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國度比他們更愛手抄本:《暗渡文明》選摘(3)

2019-05-02 05:10

? 人氣

廷巴克圖,游牧民。(取自維基百科)

廷巴克圖,游牧民。(取自維基百科)

公元7世紀時,基督教歐洲通往非洲的道路,被西進橫掃地中海南岸直抵大西洋的穆斯林大軍阻斷,此後一千兩百年內,撒哈拉之外的消息就只剩下經由往返於沙漠的商人輾轉傳來的回聲。這些消息通常是捕風捉影,有好幾篇傳回中古歐洲的報導,都提及巨大的螞蟻在非洲河床上獲取黃金,但對這個地區財富的傳聞卻是有所本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西班牙人殖民美洲之前,地中海世界流通的全部黃金有3分之2來自蘇丹。穆斯林地理學家伊德里西(Muhammad al-Idrisi)在12世紀時講述,古代迦納的國王十分富有,他有「一整塊30磅重的黃金,並非其他任何器具加工或鑄造,只能由真主旨意完美塑造」,而在14世紀,一位人類歷史上旅行經驗最豐富的旅人─伊本‧巴圖塔(Ibn Batutta),則記錄了馬利皇帝穆薩一世(Musa I)的事蹟。有時被稱為曼薩‧穆薩(Mansa Musa,即穆薩王)的穆薩一世,據說在1324年前往麥加朝覲,隨行人員包括6千名士兵和500名奴隸,還有一噸黃金供沿途消費之用;他隨心所欲地揮霍財富,導致開羅的黃金價格貶值了一個世代之久。

又過了50年,廷巴克圖第一次出現在歐洲地理上,那是1375年由馬約卡島的製圖師柯雷斯克(Abraham Cresques)呈獻給西班牙國王的已知世界全圖《加泰隆尼亞地圖集》(Catalan Atlas)。這座城市的名稱被拼為「登布赫」(Tenbuch),從一開始就和財富連結在一起,因為柯雷斯克將穆薩畫在城市旁邊,穆薩手中握有巨大的黃金權杖和一塊大金磚,頭戴沉重的金皇冠。日後的報導似乎證實了柯雷斯克的資訊:1454年,一位接受葡萄牙的航海家亨利親王(Princen Henry the Navigator)資助的威尼斯船長,到達的黎波里南方的貿易綠洲瓦當(Waddan),帶回一段關於駱駝商隊攜帶岩鹽到「坦布圖」(Tanbutu),再到「黑人帝國梅利」(Melli)換取大量黃金的記載。可是一直到了16世紀,才有一部廷巴克圖的第一手記載在歐洲問世,最終確認了這個由黃金打造的傳說。

這位旅行者名為哈桑.伊本.穆罕默德.瓦贊.札亞迪(al-Hasan ibn Muhammad al-Wazzan al-Zayyati)。他的生平資料相當簡略,一般認為他出生於格拉納達(Granada),少年時代遷居費茲(Fez)並受到良好教育。大約在1506至1510年之間,據說17歲的他和一位叔叔加入派往蘇丹的外交使團,造訪了廷巴克圖。10年後他被基督徒海盜俘虜,送往羅馬,由教宗利奧十世(Leo X)釋放並改信基督,改名為約翰尼斯‧利奧‧梅迪奇(Johannis Leo de Medicis),隨後成為利奧‧阿非利加努斯(Leo Africanus)。利奧在義大利定居,寫了幾本著作,但最為轟動一時的仍是他在《非洲記述》(Description of Africa)之中描述的蘇丹生活:據說,他為歐洲人發現了一個新世界,程度不亞於哥倫布找到美洲。

20190425-廷巴克圖,桑科雷清真寺。(取自維基百科)
廷巴克圖,桑科雷清真寺。(取自維基百科)

廷巴克圖在利奧的敘述中,是一座富裕而迷人的城市。儘管房屋多半由泥磚和茅草築成,市鎮中心卻有「一座寺院,由一位(西班牙南部)貝堤卡(Béticos)的建築師由砌石和灰泥築成……以及由同一位建築大師興建的宮殿,這是國王的住所」。城內有幾處水井湧出甘泉,還有豐富的糧食、牛、牛奶和牛油,鹽卻十分昂貴,因為要從五百英里外沙漠中的鹽礦運來。他提到這個城市的居民都「非常富有」,他們不用錢幣,而是以小塊純金消費。廷巴克圖的國王除了指揮一支由3千名騎兵和大量發射毒箭的步兵組成的常備軍,也擁有「錢幣和金錠的龐大財寶」,其中一塊金錠重達300磅,宮廷也很「壯麗」:

國王和朝臣在各個城鎮之間巡行時,他都騎著駱駝,馬隊則由馬伕引導。倘若必須作戰,馬伕就將駱駝的雙腿綑綁,士兵則全體上馬。有人要向國王陳情的話,就在國王面前跪下,手捧一把沙土,灑遍自己的頭和肩膀。

城市裡的居民天性無憂無慮。「他們習慣在深夜十點到凌晨一點之間於城中遊盪,演奏樂器和舞蹈,」利奧寫道。城市裡還有很多有教養的人,這座城市十分愛好手抄本,手抄本在市集中的價值高於其他商品:

廷巴克圖有眾多法官、學者和教士,他們被十分敬重讀書人的國王重金禮聘。還有許多來自巴巴利海岸(Barbary)的手抄本在此販售。這門生意比其他商品獲利更多。

利奧的著作廣受譯介,其在1600年發行的英文版,激起一波人們對非洲的興趣;它是莎士比亞劇作《奧賽羅》(Othello)的可能改編來源之一,而它對撒哈拉以南地區財富的記載,則激勵英國探險家追趕著葡萄牙人,沿著幾內亞海岸更往南方深入。1620年,英國紳士理查‧約布森(Richard Jobson)率領探險隊抵達甘比亞海岸的騰達(Tenda),該地的一位非洲商人告訴他,上游遠處有一座名為通博康達(Tomboconda)的城鎮,「房屋鋪滿黃金」。約布森的遠征紀錄,在1625年由文集編纂者薩繆爾‧珀切斯(Samuel Purchas)重新發行,編者力勸同胞進一步探勘非洲大陸。「世上最富饒的金礦就在非洲,」珀切斯寫道:「我不得不疑惑為何這麼多人、派了這麼多人,花了這麼多時間前往東方與西方更遙遠之處,卻忽略了兩者之間的非洲。」

到了18世紀晚期,黃金廷巴克圖的傳說已經確立於歐洲人的想像之中。它是吸引著歐洲人深入西非心臟地帶的冒煙磁石。

*作者查理.英格利許(Charlie English),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研究員、《衛報》前國際新聞組組長。為了撰寫廷巴克圖的故事,他在得知手抄本並未被毀的消息後,辭去了《衛報》的工作。本文選自作者著作《暗渡文明:大搶救還是大疑案?改寫非洲歷史的廷巴克圖伊斯蘭手抄本事件》(聯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