席紀念活動,並發表談話。(AP)
習近平出席紀念活動,並發表談話。(AP)

不信左派、不談政治,北大學生的折衷辦法:那只能和政府合作

時至今日,誕生五四運動的校園,隨著中共緊縮對校園的管制,任何對政府的公開批評已經近似完全不存在。中共在校園的黨支部,對學生、老師政治傾向的監控、報告越來越緊密。

自去4月「北大岳昕事件」、7月北大學生在網路上發表《北大學生就「深圳7·27維權工人被捕事件」的聲援書》,要求深圳警方立即釋放佳士事件中被捕工人後,許多自稱為馬克思主義者的北京大學生皆「被消失」。然而許多北大學生對這些社會運動不以為然,即使有同儕「被消失」,他們的反應仍是冷漠的。哈薩克裔的內伯亞威便如此評價社運學生:「他們的極端馬克斯思想就和伊斯蘭激進思想一樣,他們常常會拿自己跟開國的馬克思主義者比較,但是開國元勳不會只想著工人階層,而是心繫於整個中華民族。」

馬克思200年誕辰,中國各地辦活動緬懷(AP)
馬克思200年誕辰,中國各地辦活動緬懷(AP)

和絕大多數的北大同學一樣,楊廷漢如今相信,學生在這個時代不能只想著與政府對抗,而必須透過與政府合作來實踐理想,這像是無可奈何的折衷策略:「如果不能領導帶來社會變遷的運動,那至少應該成為能夠決定政策的領導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