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專文:印度萬花筒

2016-05-28 06:41

? 人氣

當年歐人東來,香料是最大的吸引之一。印度的香料就和他們的顏料一樣,五光十色,令人目眩神迷。走過路邊的香料攤,視覺嗅覺甚至味覺聽覺都活絡了起來,那是感官華麗的饗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千年洞窟

從孟買入境,為的就是容易飛往下一站,不算太遠的奧蘭加巴德。從那裡乘車只要兩小時,就可以到我們此行的第一個重點。

奧蘭加巴德是個連三線都算不上的城市,機場竟然美侖美奐,出機也有天橋—— 印度真是永遠充滿驚奇。到奧蘭加巴德,就是為了看德干高原上的阿旃陀和埃洛拉兩座石窟群。

阿旃陀佛教石窟最早建於公元前二世紀,公元五至六世紀的笈多王朝是阿旃陀最輝煌豐美的歲月,那段時期的壁畫和雕塑成了佛教藝術的經典,對後來中日韓的佛教藝術影響之深遠,敦煌和奈良都是最美好的例證。阿旃陀共有二十九座石窟,沿著河谷彎曲的峭壁開鑿,成為月牙形分佈;其中五座是寺廟,廿四座則為僧院。寺廟大殿高聳恢宏,幾乎有歐洲大教堂穹頂大殿的氣勢。在幽暗的石窟裡,憑藉一縷微光,壁上柱上樑上和天頂上的菩薩天女甚至花草走獸,那種鮮活豐美是古印度的,卻又那般熟悉親切,聯想到的不僅是敦煌莫高窟、京都法隆寺,甚至還有新疆沙漠裡的千佛洞、絲路殘跡小佛寺……那些壁上的色彩、身段、姿態、形貌,穿越迢遙的時空彼此呼喚接引,匯成了一條從未間斷的藝術長河。

阿旃陀佛教石窟壁畫和雕塑成了佛教藝術的經典。(印刻提供)
阿旃陀佛教石窟壁畫和雕塑成了佛教藝術的經典。(印刻提供)

埃洛拉的三十四座石窟也是開鑿在高崖山壁上,以新月形綿延兩公里。面對埃洛拉的石窟建築,我必須一再提醒自己:這些是「減」出來的,不是「加」上去的。尤其最壯觀的十六號洞窟——全世界最大的石刻神殿凱伊拉薩(Kailasa),僅到此一處就可算是不虛此行了。這是一座從山頂上往下挖掘的建築群,包括巨柱、塔樓、大型群雕和數不清的浮雕,全是「挖」出來的——把半座山掏得半空,沒有掏空的部分就是這些建築:繁複多層的塔樓、以象群圍繞氣勢磅薄的「戰車」巨雕、佛塔廟宇上下左右不計其數的立雕浮雕半浮雕……最後連頂都挖掉一大半,讓這壯麗景觀展現在藍天烈日下。光是這一個「洞天」的工程就總共用了一百五十年到兩百年的時間;被挖掉的、運出去的石頭,有二十萬噸 。

阿旃陀的壁畫浮雕和埃洛拉的大神殿都堪稱人間奇蹟:窮數百年的時間和難以計數的人力,把山崖從上到下、從外到裡,鑿出亭台樓閣、藝術精品。而在A Passage to India書中也提到類似的洞窟,描述的卻是洞中的神秘氣息,是全書故事最富張力的重要場景。那個洞窟的原型在印度東北方,而阿旃陀和埃洛拉在中部德干高原上,論氣魄、精美和歷史價值,都遠非其他洞窟可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