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沙龍》安樂死、自主善終在台灣行得通嗎?楊志良:醫生、家屬觀念都要改,痛苦地延長生命要幹嘛?

2019-04-28 08:20

? 人氣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認為,醫療教育與醫生觀念都要改變,應該要讓病人有尊嚴地延長生命,「痛苦地延長生命要幹嘛?」(蔡親傑攝)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認為,醫療教育與醫生觀念都要改變,應該要讓病人有尊嚴地延長生命,「痛苦地延長生命要幹嘛?」(蔡親傑攝)

從傅達仁之死,到瓊瑤為平鑫濤爭取善終權,生命最後一哩路如何走,再度引起社會討論。除了家屬不肯放手是常見情況外,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指出,醫療教育與醫生觀念都要改變,很多醫生觀念是「不要讓人死在我手裡」,但應該是要讓病人有尊嚴地延長生命,「痛苦地延長生命要幹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龍應台基金會舉辦思沙龍系列活動,27日以「當每個人都老了:全球醫療體系的大變革 」為題,邀請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為講者,並由前立委楊玉欣擔任主持人,一談社會面對的醫療現狀與困境。

名人發聲 安樂死、自主善終議題端上檯面

作家瓊瑤為丈夫平鑫濤爭取善終權、體育主播傅達仁踏上安樂死之路,讓安樂死、自主善終等議題再度引起討論。對此,楊玉欣表示,這兩個案例有根本上的不同,首先是自主權,平鑫濤是昏迷無法做決定,瓊瑤想做決定,但平鑫濤的兒子也有主張,對整個家庭產生很大痛苦,聽到家屬很多決定,卻聽不到病人的意見;另一方面,傅達仁就是自己很強烈主張,並讓讓家人轉向支持。

20190427-思沙龍》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執行長楊玉欣27日出席「全球醫療體系的大變革」座談會。(蔡親傑攝)
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執行長楊玉欣認為,未來有關生命最後一哩路的醫療困境一定會越來越多,《病人自主權利法》就是可行解決之道。(蔡親傑攝)

楊玉欣指出,另一項不同是,瓊瑤是主張不要加工延長生命,傅達仁沒有插管,只是非常疼痛、不舒適,覺得每一天都不值得痛苦活著 ,所以訴求是加工縮短生命,因此這兩案在倫理評價上很不同。

生前預立醫療決定 別把決定留給最愛的人

楊玉欣說明,未來這樣的困境一定會越來越多,如果問能做什麼?就是《病人自主權利法》的拒絕醫療權,具完全行為能力人,都要去醫療機構做諮商,並帶自己的二等親與醫療委任代理人一起,讓家人、代理人、醫師、社工,可以一起討論哪種情況要接受人工治療、 哪種可以不要,諮商完才可以簽「預立醫療決定」,當事情發生時,就能透過由2個專科醫生,與2次緩和團隊確定內容,未來能執行預立醫療決定,這是《病主法》針對生命最後一哩路的思考跟建構,就是要讓每個人為自己負責任地決定,而如果不做決定,就只會把這個決定留給最愛的人。

楊志良則回顧,2010年他當衛生署長於立法院備詢時曾說,癌末插管、電擊是浪費生命,也浪費醫療資源,當晚新聞出來後被很多人罵,但他強調,有句話還沒說,就是要減少痛苦,而隔天安寧之父賴允亮也出面表示,急救並沒有延長生命,只是延長心跳,對生命是「不尊重」,也談到病人其實是最勇敢的,病人都會選擇在那個時刻,不要用這些人工的方法。

20190427-思沙龍》前衛生署長楊志良27日出席「全球醫療體系的大變革」座談會。(蔡親傑攝)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表示,2010年他當衛生署長於立法院備詢時曾說,癌末插管、電擊是浪費生命,也浪費醫療資源,他有句話還沒說,就是要減少痛苦。(蔡親傑攝)

對生命放手 醫生、家人、主管機關可以這樣改

楊志良以《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第7條,關於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的規定表示,常常都是家屬不要放手,但其實他也問過幾位醫院院長,即使在鄉下,現在也越來越多人會說,不要讓家人受苦,但另一方面,醫生的觀念卻是「不要讓人死在我手裡」,對此他認為,醫生觀念要改,應該是要讓病人有尊嚴地延長生命,並反問:「痛苦地延長生命要幹嘛?」

楊志良並從三方面分析說明,首先是醫師所受的訓練都是延長生命,但他認為,應該加上怎麼讓病人安詳、快樂,醫療教育應該要改變;第二是年輕人要有認知,孝順不是只有讓爸媽活得長,是要讓爸媽活得愉悅;第三是在衛生主管機關方面,應該要有更多宣導,這三方面都要有一點點改變。

在現行醫療制度面上,楊志良則指出,醫生的責任是救病人、延長生命,但若是做為醫院的管理者,很多醫師當院長後,就會變成「商業模式」,為了要多賺錢,會做軍備競賽,想買最新的儀器設備給予宣傳,對此他則認為,儀器可能非常貴,可是可能救不了多少人。

楊志良表示,另外是衛生主管機關或立委,要以社會多數人福祉為對象,他便舉例,某醫學中心曾跟前總統馬英九馬要150億,買跟台大醫院一樣的設備,馬來問他意見,他就說不好,因為還有好幾個醫療區是連基本設備點都有點問題,另外,這個設備確實可能讓醫學更進步,但是否要先等台大醫院那台證明,是不是有比較好?從國家管制裡角度,就要看是救多一點人,還是只救一個人。

20190427-思沙龍》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左)、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執行長楊玉欣(右)27日出席「全球醫療體系的大變革」座談會。(蔡親傑攝)
思沙龍系列活動以「當每個人都老了:全球醫療體系的大變革 」為題,邀請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左)為講者,並由前立委楊玉欣(右)擔任主持人,一談社會面對的醫療現狀與困境。(蔡親傑攝)

楊志良說明,臨床醫師、醫院管理者、主管機關三者的思考不一樣,一定會有矛盾,要設法讓三者互相理解,像是他就遇過有醫院表示,因為一床難求,所以想要加五百床,但他表示,那樣偏遠醫院就找不到醫師了,且若一床難求就要加五百床,這樣台灣最有資格的應該是台大醫院。

楊志良並談到,台灣以前每個縣市,都希望有一所國立台灣大學,結果每個縣市都設國立大學,變成教育被搞壞,台大以前排名只輸東京大學、京都大學,但現在排名不知道哪裡去,他並以此指出,當時他不讓每個縣市都有醫療中心,但有急重症中心,如果每個縣市都有台大醫院,它就不是台大醫院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