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蔡英文政府領導下的臺灣未來

2016-05-25 06:45

? 人氣

此外,對代表著落後產能的傳統產業的台資企業來說,「南進」實際上是其延長產業生命週期,推遲產業競爭力下滑的問題,實現苟延殘喘的絕佳機會。因此,「新南進」計畫,極可能淪為保護落後產能,維護劣質產業的工具。不僅不能促進轉業升級,反而為這些落後產能提供保護傘和退路,最終無益解決臺灣的產業結構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正在蔡英文政府規劃「新南進」戰略的時候,以台積電和聯發科為代表的臺灣電子產業,先後部署了自己的「西進」計畫。台積電在政黨輪替之前,就突破重重阻擾,實現了在南京設廠。而聯發科通過將大陸的子公司「傑發科技」出售給大陸地圖公司「四圖維新」,佈局汽車後裝市場。種種跡象表明,「新南進」政策更多的是「被迫轉移」的落後傳統產業,而以聯發科、台積電為代表的優質產業和以風力發電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在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紛紛加快了在中國大陸的投資步伐。

 

面對經濟困局,蔡英文除了開出「新南進」這一藥方之外,還有「五大產業」發展戰略。「五大產業」看似個個高大且上,但實際可發展性欠缺,前景並不如其描繪的那麼美好。航太產業需要龐大市場作為支撐,臺灣的市場太小不足以支撐航太產業的發展。如果說依靠出口市場,那麼技術和安全都較落後的臺灣可以憑藉什麼與中國大陸等航太大國競爭?在空客和波音紛紛裁員的時代,臺灣的航太產業路在何方?綠色能源中,光伏產業污染較大,標榜永續發展的蔡英文政府是否能夠容忍?風力發電臺灣沒有核心技術,機組基本靠進口,發展這種綠能,等於是幫別人發展。亞洲硒穀其實在中關村,人才流失日益嚴重的臺灣,憑何能超越北京,成就所謂的「亞洲硒穀」?其餘生物技術、智慧機械的確都是潛力很大的新興產業,但臺灣缺乏技術和人才,更缺乏市場。五大產業,根本就如同空中樓閣,缺乏人才、技術和市場支撐。

產業轉型迫在眉睫這是事實,但即便是火燒眉毛,產業轉型也絕不是一件短期就能完成的事情。臺灣的產業結構問題由來已久,歷屆政府都曾嘗試解決,但成效不大。新政府在解決產業結構問題時,如果急功近利,不顧現有產業的有續發展,盲目強求新興產業,實在是不智之舉。一旦新興產業計畫破產,而原有產業因政府決策錯誤而淪為「慘業」,那麼臺灣社會將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

蔡英文政府剛剛履新,就必須要面對臺灣經濟的殘酷現實。新政府的出路,在於求真務實,為臺灣的經濟找到一條光明的道路。如果不正視現實,繼續用政治和行政力量干涉市場和經濟規律,用「政治正確」淩駕「經濟正確」,那麼我們不難預料,臺灣的未來將是一片黑暗。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畢業於浙江大學。長於兩岸問題、台海局勢、國際問題,長期致力於研究東亞民族史、近代中國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