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群眾vs.屠殺子民》英國、日本、泰國、沙烏地阿拉伯……21世紀君主制生存之道

2019-04-29 11:30

? 人氣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威廉王子的陪同下倫敦格倫菲爾大樓火災慰問災民,為救援人員和義工加油打氣。(美聯社)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威廉王子的陪同下倫敦格倫菲爾大樓火災慰問災民,為救援人員和義工加油打氣。(美聯社)

過去王室仰賴君權神授和純正的血統來鞏固統治的合法性,但20世紀以來全球王室紛紛垮台,當大的王室正統性變得更加脆弱,為了維持王室家族的存續,各國王室也透過不同的方式鞏固地位,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日本明仁天皇選擇走入民間,以親和力贏得民心;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則是以推動改革,營造進步形象。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指出,與民主政體或是共和政體所選出的領導人不同,王室倚靠的血統和神話奠定統治基礎,王室家族通常也擁有悠久的歷史,例如傳說中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天皇家族號稱「萬世一系」,家族血脈甚至可以追溯至西元四世紀。英國王室也有千年歷史,而由於歐洲歷史上經歷多年複雜的貴族聯姻,歐洲各國的君主間常有親戚關係,現任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其實是德國移民的後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即使是家族歷史不似英國女王和日本天皇一般悠久,有些王室也會利用神話和宗教典故,宣稱其家族血統的歷史和正統性。例如約旦王室哈希姆家族(Hashemites)和摩洛哥阿拉維王朝(Alaouite)皇室都宣稱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後裔。

君權神授不管用 日本天皇與英國女王走進群眾,贏得民心

明仁天皇與美智子皇后。(美聯社)
明仁天皇與美智子皇后。(美聯社)

但到了21世紀,君權神授、血統純正等過去王室奠定合法性的理由變得不堪一擊,王室存在的根基也更加脆弱,王室成員也必須與時俱進,走上現代化的腳步。明仁天皇和伊莉莎白二世就是推動王室現代化最佳的範例,謹言慎行和親民作為更是他們獲得民心的成功關鍵。

明仁天皇特別關注日本的身心障礙者、老年人和天災的受害者,並經常在演講中對日本二戰的行為表示「深深的悔恨」,1992年明仁天皇成為第一位訪問中國的天皇,2005年他與美智子皇后前往塞班島悼念二戰時的亡魂,2015年和2016年也分別前往帛琉和菲律賓紀念二戰的亡者,向他們致敬,且天皇從來不前往東京的靖國神社參拜。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明仁天皇也在五天後錄製約6分鐘的影像鼓勵災民,並慰勞不眠不休投入救災的人員。天皇的親民形象也帶來高人氣,根據日本國家廣播公司NHK調查,近80%的民眾認為明仁天皇給予正面評價。

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王雖然沒有向明仁天皇一樣公然觸碰敏感議題,但她開放白金漢宮且非常重視公關形象,例如出現在公開場合時總是穿著鮮豔的顏色,攝影機才能輕易的注意到她。她也曾公開表示「人民要看見我,才會相信我」(I have to be seen to be believed),並身體力行讓皇室形象更加親民,例如她在2014年第一次親自在推特發文,今年3月也首度用自己的iPad在王室的instagram帳號上,分享19世紀英國數學家貝比吉寫給她的曾曾曾祖父艾伯特親王(Prince Albert)的一封信。文章最後還署名ElizabethR,這是女王的官方簽名,R代表regina,是拉丁文的「女王」之意。

 
 
 
 
 
 
 
 
 
 
 
 
 
 
 

The Royal Family(@theroyalfamily)分享的貼文 張貼

靠攏軍方 泰國國王選前籲「選好人治國」,選後褫奪前總理頭銜

並非所有王室都和明仁天皇及伊莉莎白二世一樣,以行動贏得民心。泰國國王「拉瑪十世」瓦吉拉隆功(Maha Vajiralongkorn)為了鞏固地位必須與現任總理帕拉育(PrayutChan-O-Cha)領導的軍政府合作,今年泰國大選投票日前,拉瑪十世突然在深夜發表聲明,引用他的父親「拉瑪九世」蒲美蓬(Phumiphon Adunyadet)的教誨,提醒國民要「選出好人領導國家」,讓壞人沒有引發動盪,外界分析認為,他的用意是要幫軍政府拉票。選後不久,他也立刻發出王室命令,批評流亡海外的前總理塔信(TaksinSinawatra)行為不恰當,褫奪他過往獲得的皇室勳章和頭銜。

泰國新王瓦吉拉隆功與母親詩麗吉王太后(美聯社)
泰國新王瓦吉拉隆功與母親詩麗吉王太后(美聯社)

表面推動現代化,背地壓迫人權 沙國王儲兩面手法鞏固大位

為了加強王權、鞏固大位,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大玩「兩面手法」表面上推動沙國現代化,開放女性駕車,建議出售國有石油公司的股份,暗地裡卻大力掃蕩異己、打壓人權。2017年並以反貪腐為由,逮捕了11位王子和15名當時的現任及前任大臣。去年10月更明目張膽派遣暗殺小隊潛入沙國駐土耳其大使館,殺害異議人士、《華盛頓郵報》的沙烏地專欄記者哈紹吉(Jamal Khashoggi),引發國際輿論譴責。

2018年10月24日,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中)出席未來投資倡議論壇,首度提到哈紹吉案。(AP)
2018年10月24日,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中)出席未來投資倡議論壇,首度提到哈紹吉案。(AP)

本月23日,沙國也宣布已將37名「涉嫌恐怖主義」的死囚斬首處決,並將其中一具屍體釘上十字架示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揭露,多名死囚曾在法庭上表示遭到酷刑拷打,所謂的「自白書」也根本是調查人員捏造!多名死囚堅稱自己完全無辜,願意提出自己遭到刑求逼供的證據;還有一名囚並表明矢志效忠薩勒曼國王(King Salman)與王儲穆罕默德。儘管如此,沙國法院與薩勒曼國王無動於衷,仍執意進行這場大規模集體處決。

沙烏地阿拉伯著名異議記者、專欄作家哈紹吉(Jamal Khashoggi)。(AP)
沙烏地阿拉伯著名異議記者、專欄作家哈紹吉(Jamal Khashoggi)。(AP)

《經濟學人》指出,民主的好處在於政府內部的人事會不斷變更,因此政府合法性及存續不仰賴單一個人的表現,但王室的存續不同,因為一個人可能會在位好幾十年,而遴選過程中,往往出現過度愚笨、傲慢、貪腐而無法勝任大位的繼承人。當代的王室能繼續存在,要歸功於他們的祖先懂得將個人利益和政府及整個國家體制的利益合而為一,如果新的王室成員不懂得這個道理,君主制還是有可能在21世紀持續衰退。

喜歡這篇文章嗎?

魏嘉瑀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